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当前中国面临着极严重的信仰危机。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者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沟通法律与民众的中介,其坚定的法律信仰对民众法律信仰树立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事业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民众对待法律的不同心态影响着法律实施的效果,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对于法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一种价值立场,信任还是信仰?面对种种法律相关的问题,我们对法律是信任不够还是信仰不够?本文将就此论题展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梁丽案引起的民众质疑会动摇民众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体现在权力中,也体现在权利中,权力和权利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民众的权利在权力保护下实现。加强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工作,有利于民众法律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法律继承     
近代以来,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法律冲突、法律规避,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便是对西方法律的盲从和对法律移植的盲信,而其根本原因在于由我国社会文化自身特点决定的,能够在中国运行得良好的法律,必然是能够为我国社会文化所容纳的法律.当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重新检讨历史就成为必要;当我们认识到法律移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现代化的问题,就必须寻找新的路径。法律继承将是一个极为便利亦更加有效的途径。因此,中国法律能够在继承上走得更远一些.  相似文献   

5.
良好法律的价值是公平正义。良好的法律能平等地赋予每一个社会民众自由和追求有序的权利为基础,同时对社会弱势群体赋予法律权利的方式,保证社会民众之间力量对比的基本平衡,实现权利与权力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达到保证社会民众通过对妥协合约建立利益基本均衡的社会关系之目的。运用良好法律治理的社会可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6.
虽然试婚作为一种婚恋形式,越来越为社会民众所接受,但我国的《婚姻法》却并未涉及该内容。在未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对此进行规制的情况下,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充分运用现有之相关法律规范,才能更好地解决由此产生的各种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以来,我们国家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就我们国家的现实而言,民众对现行法律体系的遵守距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民主法治尚有一定的距离,其中的关键在于制定出来的法律没有得到民众的遵守,这无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来说,培养民众的守法意识,建立起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海淑 《法制与社会》2011,(17):283-284
当下中国的法律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上不能以其权威约束政府权力,下不能很好的给民众树立信心.尤其在当下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法律却不能有效发挥其效用为民众伸张正义,捍卫民众利益.本文试图从中国法律传统、法律公共意识、人类自身等方面就法律在当下中国为什么不能被有效遵守这一问题进行探析,以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一种概括性规范,关注的是人的行为的共识,而法律所调整的行为却是多姿多态的,有时会出现合法而不合理的情况,即个案不正义。这时就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尤其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律正义,尤其是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法律正义,使民众对权力和审批给予信任。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代的法律精神是这个时代一切社会制度的价值基础。法律的根本精神在于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法律精神的展示,法律引领社会公正追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法院的判决来体现的。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即便是在成文法国家,判决不仅仅是了结诉讼双方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判决告诉社会和民众,法律彰显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