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心议题,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始终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这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重新审视权力、明晰权力概念,着重解决权为谁用、怎么用的问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雷日科夫说:“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对共产党人来说,权力就是一种负担,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思想和精神负担,这是权力的本质。早在上世纪4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06,(6):9-9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最近撰文说,反腐败要“标”、“本”兼治,但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治本,也就是减少政府官员的权力。增加权力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对遏制腐败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任何政治制度下,权力使用的透明度和可监督性总是与权力的范围和大小成反比的。当政府官员的权力超过一定的“数”和“量”时,要做到透明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3.
政府问责:人大怎能集体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人大研究》2005,(8):26-29
政府问责是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是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是监督政府的重要方面。2003年的SARS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政府问责”风暴,孟学农、张文康等一批政府官员因为重大责任事故、行政不作为和恶性违法事件受到问责处理,大连、重庆、长沙等地也相继实行了“政府问责”制度。“政府问责”风暴的兴起推动了责任政府的建设。但是,稍加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SARS风波、密云事故还是吉林大火、嘉禾拆迁,作为代表人民直接监督政府的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问责的真正…  相似文献   

4.
腐败生成、腐败传染与腐败遏制:一种博弈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问题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力求用博弈论作为一种解释途径。文章认为 ,腐败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单个权力拥有者的行为 ,而往往是公共权力的授予者 (以监督者为代表 )与权力执行者 (以官员为代表 )之间 ,以及权力执行者 (官员 )之间的一次或多次博弈的结果。要遏制腐败 ,一方面要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以免使监督者“打盹”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上加大对各博弈方的奖惩力度 ,改变官员策略选择的收益值 ,形成新的“纳什均衡”解 ,这样就从腐败生成与腐败传染两个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副县长的感叹说明了一个社会问题:各领域都存在的信任危机,在官场和官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然,权力和官员本就应该受到监督,被关进笼子,没人相信副县长的廉洁,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无论如何,“想廉洁很难”不应成为官员应有的感叹。理想的状态是,应该感叹“想廉洁很容易”、“不想廉洁都不行”。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5,(5):48-48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服务”两字折射了中国政府改革的基本走向:走向一:由“全能”走向“有限”。政企分开,政府的权力归政府,市场的权力归市场,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由市场解决;即便是市场、中介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的问题,政府也得启用事后监督而不是事前监督。  相似文献   

7.
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是一种危害深广的丑恶现象,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政府官员运用手中的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因此,抑制贪污腐败的思路,就在于制约和监督权力,使之无法用来谋取私利。对权力的制约,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至少有三个相辅相成的手段,即以法制权、以权制权和以民制权。以法制权,就是制定严密的法律,规范权力的运作程序,控制官员的用权行为;以权制权,就是通过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实行对权力的监督和控制;以民制权,就是让社会和公民发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作用。这三种手段,以法制权是关键,以权制权和以民制权…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是干什么的?海伦·托马斯说:“新闻工作者……是民主的看门狗。”仔细想想,确是不刊之论。不是把媒体称为“第四种权力”吗?按照现代宪政理论,权力之间需要相互制衡,政府依法监管媒体的报道是否规范、客观和真实,媒体也要监督政府是否滥用  相似文献   

9.
所谓“权力期权化”,是指一些官员在位时,利用权力的影响。合法和不合法、合理和不合理地为某些企业、个人牟取非法利益,为了“保护”自己,逃避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查处,他们不图眼前的直接回报,而是为日后退休、离职或辞职下海后牟取更大的利益”下基础。这种远期“兑现”的“权钱”交易形式,已成为腐败的一种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哲边 《辽宁人大》2007,(10):24-24
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在法律地位上,人大与同级政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的监督,是对其他国家机关权力的一种制约,这种制约是监督的本质内涵,但权力机关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政府的工作,而不是唱对台戏。从这个意义上讲,监督同时也是一种支持。  相似文献   

11.
亮晒权力、公示权力清单是简政放权,推行政务公开的有效措施。发布权力清单给政府权力划定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仅在于限制公权力滥用、遏制腐败,还在于规范权力督责政府,让官员尽职尽责,方便问责监督,以提高行政效率,塑造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和权力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秦海霞 《小康》2006,(10):22-29
官员信用危机正在成为政府的另一种“债务负担”,如果不尽快解决,不仅整个信用体系缺少牢固的基础,而且很难保证不演变为另外一个意义上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权力是联结政府官员与公众的一种特殊产品。因此具备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内在规定。公众是权力的所有者,政府官员是权力的行使人。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类似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与代理关系。政府官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充当理性经济人和权力代理人的双重角色,腐败正是双重角色冲突围绕成本—收益的比较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建立成本-收益的均衡统一是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提高廉洁行为的收益,以建立一支执法严明的司法队伍、从严惩处腐败分子、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等措施来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政府权力宪政制约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权力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不能泛化,且政府权力不应介入市场功能的有效边界内。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权力的“自我意识”约束、理论约束、道德约束是非正式制度的“软约束”。在“软约束”无效的条件下,必须引入宪政框架对政府权力予以约束。宪政框架对政府权力是一种正式制度性的“硬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有效性使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关心时政新闻的读者不难发现,近来,不少官员面对媒体痛斥某一丑恶现象几乎成为一种新“官场时尚”。官员痛斥权钱交易、痛斥公车私用、痛斥瞒报安全事故、痛斥“机关病”……凡政治与社会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丑恶现象几乎全都在“痛斥”之列。毋庸置疑,“痛斥”是政府公关特别是政府危机公关的一种特殊态度表达形式, 其目的是表明政府的公正立场、以改善政府及其负责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但如果官员只是经常“拍案”、“痛斥”,而见  相似文献   

16.
一、邯郸市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概况2005年初河北省委决定把邯郸市政府作为河北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唯一市级试点单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要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而做出的重大举措。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具体做法就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把除涉及党和国家秘…  相似文献   

17.
陆介标 《人大论坛》2007,(11):20-21
为什么要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 1994年,江泽民同志指出:“掌握权力而不接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它是一种国家体制,而不是个人行为。”“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在民主化进程中,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同时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各级人大的一项强制性权力,其实质是国家权力运行的控制机制,其职能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防止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滥用权力。人大的监督具有四个特性,即:法律性——保障法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包括“公共”和“行政”两个方面。行政是“公共的”,是公共权力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处理公共事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的内涵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公共权力。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并受人民的监督。政府公共权力行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越权无效”。二是公共需要与公共利益。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体现。三是社会资源。包括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源两种。政…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对失职官员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高层官员进行了追究和惩罚。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各种“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仍属于“个案”, 尚未形成一种规范和制度。为了加快推进塑造出一个高效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一、“问责制”的涵义官员问责制是行政官员未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滥用行政权力、违反法定职责和义务时,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部长责任制”的利弊“部长责任制”是构成加国内阁——议会政府的核心,亦是控制加国政府官员的基石。所谓“部长责任制”包含两重意思:一,内阁阁员集体向议会负责。内阁执政必须要取得众议院多数的支持;二,部内任何公务员的行政行动都将被视为部长的行动。如果该部犯了严重错误,部长应引咎辞职。“部长责任制”意味着对政府政策和行动负责的是选举产生的政务官员,而不是任命的政府业务官员。政府向议会,并通过议会向选民负责。议会可以向各部部长就他们负责的各部的行政提出质讯。如若某部长滥用或误用权力,将应受到失去官职的制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