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儿的眼睛     
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一家一个孩子。我常想,无论男孩女孩,健康就好。结果生了个女孩。当她睁眼看世界的时候,我也看到了她的眼睛。女儿的眼睛是美丽的,像恬静明媚的月亮。眼睛的美丽是天生的,眼睛里的世界是客观的反映。当然,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反映,女儿眼中的天地人物,既在意料之中,又常常出乎意料!女儿眼中的一草一木、远山近水都是美丽的。孩子眼中的山,山深林茂,好像不时会走出一个花儿公主,能歌善舞,喜欢小朋友,可牵手,会玩老鹰抓小鸡。孩子眼中的云,轻盈多姿,好像小姑娘漂亮的裙子随风飘舞,可随心而变,会跟着她走。世界在孩子的眼里犹…  相似文献   

2.
做为一个母亲,从她把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心就无可避免地与孩子连在一起,为孩子劳心劳力,牵肠挂肚,这种感觉会一直持续到永远,孩子是母亲们永恒的话题,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这个重视教育的年代,我听到太多焦虑的家长抱怨孩子不争气,他们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发愁,为进不去重点学校着急,为考不上好的大学遗憾。在这点上也许我是幸运的,女儿从小就没有让我着急,差不多所有人都认为我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长,他们带着羡慕的语调对我说:“你的孩子多有出息,上清华,出国留学,路是笔直宽广的。”  相似文献   

3.
女儿的心愿     
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我就害怕到学校开家长会。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是聋哑人而感到难为情,而是怕孩子因父母是残疾人受到歧视。在女儿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和小朋友吵了架,那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地说:“你妈妈聋哑。”女儿回家后直流眼泪,问清哭的原因,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女儿上了初二,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说:“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同学们觉得我的妈妈很光彩。”我吃了一惊,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班的同  相似文献   

4.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女生走上台来。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20组人名。”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教授说:“请你画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画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教授又说:“请你再画掉一个。”女生又画掉了一个她的同事。教授再说:“请你再画掉一个。”女生又画掉了一个……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3组人名,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教室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教授平静地说:…  相似文献   

5.
最初得知怀孕的消息时,我正在一家“国际幼儿中心”工作,也许是心理作用吧,面对一群娃娃真是百看不厌。我特别希望肚里的孩子是个女儿,原因有两个:先生和我结婚前已经有3个儿子,如果是个女儿就儿女双全了。另一个原因是:一般认为交叉遗传使儿子像妈妈,女儿像爸爸。先生是个洋人,所以要是个女儿一定会可爱漂亮。  相似文献   

6.
我女儿两岁,我的教育方式是什么都可以让她自己玩,但是面对女儿有危险性的行为时,我开始还可以说服教育,但是如果女儿再犯就会用打手心的方法,而且一直会打到女儿不敢再干。这样的方式对吗?会给女儿的心灵造成伤害吗?用伤害的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被伤害,并不能教导孩子正确地回避危险动作,反倒是一种鼓励。两岁的孩子处在对世界探索的旺盛期,充满着新奇感与兴奋。打是一种深刻的心理体  相似文献   

7.
传递爱心     
朋友,当你领着自己活泼健康的孩子漫步公园时,你可曾理解患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烦恼和无奈? 美国安娜贝尔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实在不幸。她的大女儿死于血癌,小女儿得了孤独症,丈夫在危难中弃她们母女于不顾,并和她的好友同居。命运如此不公,把这么多不幸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而安娜贝尔居然忍受了这沉重的打击,从沉溺烟酒和吃镇静剂的日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使人难忘的,往往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时候,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就足以令人感动。五月的一天,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对母女的背影吸引了我的眼球。在等候验票登机的队伍里,女儿背着大包,一手拿着登机牌,一手搀着年迈的母亲,缓缓地前行。这位母亲头发灰白,身材佝偻,孩子般地依偎在女儿的身边。我看不见她的脸庞,却能够想像出她的笑容……这温馨的一幕,我看了很久,想了一路。“在怀你之前/我就想拥有你/在生下你之前,我就深爱着你/我愿以死来换取你的诞生/这是真爱的奇迹。”许多年过去,青春期曾经膜拜的诗人,名字已然淡忘,…  相似文献   

9.
智君 《协商论坛》2006,(10):63-63
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在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小学生辩论赛高年级组中一举夺魁,妻自然是女贵母荣,硬逼着百忙之中的我请了一天假,陪她参加女儿的颁奖典礼。女儿是优秀的,她集中了我和妻子的长处,外表像妻,智商随我,看她在台上自如地与故意刁难她的主持人兜圈子,我掩饰不住满脸的骄傲。颁奖结束时,主持人把获奖学生们的父母请上了台。主持人第一个就把话筒递给我,要我谈谈感想。我说,董妍,你才11岁,你的人生还刚开始,爸爸希望你取得了成绩不要骄……一个“傲”字还没出口,妻急忙打断我说“:是12岁。”主持人不解地问“:怎么?孩子的年龄你们夫妻没有…  相似文献   

10.
趣味概念     
(?) 肥皂水效应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为了改正女秘书粗心的错误, 在夸奖完她的美丽漂亮后说,“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就像涂完肥皂水后刮胡子一样,减轻伤害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励和鼓舞别人,这种效应我们称之为“肥皂水效应”。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5)
正其实"老娘"指的是我女儿,她驾到了,我只有乖乖听她的。从怀她开始,我就觉得她是独立的个体,她想要做什么,我就尽量成全她,我是她的一个手下。从少女偶像到成为人妻、人母,曾抱持不婚不生主义的大S,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的孩子。她和老公从一见钟情到第四次见面就决定携手一生;而婚后为了怀孕,她更破戒开荤,舍弃了女明星对身材的坚持。"如果生的是男孩,我要送他去北京接受军事化教育!"大S发出豪语。但是玥儿出生后,她却秉持着"淡定"的育儿哲学,只希望女儿能够平安健康地长大!一分一秒也不愿意离  相似文献   

12.
见到郑逸茜,是在北京协和医院耳蜗研究室。 7岁的她很有灵气,也很健谈。一见面就对我说:“阿姨,你的牙不漂亮。”我很高兴,她能抓住我的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茜茜很兴奋地告诉我:过几天,她就要坐飞机回家去上学了。我很为她高兴,因为茜茜不是一般的聋儿,她是一个戴电子耳蜗的聋孩子。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你好! 我是一个不幸的女人,虽然有一个看起来完整的家和婚姻,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但是,我告诉你那都是假象。很久以来我对丈夫就是百依百顺,从恋爱开始我就很崇拜他,当时,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我喜欢他,我愿意听他的, 这有错吗?我没有想到会是现在的结曲砖果。现在,我们几乎都没有沟通,他的心里早就已经没有我。尽管我的婚姻不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两岁多一点的女儿突然仰着小脸问我:“妈妈,你幸福吗?” 我并不吃惊,因为女儿常常会问一些让我感到很意外的问题。 我说:“你是妈妈的女儿,你幸福妈妈就幸福,你快乐妈妈就快乐。” 可没等我说完,女儿却小身子一扭,毫不客气地说:“我不幸福!” “什么?你不幸福?” 我和老公赶紧凑过去追问她:“你为什么不幸福呀?妈妈天天给你洗衣  相似文献   

15.
李铮 《今日广西》2014,(10):33-33
一 “来,多吃点,迎弟最漂亮了。”每到吃饭点时,她就会对躺在床上的女儿兴高采烈地说出这句话,然后就开始不厌其烦地把饭一口一口地咀嚼碎,再小心翼翼地一口一口喂到女儿的嘴里,尽管女儿对她说的话置若罔闻,有时候内心烦躁,甚至会把她喂到嘴里的饭都喷出来,并得她满脸都是,她也毫不生气,依旧笑容满面,连哄带骗地哄女儿把饭吃下去。  相似文献   

16.
一样美丽     
认识点点纯属偶然。我碰巧来到这个小城实习,碰巧寄居在叔叔战友的家里,碰巧婶婶的朋友有个失明的小女儿。许多个偶然的交叠让我们必然相识。长辈们的意图很明显,我们都是有缺陷的孩子,我又年长她10岁,也许,我可以在她的成长轨道上留下一些痕迹。她实在是个漂亮的女孩,眼睛很大,只是没有焦距,也就没有清亮的色泽。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姐姐,你能听到我说话吗?”我说能,因为姐姐带了助听器。她“哦”了很长时间,然后沉默了很长时间。我仔细盯着她的脸,很显然她已经学会了努力掩藏自己的情绪,但我还是感到了很深的落寞,像极了10年前的我。…  相似文献   

17.
短章二则     
登山在一个明媚的春日,一群"娘子军"带着孩子们登山。女儿最小,很快便落在了最后,有一位小姐姐主动留下来陪伴女儿;这样,我和这两个孩子就成为登山一行中的落伍者,不断有前路的催促应着山谷的回声传来。女儿却不理会这些催促。她的眼睛为春天的山野所吸引,她一会儿采野花,一会儿掐小草,一会儿又捉来一只小虫子;见有山泉流下,她和小姐姐就在溪边洗手洗脸,弄得湿漉漉的才呵呵笑着起身赶路。被孩子们的快乐感染着,我也随之而  相似文献   

18.
电话预约之后,母女二人来到了心理咨询室。由于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我只能分别会话。于是,很有点女强人气质的母亲首先讲述了前来求询的由来——我的女儿今年已经21岁,中专毕业两年了。小时候是让人很省心的孩子,还有点胆小、内向。读中专的时候,她开始头疼,脑子有点乱,我就让她回家休学了。休学期间,正好她爸爸急症去世了。她爸爸犯病的时候就她一个人在家。后来孩子的病好像又重了。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     
赵昕 《公民导刊》2006,(2):49-50
这是一个高三学子在紧张备考的夹缝里写下的文字。写的是她的母亲,在安静平缓的叙述中告诉我们女儿和母亲的痛和爱。她在“后记”里说:“希望你能从中觅得见自己的影子或是收获些感动……本文的本质就是一场感情的梳理。”我很感动,为文中的真实、真情和真切。我在惊奇于一个中学生文字功力的同时,更为这个孩子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悲悯、关怀和温暖而落泪。在传统春节来临之际,愿这篇文章带给你亲情的暖意和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修万吨轮     
我两岁上患了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上小学那年,我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学成,相信以后学什么一学就成。 1966年我初中毕业,回家乡当了大队的资料员。因为我有点文化,工作勤快,又会唱歌拉小提琴,所以又是村团支部宣传委员。这个时候,我悄悄地和一位漂亮姑娘谈上恋爱。但她父母说:如果我的女儿嫁给他,就把她也打成残废。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