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正如毛泽东所预言的那样:“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50年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政治上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冒险家的乐园”改造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上海,同时也表现在上海的经济发展上,从5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经济完成了两次历史跨越,把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上海带入了二十一世纪。从轻、纺工业城市到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历史跨越上海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中心,据1949年统计,工业总产值35.06亿元,占全国的25%。但是,…  相似文献   

2.
艾新全  田姝 《当代党员》2009,(10):22-22
解放初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我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在对外关系上比较封闭。但上世纪50年代初。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一些私营企业从港澳等地转运、进口了一些急需物资,用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8,(12):19-19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重大转折,但同时又催生出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使中国革命和建设转危为安,从挫折走向成功,从低谷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及其每一次重大突破.实践中的每一重大发展,甚至最重大的挫折,莫不与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造成的社会后果相关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握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这次科技革命推毁了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瓦解了封建主…  相似文献   

5.
综合科普期刊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大概还记得,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两本广受欢迎的综合科普期刊:《知识就是力量》和《科学画报》。到60年代中前期,这两本科普期刊最高发行量都达到百万份左右。这时正值第一次科普高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扼杀了所有科普期刊。直到70年代初,科学出版社才编辑出版了当时唯一的全国性科普期刊《科学实验》。1978年,党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画报》相继复刊。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第二次科普高潮,《知识就是力量》的发行量近百万份,《科学画报》则…  相似文献   

6.
建国50年来,我国教育经历两次重大的全面改革,一次是1958-1965年的教育大革命,一次是改革开放20年来教育体制与建立面向21世纪教育新体系的重大改革,这两次改革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都有力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试图将对教劳结合方针的考察放在这两次重大改革的背景下,以期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总结党领导下的教劳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与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教劳结合的新成就。为跨世纪中国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  相似文献   

7.
新科技革命与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每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实践中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甚至重大挫折,莫不与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造成的社会后果相关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握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三次科技革命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这…  相似文献   

8.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危机.自大革命失败之后,一度沉寂仿煌的上海资产阶级也随着民族矛盾的急剧上升.从九一八到八一三这一时期,先后发起了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这既推动了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这一运动的过程和它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贡献作一概述。从九一八到八一三这一期间的上海资产阶级的爱国民主运动,概括的说,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活动和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是在东北九一八事变2后到上海一二八战争前后.在此之前,上海工商界人士…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近80年的历史,经历了: 两次革命。第一次,以推翻三座大山,创建人民的新中国为目标。这次革命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完成的。这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以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制定于1918年的英国工党党章第四条(简称公有制条款)是工党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制定社会经济政策重要的理论依据。工党内部对公有制理论进行了几十年的争论,在4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中期曾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努力实践这一理论。了解工党对公有制理论认识的变化,探讨其实践活动的得失,对进一步认识工党的性质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都有一定意义。 一、公有制条款与第一次国有化浪潮 1917年在俄国革命的鼓舞下,英国工人中的社会主义热情高涨。1918年2月,费边社主要成员西德尼·韦伯起草了新的工党党章,在第四条“党的目标”中提出了著名的公有制条款。这一条款把实现公有制作为工党的奋斗目标,使工党“第一次明确地获得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基础”(亨利·佩林《英国工党简史》1977年上海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50年,是社会主义市场发展、曲折、再发展的50年;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就计划与市场实践、探索、再实践、再探索的50年。1949年新中国诞生,市场逐步繁荣。1956年初中国共产党提前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任务;急步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后召开党的“八大”,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理论。1956年至1957年的实践虽短暂确是灿烂的序幕;五、六十年代步入了市场曲折的发展阶段;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市场发展逐步进入高潮;拉开了极为壮观的市场大变革之幕。以邓小平为…  相似文献   

12.
平典 《理论与实践》2002,(12):24-25
您可曾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西部建设的高潮,这反映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西部建设的高度重视。重温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纲领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党员成分的第一次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无产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但是,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知识分子建立的,这是事实。党的“一大”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其中工人党员只有1人。从党的“一大”到“四大”,党把致力于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从而出现了党员成分的第一次变化,即由革命知识分子向工人分子…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市近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乡镇企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而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乡镇企业的现状,我认为要进一步搞好我市近郊农村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思路要新。是指经济增长的思路要新,要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思路,树立主要依靠内含式扩大再生产的新思路。80年代第一次创业完成了企业量的扩张,现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乡镇企业同样面临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比过去强大得多的竞争对手和市场竞争压力。而且,随着优惠政策的取  相似文献   

15.
1955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农村出现的“社会主义高潮”,对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这一“高潮”的形成过程、原因及影响作些探讨。一、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到来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连续出现两次“高潮”(一次是1952年底到1953年寿的以生产互助为特点的高潮;一次是1954年以土地入股、土地分红为特点的高潮)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由1954年底的18万个增加到1955年初的67万个,加上购了“过头粮”,使得农村里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1954年底,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生产力“暴动”。大批牲畜被卖被杀,农村…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 ,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有过两次大的被扭曲。一次是30年代至40年代 ,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把苏联经验绝对化 ,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另一次是50年代至70年代 ,“左”倾思潮和“左”倾社会主义观把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公式化和僵滞化。中国共产党凭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政治勇气及创造智慧 ,通过对被扭曲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斧正 ,和对两次扭曲所产生的灾祸的治理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失败…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也诞生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出版作为起点,迄今已有480年的历史。在这近五个世纪的历程中,社会主义学说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第二次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70多年的历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并成功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两次历史性飞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为什么不仅没有实现这样的飞跃,反而使国家发生了演变和解体?看来,对实现历史性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历史性转轨时期。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作重点由革命向建设的转轨。另一次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把党的政治路线重新恢复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轨。在这两次转轨过程中,党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卓越而非凡的贡献。一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与党和国家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回顾总结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对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分必要。这里要追问的是,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是什么?对此,我的回答是,经过50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由以革命为主题到以发展为主题的转换。从以革命为主题到以发展为主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划时代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具有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性。当然,首先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重大进展,是由毛泽东最先发动并作了最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