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社会问题频出,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侮辱与诽谤等,构建和谐虚拟社会势在必行。构建和谐虚拟社会不仅要“抓”网上.即规范虚拟人与虚拟行为与注重虚拟制度与监管的建立与完善,还要“抓”网下,即现实监督与落地,网上网下齐抓共管才是硬道理。不仅有网上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防控体系,而且有网下的辅助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防控体系,使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有效地构建和谐虚拟社会。  相似文献   

2.
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在网络社会,人们的交往在虚拟的状态中进行,行为主体有了摆脱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条件,从而使传统道德在网络社会的作用有不断弱化的趋势。网络生活中,有悖传统道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在高校中,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因此,关注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环节。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任务。网络社会广阔的视野和自由思维的空间,为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虚拟交往中的大学生主体性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对“物”的依赖,在今天突出表现为对网络的依赖,尤其在网络虚拟交往中人的主体性增强的同时更面临严重的困境。在大学生虚拟交往中,虚拟交往主体的符号化和语言即身份以及大学生主体性由“自我”走进“自失”走向“自觉”,使大学生的主体性面临以下困境:主体性成为“中介”的俘虏;个人与他者交往理性的缺失;个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摆脱困境的根本在于大学生主体的自觉即认识自我的自觉、现实交往的自觉和交往理性的自觉,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的两种基本规范,法律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剐,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补充。法治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也不能替代道德的重要作用。“善法之治”要求法律应该具有道德性,但并不意味着道德成为治国的直接依据,法治才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网络虚拟财产在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信息,它既不是“有体物”,也不是“无体物”,而是一种“财产性利益”,是现实世界中人类劳动和财富的异化。我国刑法侵犯财产罪应严格区分“财物罪”与“利益罪”。研究我国侵犯财产罪犯罪对象应深入研究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青年网络虚拟社群发展阶段可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消退期四个阶段。青年网络虚拟社群的特征表现为社群形成的自由性和自发性、社群结构的松散性和开放性、社群互动的非平衡性、社群管理的自律性与他律性。青年网络虚拟社群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既有正面舆论牵引作用,也具有情绪的聚集和强化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上网”已成为青年学生生活的重要方式。网络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负面影响。我们应准确了解、把握青年学生的特点和要求 ,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操控国际互联网政治传播,关国政府制定和执行一整套“网络自由”战略。所谓的关式“网络自由”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网络延伸,是美式民主、人权和美国霸权主义在虚拟世界的扩张和体现。美国的“网络自由”战略由理念输出、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组织运作等几个方面构成。要深入揭示美式“网络自由”的虚伪和危害,加强应对美式“网络自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对互联网和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络在中国的普及,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使用人群中,青少年是网络虚拟社会的存在主体,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使用互联网络的过程中,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当前青少年社会化成长中的主要问题,而认识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即“在线”与“在世”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冲突的矛盾关系,才能认清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生成背景与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其意义隽永。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交往异化的现实表征,资本逻辑是交往异化的根源所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分别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物化与被物化及剥削与被剥削的异化关系。而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拟在内容上实现“物的膨胀”向“人的发展”转变,本质上实现“资本逻辑”向“人本逻辑”转化,关系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平等互助,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主导下交往异化的批判与超越,又是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逻辑旨归。中国式现代化使人类社会历史遵从“人本逻辑”的发展规律,真正实现从“自然的人”向“现实的人”再向“自由的人”转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虚拟世界的出现,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这是我们时代所发生的巨大的历史性转换。虚拟世界创造了人格塑造新的“生态环境”,新的人格特征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中得以充分体现。在虚拟世界,自由、独立、创新、宽容、自我实现成为更重要的人格特征。由于虚拟与现实的背离与冲突,使得虚拟世界给人格塑造带来了一些消极作用,对它们的归纳、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张洁在其小说文本中以其独特的意义书写出一系列“疯女人”形象。它既隐喻着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与戕害,又是女性创造力和颠覆性的曲折表现。文本中,作者以最大的现实可能性,给予女性主角一个个反叛和自由的机会与结局,从而阐释出女性作家在既有的社会传统下书写具有“疯癫”意蕴的女性文本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毛庆峰 《工会论坛》2010,16(2):24-25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青少年网络交往的热衷化和现实交往的冷漠化,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和政治观念淡化。为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文化的正面教育引导;加强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提倡和培植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积极配套防范措施,加强互联网的规制建设;深入探讨网络、青年、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4.
网络交往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相关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的社会交往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具有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在基于网络而构建的虚拟社会中进行交往活动,正越来越受到未成年人的青睐。网络交往对未成年人现实社会交往、人格塑造、社会责任意识、个性品质和情感、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少年的网络交往行为、网络娱乐行为、网络信息搜集行为日益普遍,原因在于,网络提供了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舞台空间,网络行为暂时缓解了他们来自现实世界中的挫折感和孤独感,但网络虚拟交往的片面性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认同危机和困惑,这种危机直接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文章以社会心理学对网络行为和自我认同感研究为理论基础,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自我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网络之于现实社会的巨大影响仍在快速发展和不断被认识中,其作为现实社会显现或潜在的巨大力量,也正被各国政府、营运企业及技术、法律各界高度关注。问题的焦点之一,即如何有效"规制"网络世界中那些与现实世界密切关联的方面,特别是那些于现实主流社会有巨大影响甚至是颠覆性影响的问题。以警察直接防范、打击的专业架构看,"在线介入"与"离线防控"的双重应对是一个思路。"在线介入",即"在线"的规制与干预,"离线防控",即落地的预防与控制。警察必须既作业于网络社会又作业于现实社会,既深入于"彼岸"又深入于"此岸",既是网络警察又是现实警察,既执行维护虚拟社会秩序的责任又执行维护现实社会秩序的责任!警察非于传统警务架构方面做出最大限度的跟进,才能适应这一全新的非传统的警务巨变。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必然带来生产关系乃至社会结构的变迁,促使社会关系、社会身份、社会组织、社会行动、社会问题发生变化进而生成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但新的社会形态并不意味着其现实性的本质特征发生改变,网络社会的交往主体、交往时空、交往基础都是现实的,网络社会仍然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和现实社会是逻辑上的从属关系。产生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是并列关系或交叉关系错误认知的原因在于"虚拟"一词在英语和汉语词义转换中的文化和语用误读造成了同一能指的歧义所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网络社会并存的现实和基于偶然性的生成往往导致社会成员被其匿名、多样的社会身份、跨时空的交往联结所迷惑。网络社会治理应摒弃虚无、虚拟的立场,立足于从Web1.0到Web3.0的现实环境,坚持国家主体的治理权利,处理好四组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网络虚拟空间打破了传统社会分层的对话机制,赋予个体自由发展条件的同时,也伴随着人实践活动主客观层面上的严重的错位。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真正的价值旨归在于"自由的维度",它是主客观高度统一的结果,需从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物质性存在剖析网络虚拟社会中人发展的问题,通过加强立法、宣传教育、回归现实关照"虚拟"与"现实"的关联,指出网络虚拟社会中人的正态发展路径,以促进人的真正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19.
网络犯罪案件侦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犯罪,具有隐蔽性强、现场虚拟等特点。在侦查中,除借鉴传统犯罪案件的侦查方法外,还要转变侦查理念,探索新的侦查模式,采用新的证据收集方式。网络犯罪案件的最佳侦查模式是“从事到机”再“从机到人”,这种侦查模式既保留传统侦查的影子,又体现现代网络案件侦查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民行检察中的自由裁量有其自己的内涵和特点,规范自由裁量权必须多措并举,确立自由裁量的原则并遵从运用是规范自由裁量权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规范的自由裁量在民行检察实践中的应用既彰显了自由裁量原则的价值,又体现了它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