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人本法治观即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对人的主体性进行关怀为最终目的的新法治理念,指出入本法治观不同于与西方社会的人本主义,它的科学内涵包括:尊重个体,倡导人性,保障人权.人本法治观的出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社会政治稳定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的社会政治稳定观包含以人为本、动态性、公正、民主、法治、和谐、可持续性等基本构成要素,以人为本是核心,公正是基础,和谐是要旨,民主是关键,法治是保障,可持续性是本质。坚持科学的社会政治稳定观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8)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推进依法治校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法治校背景下,应着重从拓展大学生法治观的教学渠道、更新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形式等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依法治国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道路,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观。通过梳理与凝练,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可能避免矛盾和冲突,对公民进行法治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法治建设的重要过程,同样会存在矛盾和冲突。其中,影响公民法治教育的观念冲突主要有:传统道德观、传统法律观与公民法治观念的冲突。为此,必须加强对公民进行法治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必须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用现代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诠释和践行依法治国,一要根据中国现代化进程阐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性和巨大意义,二要用现代的国家观、法治观解读"法治中国"、"依法治国",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体现现代法治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8.
刘启源 《学理论》2009,(18):98-98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必须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更深刻的解读和把握,催生了执政理念的历史性飞跃,由此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现实基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价值取向,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是体现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生活文明程度的区域性特征极为突出的文化形态。城市文化的形成、积淀和演进与乡村文化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法治化程度更高。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在法治价值观上应当着重强调和正确处理城市法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也就是引导全体城市居民正确树立文化价值观中与法治文化紧密关联的权利义务观、正义观、效率公平观和人文观。应当以权利优位、恪尽义务为指引,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权利义务观;以提升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义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效率公平观;以人为本,构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人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