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切实提高认识防止“三热三冷”这次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中央根据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打黑除恶是一场民心战,人民群众对黑恶势力犯罪深恶痛绝,呼声极高,热切期望党和政府、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有力打击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增强社会的安全感。打黑除恶又是一场经济战,黑恶势力犯罪不仅仅是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同时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打黑除恶更是一场政治战,黑恶势力危害一方, 长期作恶多端,横行霸道,有的插手基层政权,有的干扰基层执法,对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宫岩 《中国法律》2006,(4):16-17,71-74
继本世纪初中国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向黑恶势力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后,今年2月,中国再次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黑恶势力予以重拳出击,由此掀起了新一轮“打黑”狂飙.目前,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已取得初步成效。据了解,专项斗争开展3个多月来,  相似文献   

3.
《山东审判》2015,(1):121
沂源县人民法院共有17个内设机构、3处派出法庭,在职干警119人,其中法官84人,平均每年审执结案件4000余件。近年来,沂源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题,各项工作实现了整体提升、亮点突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2011年该院荣立集体三等功;2012年荣立集体二等功并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荣立集体一等功;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  相似文献   

4.
杨维汉 《政府法制》2011,(32):41-41
近年来,全国掀起打黑除恶“风暴”,沉重打击了黑恶势力犯罪的嚣张气焰。在为取得成绩欣喜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黑恶势力发展初期容易打,发展做大的难打,发展成熟的更难打,因此打黑除恶务必“打早打小”,也就是趁早打,趁小打。  相似文献   

5.
柴艳茹 《政法学刊》2008,25(4):66-70
目前,含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黑除恶”工作的战略需要,应对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深入剖析打击工作面临的挑战,认真研究打防工作对策,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结合河北实际,就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两次发出通知.并制定下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对全省法院系统的专项行动提出了以下要求:对涉黑犯罪案件要继续高度重视,对于有重大影响的涉黑案件,要继续坚持院长、庭长担任审判长并组织庭审,确保案件高质量高效率地审结: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侵蚀基层政权.对黑恶势力犯罪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相似文献   

7.
“每个派出所年内要打掉1~2个涉黑恶势力团伙,每月要上报1~2条涉黑恶犯罪线索。”东莞厚街镇召开打黑除恶工作动员会上,厚街镇委书记表示,对于发现黑恶势力不报不打者将追究责任。(3月16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郑州市公安局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侦查,一举打掉了河南省建国以来最大的以宋留根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抓获了宋留根、马献州、郝洪山、王郑光等犯罪团伙成员154名(其中14人被执行死刑),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3起,及时摘除了这一称霸近10年、严重危害社会的毒瘤,有力地打击、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维护了郑州市的社会治安秩序。通过成功侦办这起复杂的、震惊全省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大案,郑州市公安局积累了丰富的打黑除恶经验,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打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锤炼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打黑除恶专业队伍,建立了打击黑恶犯罪的规范化、程序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民法治》2020,(7):50-51
杨坤,现为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四川省十佳公诉人、四川省检察业务专家、检察业务教官,办案出色,多次荣立个人二等功,集体二等功。作为公诉人办理的案件获评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论依法"打黑除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打黑除恶"是"严打"整治斗争的重点之一.作者扼要地阐明了何谓黑恶势力,它被联合国宣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作者还从我国现行刑法的视角阐明正确适用刑法,是毁灭性打击各种黑恶势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鲁迅故里,有一支响当当的队伍,他们惩恶扬善,勇于奉献,用自己扎实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垦拓了一方净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他们就是浙江省绍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2000年以来,大队集体及专案组荣立三等功以上20次,1人次荣立个人一等功,2人次荣立个人二等功,2人次被评为省级优秀人民警察,60多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4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模范集体称号,2005年刑事技术室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技术室,2006年4月被共青团浙江省委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2003·04·14"持枪抢劫案专案组12月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底公安部在全国范围部署“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至2001年11月底,浙江省摧毁各类黑恶势力58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109人,查破涉案案件3802起。其中,瑞安的叶昌平,义乌的贾建军、陈东讯,黄岩的陆俊鸿,路桥的“林氏三兄弟”,慈溪的李立新,绍兴柯桥的俞明东,永嘉的黄陈忠等15个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从根本上扭转了一些地方黑恶势力横行霸道、危害一方的局面。浙江黑恶势力的现状及特点浙江地处东部沿海,市场发育早,多种所有制经济活跃,经济相对发达,“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尤为显著。近年来,浙江省对黑恶势力一直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方针,不间断地组织开展了规模不同的专项打击行动,保持高压态势,成功摧毁了温岭张畏、王秀方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等一批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重庆打黑风暴,已经成为2006年2月中政委部署在全国范围开展新一轮打击黑恶势力的行动以来影响最大一次打黑行动,其持续周期之长,涉及面之广,强度之大,媒体报道之集中,舆论反响之热烈,堪称空前.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打黑除恶”公众认同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格外受人关注。从调研所反映的数据来看,公众高度支持本次“打黑除恶”行动,关注重点主要是政府“打黑”的决心。民众希望“打黑除恶”行动能深入彻底并长期坚持,同时政府必须加强“打黑”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群众在“打黑”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坚持“打黑”与反腐同时进行的策略,强化依法“打黑”的观念。而在构建防止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机制方面,政府应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异,堵住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成员的来源;规范市场秩序并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09,(8):66-66
据悉,2006年2月,中央政法委部署开展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向黑恶势力发起凌厉攻势,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黑案件1221起,打掉恶势力1285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7万多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万余起,缴获各类枪支2500多支;检察机关公诉涉黑案件1000起;人民法院宣判涉黑案件689起,有力地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  相似文献   

16.
宿迁市两年来打黑除恶的工作情况 2004以来,江苏省宿迁市公安机关共摧毁黑恶势力团伙 18个,其中省厅挂牌督办黑恶势力犯罪团伙5个、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抓获团伙成员208名,破获案件360余起。新生代为代表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为获取生存空间,扩大经济来源,以暴力犯罪为特征实现扩张 2005年2月,泗洪县公安局摧毁了以江见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2004年6月,该组织在泗洪县青阳镇发展成形, 网罗了30余名组织成员,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纪律,装备了砍刀等凶器,大肆进行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该组织为聚敛钱财,以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行向公共娱乐场所收取“保护费”,作案20余起,致 2人重伤、9人轻伤,多人轻微伤。犯罪成员多为16-18岁,大多小学、初中辍学。为不劳而获,他们采取暴力犯罪形式,扩大社会影响,以恶名威慑群众,尤其是娱乐服务行业的业主。  相似文献   

17.
●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已经完成罪恶的“原始积累”,不甘于地下,开始直接向政治领域渗透。●权力的庇护是黑恶势力膨胀的直接原因,打黑必须与反腐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8.
我是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刑侦一大队副大队长,自1997年以来,我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识别盗抢机动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以实际行动带动涉车中队侦查员苦学实干,逐步使自己和全中队同志掌握了识别被盗抢车辆的基本方法,为有效打击盗抢机动车犯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8次,并被市局授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决定:授予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体一等功称号。在全国400余个中级人民法院中,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获得的这个集体一等功实属不易,凝聚着厚积薄发的集体力量。2012年11月8日,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李玉香作为焦作惟一的基层代表,也是全省法院系统的惟一代表,出席了党的十八大。荣立集体一等功,这是继连续3年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中的涉黑职务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发现其规律和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涉黑职务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