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人道主义职业信仰的十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医学实践中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建设系列研究成果之五。文章立足于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大背景,提出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具有十大作用,即导向作用、评价作用、选择作用、规范作用、教育作用、解构作用、整合作用、塑造作用、激励作用和创造作用,并较深入地分析了这些作用的意义和价值,及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医学实践中人道主义职业信仰问题系列研究之二。人道主义是医务人员根本的职业信仰,但是,近年来人道主义在医学实践中淡化的现象相当严重。本文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八个方面:一是信仰悬位,一些人不清楚医学实践的属性;二是信仰空位,一些人不知道信仰在哪里;三是信仰浮位,一些人相对主义思维严重;四是信仰错位,一些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五是信仰越位,一些人信奉技术主义;六是信仰虚位,医德医风建设不力,形式主义严重;七是信仰缺位,应试的医学教育缺乏人文精神;八是信仰倒位,一些人不注意甚至拒绝自我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人道主义职业信仰系列研究之四。本文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立足当前社会改革和卫生改革的现实,提出人道主义是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和核心价值观。在医学实践中,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具体表现有四个层次:一是维护患者的生命存在,拯救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二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权利;三是激励患者的生命发展,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和信念;四是提高患者和所有社会人群的生命质量,尽可能地教育他们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与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婷 《思想战线》2011,(Z1):403-405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国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把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作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明确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的关系,使大学生成为有信仰的精神文明倡导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民主革命时期我军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主要历史经验有:确立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组织保证;对广大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官兵的信仰自觉;坚持义利结合,以义导利的原则;以革命纪律培育官兵的规范养成;党员干部和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努力推进根据地建设,为官.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现实动力;以革命的人道主义,展示我军的正义性与高尚性。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是植根于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的行为体现。本文通过调研,考察了武汉市民间信仰存在的特征,分析了民间信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提出了民间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康玉环 《人民论坛》2012,(36):216-217
信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具有以现实物质内容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支撑,以崇高社会理想为目标三大特征。它展现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蕴含了强调人道主义关怀、强调整体性、尊重客观规律等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邱细平  朱祥 《求索》2011,(12):222-223,160
本文从狄更斯的成长历程对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出发,详细阐释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的双重特征;挖掘了其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客观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信仰属性的组织系统,组织是构建党员信仰的重要依托。在党的历史上,始终重视依托基层组织建设坚定党员信仰,依托严密的组织网络助推信仰、通过集中的组织学习统一信仰、凭借严格的组织纪律保障信仰、依靠多样的组织生活涵化信仰。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理论学习、严密组织生活、严格组织规范,促进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张连 《前沿》2010,(1):13-17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的涌现和相互激荡,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当代中国,如何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树立适合时代发展和国情特点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以达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意义重要。基于信仰的特点,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两种属性,即彻底的人道主义信仰以及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1.
吴晓红 《人民论坛》2013,(5):220-221
新时期农村民间信仰复兴,其根本原因是民间信仰社会空间的构建。社会空间是民间信仰社会功能发挥的基础场域。民间信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既有正能量,也有负功能。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不仅要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消除民间信仰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文章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简要介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大学生信仰教育还存在一些困境,如内容脱离现实、方法呆板、环境复杂等。进而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以求是精神统领信仰教育的全过程,以创新精神构建信仰教育的体系,以实践精神加强信仰教育的环境建设,以发展眼光建设信仰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3.
刘红柳 《求索》2014,(6):56-59
构建平等、和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建立法律权成、培育法治信仰的题中之义。我国目前法律职业共同体,尤其是法官、检察官、律师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错位和冲突,需加快司法改革步心,通过建立统一的准入制度,完善的法律职业教育制度与职业转换机制来实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14.
张连 《长白学刊》2010,(3):35-39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的涌现和相互激荡,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遭遇到了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真的处于危机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该有层次上的划分,不同的信仰层次上各有不同的情况,而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马克思主义遇到信仰危机。实践的唯物主义信仰从来没有遇到过危机,彻底的人道主义信仰有极强的生命力,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面临着一定程度危机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刘艳 《桂海论丛》2010,26(1):25-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民族信仰重塑具有同构性和同步性,崇高的民族信仰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能为民族信仰重塑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导向。当前社会变迁,信仰体系的嬗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信仰的错位和缺失,严重削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应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民族信仰重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信仰应该被认为是我国通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的精神支持和动力保障,然而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法律运行的不健全却给法治信仰的建设带来诸多困境。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消除法治信仰危机,走出法治信仰困境,着力构建社会民众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7.
<正>法律信仰作为一种理性信仰,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感情和意志等各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体,是坚信法律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能够促成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正义、自由、平等、秩序等的实现,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指南。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法律信仰作为现代法治精神内核,是构建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法律信仰的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18.
金伯中 《人民公安》2013,(18):25-25
一、必须把敬畏民意、人民至匕作为职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耍在心灵深处解决“为了谁”的问题,真正把以人为本内化予心。湖州公安机关构建民意导向型警务新模式,酋先强调的就是要对民意有敬畏之心。我们从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入手。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奉献”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是首次在党的报告中明确让公民信仰法律,协助建设一个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因此,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对法治忠诚、尊重,以法律来组织和构建社会秩序,就成为建设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生动力。笔者结合热点案例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现实,阐述如何实现法治信仰,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终极价值是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契合了人类的价值期盼,必然会引发人们的价值共鸣。但不同层次的群体,价值认同的方式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列宁非常重视差异性的分层施教法在信仰建设中的运用,他提出对非党员群体的信仰建设坚持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对党员群体的信仰建设提升至党性原则,构建适合于各个群体的不同话语体系原则。分层施教法在当代信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主体层次性决定了对主体利益联系的程度,对非党员群体的信仰建设更注重利益引导和感性体验为主,对于党员群体来说,信仰建构更是一个理性建构过程,分层施教法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力和包容力,提升了信仰建设的魅力和价值认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