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晓阳 《求实》2012,(2):59-62
正确地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从政治心理来说,网络民意表达可以分为理性思考型、情绪宣泄型和舆论煽动型三种类型。从政治价值来说,网络民意表达对于发展政治民主、促进政治自由、推动政治正义既具有重要意义,又构成严峻挑战。从政治发展来说,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一是要扩大网民数量,缩小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的差距;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克服网络民意与政治文明之间的裂痕;三是要注重观念引导,避免网络民意与核心价值之间的背离。  相似文献   

2.
刘耀奇 《学习导报》2014,(12):15-16
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聚合民意的"新平台"、干群互动交流的"新纽带"和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成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领域"。近年来,湘潭县扣住观念意识树立、载体平台打造、体制机制建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网络问政的方法路径,有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推进"现代壮县,幸福莲乡"建设发挥了较好作用。树立主动理性坦然的网络意识。湘潭县早谋划、早启动、早推进,以"网络问政"为抓手,争取部门支持,引导网民互动,打造了党委、政府开展虚拟社会管理、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网络问政是网民表达诉求、进行网络监督;政府问计于民、汇集网络民意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体现的是一种政府领导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在网络问政中领导的沟通艺术的运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和多样化,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网络传播,立即引起众多网民关注,迅速形成舆论焦点,网络舆情正在成为当今时代的新主流媒体。网络舆情拓展了民意表达空间,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网络舆情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也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加强引导,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10,(4):61-64
与网友在线交流是总理倾听民意的一个新形式、新途径。从邀请基层代表座谈,到"农家小院商国是",再到与网友在线交流,最广泛、最真切的民意通过更直接、更有效的途径汇集中南海,体现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广集民声、征纳民意,网络民意受到重视更加激发数以亿计的网友两会期间通过网络来参政议政。通过网络这一新通道,两会成为最大的民意场和政府回应民意的最重要平台,人民大会堂与"网民大会堂"之间的良性互动已然形成。如果说以前的网络只是推动了不少个案的解决的话,现在的网络则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工作的真实力量。在一个有着3.38亿网民、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的互联网环境下,理性看待网络民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实现政府和网民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善治"的要求,也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网络民意的特征与政府回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网络社会里,网络民意正成为影响政府行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经由网络民意调查的测量和提取,网络民意清晰地呈现出其可回应性特征.网络民意的聚合点集中而清晰;网络民意的态度结构多呈现出一元极化态势;网络民意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网络民意逐渐从非理性向理性回归.政府应树立融合民意理念,厘清网络民意的真实诉求,提高回应网络民意的制度化水平,从而提升对网络民意的回应能力和公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无法超越的优越性,它有助于人们及时表达政治见解,释放情感情绪;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调整政策,化解矛盾,从而实现政府与公民的有效沟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对我国的民主机制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才能趋利避害,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2,(1):41-41
经典做法"社区民意表达工作室""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有事能解决"、有权去监督""。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委结合辖区实际,以"社区民意表达工作室"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两代表一委员")在表达民意和反映诉求上的功能,创新建立民意畅达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面对日益庞大的网络社会和网民群众,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走一条"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的网上群众路线,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法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由网帖引发全国舆论轩然大波的公共危机事件——“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不仅凸显网络民主作为一种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而且也让我们看到网络民主所产生的巨大政治影响。这一事件值得我们反思的重要问题是:在信息时代和公民意识觉醒的今天,涉及公共利益的政府决策需要充分考虑对民意的尊重;否则,民意会通过网络的现代传播功能所形成的聚合作用而产生强大的反制力量,让政府决策处于被动和难堪。从网络民主的视角来看,“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对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民意、充分尊重民意和主动服从民意,促进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政治文化是现实政治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和发展,并反作用于现实政治生活。十八大以来网络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政治文化表现强势,推动了网络政治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网民政治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文化向理性参与型转变;网络正能量的现实凝聚力提升,促进了现实政治体系有序稳定运行。由此,推进社会公平与法治建设,筑牢网络政治文化建设根基;提升技术水平与传播艺术,发挥政府网络引导监管作用是今后网络政治文化建设应把握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陈伟扬  陈秀招 《理论研究》2012,(3):35-37,43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动政府决策过程的活动。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但不良的网络政治参与会影响真实民意的表达以及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是实现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和有序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网络平台为民众的舆情表达和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的意愿相当强烈,其影响力亦与日俱增,公民和政府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温州市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五大趋势与特点,进而从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网络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和电子政务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政府正确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中化 《求贤》2009,(1):13-1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写博客、发帖子、上网交流已成为许多民众关注社会、表达诉求、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网络民意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迈向新台阶提供愈益广阔的平台,网络的“舆论场”作用也日益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15.
曹妍 《理论研究》2013,(5):56-58
网络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途径,但其弊端还制约网络民意进一步发展,使得网络民意与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势必影响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的良性互动,因而有关网络民意影响公共决策的现实合理性争议的声音越来越大。网络民意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要合理利用网络民意来保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16.
厦门PX事件是信息时代条件下政府恰当处理民意表达的典范,PX事件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如:电信、传媒、网络等技术设备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必要条件;政府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见予以及时回应等。这个事件的成功解决对公民政治参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包括应打造高效电子政府,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应加强公民...  相似文献   

17.
目前,网络群体事件处于高发阶段。网民攫取社会生活中某一偶然事件,籍维护社会正义之名进行网络动员,从而发展成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社会正义感具有真实性与不真实性、理智性与非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因此处理网络群体事件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网民社会正义感密切相关。培育网民正确表达社会正义感,首先要正视网民的正义诉求,其次是积极引导网民正确表达正义意愿,最后是社会管理部门要保障制度正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网络民主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网民的参与程度与广度以及政府与网民的互动程度等基本因素,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酝酿起步、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和稳步发展等四个阶段。网民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人民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需要,经济社会尤其是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政府对网络民主发展观念的转变,这是网络民主发展的主要动因。网络民主的发展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功能,前者主要包括推动政府转型、开辟政治参与的新范式、促进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和整合政治文化,后者主要包括信息控制问题、数字化恐怖主义危险和电脑黑客入侵问题、数字鸿沟和阶层差距扩大问题、"情绪民主"左右政治尤其是青少年对待网络民主表达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经步入了崭新的网络时代,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大量不和谐因素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面对网络舆论危机,各级政府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与网民展开理性的对话,进行有效沟通,对网络舆论危机的消解将大有裨益。遵循沟通的特点及其规律,政府应当在树立以网民为本的沟通理念、增强网络危机的沟通技能、提高网民的沟通能力、培植网络危机沟通的中介力量以及推进网络危机沟通的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构建起有效的网络危机沟通机制,在新的高度上重构政府与公众间合作与信任的关系,促进网络舆论危机的顺利解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4.19"讲话中,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善用网络,畅通民意"。"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善用网络、畅通民意?应该重点关注到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