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褚晓亮 《世纪桥》2006,(4):83-84
3月23日中午,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胡同内,一名身患绝症的8岁盲童在众人搀扶下走下汽车。小女孩高兴地喊着:“我从北京回来了,我到天安门看升旗了。”望着小女孩那幸福的神情,周围的人无不感到辛酸,因为他们知道,小女孩去的“北京”,实际上是长春。为了圆上小女孩的梦想,上千人组织起来,用爱心精心地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幸福时光》。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07,(5):48-48
1975年,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时,从北京传出一个政治消息——刘伯承说“:我死了之后只要一个人为我主持追悼会,那就是老邓。”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3,(19):8-8
新开路胡同71号,是薄熙来一家在北京的住所。自庭审曝光后.胡同便热闹起来,逛完东单顺道参观“旧居”,成了时髦线路。慕名前来的人络绎不绝,彼此间心照不宣——“这是那谁家吗?”“对,就是他家的。”胡同是老北京的传统样式。众多外来人员租住于此,他们自嘲地称为距繁华最近的棚户区。这里原本一些规整的四合院被几户甚至十几户家庭分割,又被无数私自搭建的隔墙、窝棚挤占,变得杂乱不堪。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城福綏境胡同,解放前,叫做“苦水井”。为什么叫“苦水井”呢? 因为这一带过去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口又苦又澀的井,住在这里的洋車夫、小販和穷人們都暍这口井里的水,人們的生活也和苦水井的水是一样的滋味。他們整天奔走劳碌,不得温飽,苛捐杂稅压得人抬不起头来。胡同里垃圾成山,蚊蝇成群,一到夏天,瘟疫流行,死了人用席子一卷,往外一抬了事。人們  相似文献   

5.
上星期还在香港。同几位香港文化人聚会,他们一听我的口音,便问:“你是‘老北京’吧?”我便告诉他们,我是四川人。我生在成都,长在重庆。“那你怎么一口的‘京片子’?”我笑了。香港人毕竟是香港人。他们听到  相似文献   

6.
贵州风流草     
一、神秘生命之药与北侗人 玉屏朝阳寨,是贵州唯一的北侗聚居之乡,传说这里有一种神秘的草药,你会觉得那只有神话传说和武侠小说中才会出现。有人告诉我说:“玉屏侗寨有根药,生男生女由它说!”真有这么神吗?难以想象。如果真是这样,计划生育就好搞得多了。  相似文献   

7.
1965年12月7日,北京东安市场一侧的“酒兹府”胡同12号四合院内,一位老人溘然长逝在一间冷冰冰的书房兼卧室里。没有亲人,没有恸哭,除了张奚若、史良等几位老朋友闻讯悄悄来看望一下之外,也没有任何悼念祭奠仪式,只有徐悲鸿送给他的那匹青灰色的奔马一直惊愕地盯着他。 辞世者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建国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7年被“钦定”为“章罗联盟”,被称为全国“顶尖大右派”的罗隆基先  相似文献   

8.
段子     
《廉政瞭望》2014,(23):80-80
点钞机真是一种悲催的商品,被人卖了还要帮着数钱。向暗恋的女生表白了,她竟然说让我死了这条心!殊不知这句话折磨了我很久,我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的量词会是“条”?历史课老师讲到毛主席时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勤学好问的我马上举手问:“老师,那,熊熊火焰?”老师回答令人无法反驳:“温暖了我……”  相似文献   

9.
正我家有本影集,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我们一家人难忘的生活瞬间,也见证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每每翻看,我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影集里有一张几十年前的老照片我格外珍惜,照片上的我站在一间低矮的小平房前。当时,我家从外地迁到北京,住在什刹海西边的千竿胡同。胡同东头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  相似文献   

10.
纪检情缘     
岁月是无情的,那逝去了的往事,一缕缕,一片片,连缀起来在我眼前铺成了一条步入不惑之年的小路。于纪检八年多了。回首我走过的路,感慨万千:希望与沮丧,感悟与困惑,喜悦与忧伤。但说句心里话:“我不后悔!”曾有人告诫我:当今时代,艺公众生,有几个不在忙忙碌碌赚钱捞钱2有几个不在摩拳擦堂炒股票、炒房地产?一个“炒”字,便知这个世界有多热闹。只有你们纪检干部还在反腐倡廉,倡导奉献,真是一群‘假冒”!我是这样回答的:一个人,如果被抽去了崇高理想的精髓,注入所谓实惠的脊液,透过钱眼的方孔去窥测偌大的世界,便只有…  相似文献   

11.
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不认识我的人在知道我要下基层从政后,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在毕业办理户口手续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办事员就这样问我:“你家在孝感?”我说:“不在”。“那你爱人在孝感吗?”“不在。”“那你为什么到孝感去,是犯了什么错误在学校呆不下去了,还是学校故意坑你?”我说:“都不是,是我自己申请去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14,(3):38-38
若冰我妹!你觉得奇怪吧,如何久无音信呢?我自己也觉得奇怪.我今天处在此地.而且能忍耐到今天才写信给你,真是“出外由外”,那(哪)能由得自己呢?这些时的生活.真是难写。因为校务改革的奋斗用尽了我一切的力量.才得到了相当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失而复得     
郝国娟  刘昕 《先锋队》2014,(5):21-21
群众有难题怎么办?阳光农廉网来帮忙。为给群众搭好桥,不惧天南海北"忧"。"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我一个外地人,就打了一个电话,仅一天时间,困扰了我多日的难题就得到了解决,阳光农廉网真是有求必应!为群众办好事,就是咱老百姓的贴心网啊!"这天,芮城县阳光农廉监管大厅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感谢电话,电话那头北京人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4.
《党员文摘》2008,(12):F0002-F0002
1980年9月30日,北京东城区翠花胡同里突然排起了长队,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悦宾”开张了。《北京晚报》当天登出一篇巴掌大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张》。刚开业时的悦宾饭店仅有一间窄房、四张桌子。不到一年时间,“悦宾”就盈利上万元,饭店主人刘桂仙成为改革开放后率先富起来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我独自远涉重洋,去美国的南加州法律大学上学。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平民小区里,我租了一间破旧的民房,开始了清贫而孤寂的留学生涯。平民小区的建筑古老而陈旧,透着一种类似北京老胡同一样古朴的气息,似乎总让人的思绪百转千回,但它的凌乱与拥挤也让人头痛,比如我的房子只有一扇采光的大窗户,正对着的却  相似文献   

16.
我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吁请,是缘于今年春节期间,我家在西安的亲戚一行6人到安徽我这儿过年。因为听专家说,今年是暖冬,没想到他们在我这过年却冷得要命。我连忙到街上买回一台大的取暖器,也没法应付今年的“冷冬”,亲戚在我这儿过年真是遭罪。近年来一些专家到处发表“高见”,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前不久,“苏丹红”食品安全事件一曝光,几位食品专家在2005年3月23日的北京《竞报》上就“苏丹红”一事发表一致的专家意见:“传统的烤制食品、腌菜的致癌性往往要大于‘苏丹红一号’,我们不应在‘苏丹红’事件上过分纠缠,对其他食品安全也要予以应有…  相似文献   

17.
叶永烈 《新湘评论》2012,(24):35-36
北京是我去得最多的城市,起码上百次了吧。虽然我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可是,我的创作“根据地”却仿佛在北京。美国纽约有条著名的“百老汇大街”,而北京的“百老汇”才是名副其实的。我奔走于北京的“百老汇”,奔走于白发世界,请历史老人们面对我的录音机,细细回叙那铁马金戈、风云突变的往昔。  相似文献   

18.
什刹海是北京城里紧邻皇城的一片风景区,其间散布着众多名人故居。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梅兰芳故居一座故居,就是一段历史。北京这座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便体现在这些名人故居之中。不久前,我曾参观其中几处,感触颇深。棉花胡同66号:蔡锷故居什刹海附近的棉花胡同66号,是一座普通小院,由前后两院组成,房屋以回廊相连。院门前那两棵粗壮的国槐,相传已有几百年的历  相似文献   

19.
叶永烈 《学习导报》2012,(24):35-36
北京是我去得最多的城市,起码上百次了吧。虽然我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可是,我的创作“根据地”却仿佛在北京。美国纽约有条著名的“百老汇大街”,而北京的“百老汇”才是名副其实的。我奔走于北京的“百老汇”,奔走于白发世界,请历史老人们面对我的录音机,细细回叙那铁马金戈、风云突变的往昔。  相似文献   

20.
北京滋味     
陈建功 《学习导报》2013,(10):59-60
我是到28岁时才开始“读”北京的,因为那一年我上了北大,听了第一次讲座,由侯仁之教授主讲。此前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1年,听了侯教授的,我才知道,前21年基本白活。因为北京太有意思,而我,却只是在北京“活着”而已。讲座结束后的次日,我流连于北大勺园,想米万钟,又想到侯教授的老师洪煨莲。到了星期日,我跑到永定河畔,感受这几近枯竭的河水当年如何孕育出一个聚居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