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总结近年来组织开展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城乡共建文明村等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富裕、知识、新风、娱乐“四进农户”活动,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文化,培育了一大批典型。他们领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受到农民欢迎。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薛永 《淮海论坛》2006,(4):31-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而农民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本调研小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件造福于人民的大事,引起广大农村群众的极大关注。目前,各级政府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付诸实施,要求各部门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积极支持农村发展。晋宁县人民检察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围绕现代新昆明南城、西城建设,确定了“找准定位、积极参与、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于自身职能,从八个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为晋宁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突出“新”字,即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乡村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履行监督职责,提高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7,(1):37-38
2006年11月21日.《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成果与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等承担的重大课题。叶敬忠教授等研究人员通过在江苏、湖南、河北和甘肃等地深入调查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需求和建议.发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刊将这些问题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仝波 《淮海论坛》2006,(3):27-27,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规划的建议》中的一个亮点。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所谓“新农村”应包括以下诸个方面.即新的基础设施、新的风尚风貌、新的和谐环境等。它们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诸要素.其中和谐的社会环境又是建设新农村的重点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中也包括了新农村的和谐。新农村的建设首先要以和谐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更是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沈永明 《当代广西》2006,(15):30-3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广大农村党员是中坚力量。因此,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培养新型农民党员,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型群体”、“服务型群体”、“务实型群体”、“致富型群体”,达到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凝聚民智民力,共同建设农村新家园。强化培训,把农民党员培养成为学习型群体建立学习型的党员队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0.
曾玖庚 《江西政报》2006,(22):47-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素有“赣中粮仓”美誉的吉水县,是江南较为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我县坚持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三新三好”(新村庄、新产业、新农民和环境好、社会事业好、班子好)为目标,做到五个坚持,有效破解了干部不作为、农民积极性不高、无序推进、投入不足、农民增收缓慢五大难题,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目标落实到了具体的操作层面,全县新农村建设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68个试点村有43个基本成型,新修通村水泥路180公里,硬化巷道38万平方米,新增自来水用户3000余户,完成家庭水冲式厕所1200余座,试点村“四旁”绿化植树60万株。二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理顺了吉水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优质稻、蔬菜、鸭鹅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3个。三是村风民风显著好转。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实施了农民知识化工程,健全了村规民约,新农村管护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四是干群关系大为改善。新农村建设为基层干部提供了为农服务的切入点,驻村干部就象自家搞建设一样全身心投入,群众视干部如同自家人一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赵中社 《今日海南》2006,(10):32-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不仅是一个看得见的物质形态村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迅速富裕起来,在物质、精神、政治上同时有收获,既见“物”又见“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许多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真正欠缺的是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新农民。培育高素质的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也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把培育新农民这项伟大工程抓紧抓好。——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新农民培育机制。新农民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培育新农民需要新的培…  相似文献   

12.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就行唐而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必须在“构建新农业、发展新工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上求突破。构建新农业新型农业是  相似文献   

13.
刘宝萍 《群众》2007,(3):75-7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14.
武警赣州市支队大力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坚持把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课堂.着眼“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目标,积极支援赣州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援建的瑞金市沙洲坝村党支部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赣县茅店镇洋塘村被评为江西省“十佳和谐魅力乡村”.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民心工程.这一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2006年以来,泰安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的要求,积极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通过自身和各类行业商会组织的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不断探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方式,在全市广大民营企业中广泛开展了“民企帮村”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到目前为止,参加“活动”的企业264个,帮扶了127个村,其中结对帮扶106个村庄,向49个村庄派了经济顾问,  相似文献   

16.
钱娟 《群众》2007,(1):55-5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辟新路径,创造新特色,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凝聚民心上做文章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处于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过渡状态的农民思想文化多元、多变、…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兖州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的总体要求为发展目标.按照以工促农、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呈现出“五新”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07,(6):25-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地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思路和模式。2006年以来,河北省坚持从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出发,积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分期分批开展村民中心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山西政报》2010,(1):F0004-F0004
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项目建设,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全力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是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农民谋求福祉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它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认为,绝不能将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仅仅放在物质生产上而忽视农村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同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