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在探究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的基础上对深化农村改革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涉及很多方面 ,通过对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探微 ,我们进一步对解决当前“三农”问题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1.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提出必须创新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 2 .要以科技为动力 ,推动农业现代化。 3.推动实现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联动发展。 4 .必须把粮农增收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5 .始终不渝地推进农村的市场取向改革。  相似文献   

2.
将“三农”问题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之中通盘考虑,而不是就“三农”论“三农”,这是邓小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视角。在此视角下,邓小平把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三个总抓手。邓小平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主要有:必须以人为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改革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造成“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产品市场不健全、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缺乏专业化经济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等。必须对症下药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如今已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必须通过对农村产权制度、经营体制、金融体制、劳动就业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深化改革 ,彻底纠正造成城乡差别和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旧体制。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不仅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治本之策 ,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论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筹城乡发展 ,目的是发展 ,重点在农村 ,核心是农民收入。因此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思路。应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减轻农民负担 ,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 ,加快小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启强 《工会论坛》2004,10(1):9-11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吸纳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封闭性等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城乡统筹 ,走城镇化道路 ,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战略。具体来说 ,就是要统筹工业化发展、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小康农村、和谐农村的重要举措,农村支持体系的建立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2004年成都市开始推进城乡一体化,着手建立农村支持体系。农村支持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三农”问题的深层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三农”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层的政治、社会、经济、现实和历史根源;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对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等二元体制进行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新树立“三农”为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城乡一体化;制定相关政策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经济规划,统筹城乡事业发展;改善国家财政收入分配政策,多予少取,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云坤 《理论前沿》2004,(23):10-11
“三农”问题实际上就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民收入低、农业不发达、农村落后。“三农”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我们思想认识和工作方面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刚刚过去的2003年,对“三农”工作来说,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数次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三农”问题。从长时期的“基础地位”,到近几年的经济工作“首要位置”,再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四个字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农民收入继续恢复性增长,农村社会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中国农村改革对新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要求.就解决"三农"问题而言,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强有力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农村改革,真正使农民减负增收,但现行的制度效果不明显."三农"问题对当代中国的制度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蕴含着推动制度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农村女性的土地权益保护,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保护农村女性的土地权益,则涉及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乡关系和村民自治等一系列关系到农村经济结构、社会转型与文化发展的命题。因此,这一问题需要在现代性理论的视野中得到考察。城市和农村构成中国现代性的空间结构,一方面,农村在城乡关系和土地承包制度的作用下形成了新的经济生产模式;另一方面,村民自治制度下农村的权力政治也在发生变化。“从夫居”的社会文化制度是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难点,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农村文化改革,又需要土地政策与农村政治权力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刘永瑞 《理论前沿》2004,(17):38-39
作为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的滞后突出表现在农村发展的滞后。没有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欠发达地区的真正发展。“三农”问题集中体现在县域,县域经济是以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三农”论“三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格局的影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比较大。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促进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规划强调指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阶段,从形势需要出发,顺应民意作出的重大调整和战略转变,是对“三农”问题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是富民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改革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三农”问题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1“.三农”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温饱是…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顺应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应建立分层分类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合理的筹资机制、规范的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有序、保障有力。  相似文献   

19.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化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并由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体制改革。但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还呈扩大的趋势,究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差别的制度与体制基础依然存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因此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上升到化解“三农”难题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压力在农村,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破解“三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福建省南平市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入手,探索出一条把科技资源与农村经济有机结合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很有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