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荣臻  包羽 《前沿》2011,(11):153-156
蒙古族传统游牧技术具有生态适应性、文化负载性强、以牲畜饲养技术为核心或基础、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占据主导地位等特征。对自然的顺应和对于畜产品的物尽其用的利用,决定了蒙古族传统游牧技术的生态适应性,使之成为生态化的技术。而蒙古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游牧经济的开放性和根植于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中的生态环境观等,则使蒙古族传统游牧技术的这一特征得到了形成和保持。蒙古族传统游牧技术的生态适应性对于草原生态的恢复与重建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国庆 《前沿》2014,(23):92-94
当今,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流失极其严重。大多数蒙古族学生不知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甚至有些中小学的蒙古族学生连"成吉思汗"是谁都不知道。蒙古族历史文化严重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蒙古民族教育制度不完善,国家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相关法律的缺失。因此,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腹地,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织之地,是蒙元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之地,共有蒙古、满、达斡尔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41443人,是我市民族成分最多元,最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席锁柱 《前沿》2013,(5):9-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和灵魂。每个民族形成的独特文化和传统都是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历史上,游牧文明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几千年的生态安全保障,而在荒漠化日益威胁我国北方乃至全球的今天,游牧文明的现实与战略意义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重要。本文在牧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游牧文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思想工作》2005,(2):16-17
呼伦贝尔,是歌舞的故乡,文化的富矿。大草原、大森林是人类先祖的栖息地,匈奴、东胡、鲜卑、室韦、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在迁徙、征战、融合过程中创造了北方特有的游牧、狩猎文化,形成了强大的蒙古族文化,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三少民族文化,还有俄罗斯文化以及境内400多处文物古迹,都是呼伦贝尔最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草原文化相关文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宇 《前沿》2009,(10):106-108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是文化内容的承载体。任何一种文化和文明,都要通过文献传承和记录,都必然植根于一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受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影响。中国草原文化是以中国北方游牧业为经济基础的地域性文化,受北方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民族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承载在文献上,其文献也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7.
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腹地,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织之地,是蒙元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之地,共有蒙古、满、达斡尔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41443人,是我市民族成分最多元,最集中的地区。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少数民族流动服务管理功能,保障和改善流动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贾瑞光  胡艳霞 《前沿》2011,(4):139-141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对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于蒙古族栖息地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以游牧为主的独特生活方式,使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体育文化。那达慕文化就是体现蒙古族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也作"戏弄、玩笑"解,旧时还含有"赌博"之意。传统意义上的那达慕包括三项竞技(摔跤、射箭、赛马)、歌舞以及其他各种游戏、娱乐活动,是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汗权文化时期哲学思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革 《前沿》2008,(8):80-83
汗权文化时期是蒙古文化的成熟与繁荣时期,也是民族思维方式个性化突出时期,深入研究这个时期蒙古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于认识民族自身,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促进蒙古民族的兴盛与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其传统的经济文化形态正在发生变迁,这也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改变。文章分析了传统经济文化形态现代经济文化形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指出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以及传承环境发生改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整合的民族教育课程知识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观上,存在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课程知识观的矛盾冲突。长期以来,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体现着主流文化知识,非主流文化知识被漠视和忽略。在民族基础教育知识观上,这两种知识观在内部根源、内容和地位上发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因此,要实现这两种知识观的有机整合。在观念层面上,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课程知识观并存;在方法论层面上,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发信息资源的潜力,用信息技术改造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是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笔者就开发信息资源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吕屏 《桂海论丛》2007,23(5):83-85
绣球是壮族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近年来,广西靖西县旧州镇依托传统的壮族绣球工艺,积极发展绣球产业.文章试图从旧州绣球产业的发展来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本之关联,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本转换及运作的意义,从而希望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壮族传统习惯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是壮族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壮族传统习惯法在维护民族利益 ,调整社会秩序 ,调整婚姻关系 ,保障民族繁衍 ,规范生产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 ,起着积极作用 ,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表演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文化的三个层次上都积淀了民族文化的某些精华 ,因而推动其有效开展是促进整个中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举措。在对此类项目的挖掘、整理和重新编排中 ,必须强调突出其民族性、传统性和体育性 ,防止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6.
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秦家华 《思想战线》2006,32(3):23-28
贝叶文化是指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绿色文化、农耕文化、信仰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文化、柔情文化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教育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未受到足够重视。这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是解决我国民族教育问题的科学理论。"多元一体教育"的实质,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发展共识,在这一理论中,多元文化教育与一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文献法、观察法和田野调查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进行研究,得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存在方式,因而与现代体育相比具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传统体育不仅在我国少数民族已经过去的历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不仅这些价值和功能依然存在,并且成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农村体育的最为有效的体育手段.  相似文献   

19.
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伦理价值与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俗是少数民族进行道德教育的传统形式,在习俗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伦理道德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人们的心里。习俗文化融汇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承载的道德内容涉及少数民族精神文化活动的整个领域。将优良的民族习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协调起来,有利于建立起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道德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导入文化因素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2):142-144
民族地区要脱贫致富 ,必须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 ,导入中、西文化教育 ,既有利于跨文化交流 ,对提高民族地区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