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电子政务》2013,(2):55
2012年11月公布的中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于2013年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3年1月21日,《指南》的主要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  相似文献   

2.
微观天下     
正给个人信息配上法律的"安全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则和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全方位构筑起个人信息保护的"金钟罩",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据《工人日报》)【评论】  相似文献   

3.
行业资讯     
《警察技术》2020,(2):95-96
中央网信办: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积极利用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中央网信办2月9日公开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明确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4.
《违反(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已经2005年12月29日铁道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2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5.
新法知达     
《公民导刊》2005,(4):57-57
34部新法4月1日起开始实施;防雷设备严格安装;我国首个服务行业标准实施;著作权赔偿问题即将规范  相似文献   

6.
《公民导刊》2013,(4):2-2
公民个人信息频遭泄露、倒卖,电话中奖、短信诈骗、垃圾广告频频骚扰,现行法律在这方面对公民却保护不足……这些现象今后在厦门有望得到改善。厦门市信息化局副局长刘冬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办法》将于2013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第一个此类专项的地方性政府规章,所保护的个人信息涵盖方方面面,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婚姻状况、职业经历、收入情况及其他能够识别该自然人的信息。《办法》明确规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应当事先取得个人同意。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第27号《违反〈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已经2005年12月29日铁道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2月1日起实施。部长刘志军二○○六年一月四日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2,(7):40-41
从2012年7月1日起,一批新的规定开始实施。其中,新修改的清洁生产促进法、我国首个机动车儿童乘坐安全标准、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都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政府部门推行清洁生产规划不力将受罚2月29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关于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草案)获得高票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1,(2):3-3
记者日前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规定,金融、电信等掌握公众信息的单位,严禁贩卖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5,(2):6
<正>《南方都市报》·2月1日春运将近,国内最大漏洞发布平台乌云网披露多起航空公司旅客个人信息泄露。姓名、航班、身份证号、手机号等旅客个人信息在信息贩子手中价格每条高达20元,这些信息经过黑色产业链条,最后成为逼真的退改签诈骗短信。由于涉及环节较多,有关各方往往都不愿意承认和担责,问题不易发现,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通知,2015年11月1日快递实名收寄制开始试行。快递实名收寄制的推行一直在业内饱受争议,尤以快递实名收寄制带来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难度上升,容易造成信息泄露为争议的焦点。快递用户个人信息具有可识别性、价值性、可分离性的特点。快递实名收寄制旨在通过对快递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处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但该制度的实施也有可能使个人信息主体的权益受到侵害和威胁,产生利益冲突。因此,为了维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法律也亟须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即告知后征得快递用户同意,采用最少征集信息的标准,严格限制信息的使用目的,并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息的程序性保护不同于宽泛意义的法律程序,而是指数据处理者实施处理行为前,应当向利害关系人提供的必要程序,以有效约束数据处理者,从而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预期利益。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中,确权授权机制存在固有局限、知情同意规则的效果被弱化、数据利益的分配失衡等情况表明,个人信息的程序性保护亟待加强。三种类型的数据正义理论为个人信息的程序性保护提供了较为体系化的理论支撑:以工具性的数据正义拓展确权授权机制,以程序性数据正义支持个人信息决策理性,以分配性数据正义均衡利益分配。结合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实践,个人信息的程序性保护可在三个方向上予以加强:细化公示公开程序以配合确权授权机制,强化知情同意程序以制约数据处理决策,完善影响评估程序以协调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2011,(2):3-3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和省环保厅日前联合对外公布的《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条例是中国首个地方性环保法规。  相似文献   

14.
司法     
<正>"两高":非法获取出售提供财产信息超50条将入罪据法制网5月9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明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将入罪。司法解释于6月1日起实施。司法解释明确,实施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  相似文献   

15.
速递     
《公民导刊》2013,(8):7-7
<正>被称为"好人法"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于8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首个保护救助人的专门立法。该规定全文仅10条,不足700字,是深圳市最短法规之一,但却被网友称赞为"微规定,开先河,保义举"。《保护规定》明确了若被救助人主张其人身损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举证责任应由被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法典人格权编》的颁布与实施,对个人信息予以私法保护的必要性渐被认可,个人信息主体的意思表示对于收集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通过信息特性划分个人信息类型的基础上,分别设定相应的授权方式,采取公法与私法并重的综合性保护模式,对实现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思想的充分体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代表的法律法规,赋予政府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监管职能,构建了政府监管的组织架构。鉴于国内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中政府监管研究的“碎片化”倾向,可借助“制度—组织—结果”的视角,对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制度安排、现实执行、整体优化进行分析。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面临“法不应求”“协而难同”“重心后置”“威慑乏力”等现实问题,应从有法可依、高效协同、全程监管、科技赋能和社会共治五个方面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政府监管的整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3,(18):32-34
刚刚填写了相关资料,很快就收到各种广告;刚在医院生完小孩,就有人打电话过来推销奶粉……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作为隐私的个人信息也在漫天飞舞,往往又无处追源投诉。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据2013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公布的消息,全国目前已有200余名犯罪分子以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依法判处刑罚。近日,记者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获悉,201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9月1日,慈善法将正式施行。9月5日,将迎来首个"中华慈善日"。为做好慈善法实施和首个"中华慈善日"专题宣传工作,7月27日,民政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慈善法实施和首个"中华慈善日"专题宣传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慈善法实施和首个"中华慈善日"专题宣传工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上海》2010,(3):50-51
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