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 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2.
《协商论坛》2011,(9):56-56
日前,湖北武汉88岁的李大爷摔倒后,在围观者的踌躇犹豫当中,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产。街上遄到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再次成为流行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4,(1):52-52
对老人摔倒后的“扶与不扶”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让人“忐忑”的社会问题。一边是四川的“三个小孩扶老太遭讹”,一边是沈阳大爷“我有医保”的善意谎言。有不少专家和网民认为,“扶与不扶”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11月底,新浪、网易、新华网等媒体纷纷报道北京市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23日,山东一妇女倒地,众人围观,无人敢伸手;12月29日,河南老人行为艺术: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扶与不扶,这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却成了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老太太摔倒讹人事件仿佛成了大陆PM2.5的雾霾天气。先是陌生、再是熟悉,最终仿佛成了常态。从南京彭宇案、郑州大学生李凯强案、天津许云鹤案、广东肇庆阿婆跌倒讹人案、江苏南通飞哥快车公司司机殷红彬救助被撞老人被诬案到四川达州三儿童扶摔倒老人被诬案。许多人困惑不解:从何时起,那些有着奶奶般慈祥面孔的老人们却成了“灭绝师太”?。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1,(28):30-31
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判断彭宇之责;而许云鹤案则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下,用了“必然”“定然”等主观判断,来作过错推定。  相似文献   

7.
日前,“校长撑腰体”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词语,其最初来自于北大副校长的一句话:“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随着网络传播越来越广,一些网友纷纷将这句话中的学校改成了自己的母校,但无论是哪个学校的版本,其核心就是——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  相似文献   

8.
一好心男子将倒在路边的老太太扶起并送往医院,却被老太太及其家人认为是被他所伤。一场诉讼下来,男子被判赔付老太太医药费等4万多元,男子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冲动帮助别人了。”目前,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所引发的关注与讨论也愈发激烈。老人摔倒后,我们到底该不该扶?  相似文献   

9.
“我想反映个事,你们管不管?”“管,您老有事.慢慢说!”今年81岁高龄的刘云秀夫妇俩,看到流动警务车就过来咨询户口相关问题,民警把两位老人扶上车了解情况后做了详细解释.两位老人很满意。刘大妈高兴地说:“现在的警察真好,办事真方便!”这是前几天,  相似文献   

10.
媒体热点     
<正>北京推出老人意外伤害险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书院中国"北京推出老人意外伤害险民政等部门为"道德"兜底对老人摔倒后的"扶与不扶"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让人"忐忑"的社会问题。一边是四川的"三个小孩扶老太遭讹",一边是沈阳大爷"我有医保"的善意谎言。有不少专家和网民认为,"扶与不扶"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11月底,新浪、网易、新华网等媒体纷纷报道北京市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1.
夏学銮 《时事报告》2011,(11):42-43
最近,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有四成多网友表示“不扶”,因为“扶不起”。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现在变复杂了。  相似文献   

12.
<正>老人摔倒了,站在周边的人一哄而散地跑,而不是一哄而上地扶起来。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因为众人的袖手旁观而消逝,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有创新思想的老人大叫,"是我自己摔倒的,不是你们推倒的,帮我扶一下,送医院吧!"才得以躲过一劫。社会舆论总是抱怨物欲横流、英雄凋谢。可关于这精神为何不富有,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尝试和大家探讨、思考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正"挟老人险"片面夸大了扶老人被讹的意外事件,是对社会公德的片面消费。支付宝推出的"扶老人险"看似弘扬美德,实则助长对立。此险种看似在保护和救助扶老爱幼者,弘扬扶老爱幼社会公德、美德。然而,这是否夸大了扶老人反被讹这一极少数意外事件呢?"扶老人险"提倡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和解决纠纷,固然不错;但一旦出现老人摔倒或碰倒被扶起的纠纷,却助长了扶老人者非打官司不可的意思,使当事人双方再也没有调解、调和的余地。我们没有必要对扶老人被讹事件夸大其词,更不应该搞一个"扶老人险"来片面消费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建设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09,(7):62-62
2009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曹林的文章,有网友发帖说,自己与4名同学走到学校4号门时,一名妇女突然摔倒在他们身旁。“就在身旁约1米处,于是我就伸手扶了她一下”。没想到的是,这名妇女突然攥住这名同学的衣角大喊:“就是你把我绊倒的!”这件类似当年彭宇案的事件,又一次触动了舆论的道德神经,与当初彭字案引发的彭宇恐惧症——“八成网友选择不再做好人”一样,此事再一次引发了舆论的抱怨:以后谁还敢做好事?以后谁还敢再做好人,  相似文献   

15.
老公的进步     
沈雪 《人民公安》2006,(17):53-53
今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突然接到老公的电话,有些神秘和期艾的语调让我感觉到了与往常的不同,还以为他遇上了什么大事。迟疑了半天,他跟我说:“我跟你说过的事,你千万别声张哟!”“什么事?那么神秘?”我还以为他在街上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刚才从医院采访出来.看到警察在对面在追一个人,我想那肯定是个坏人,于是便追了上去,追了两条街,我把那人给逮住了。”“就你那小样,还能抓住人,少唬我一点。”“真的,我差不多追了千把米远才追上把他摔倒在地的。”“是一个瘦小个吧?”我有些不相信。“比我高,比我壮。”“你跟警察一起追的?”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46-46
据报道,李大爷的亲人对此感到难以理解,“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扶了吗?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  相似文献   

17.
张旭 《小康》2009,(10):34-36
在老北京的一家澡堂子里,有几个老人互相询问,咱们建国以后“国号叫什么”。有人答说,“各界都倾向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算不算人民?”一位老人谨慎地问。舞美队队长田震英回答,“算,当然算了。您,我,还有毛主席。”“毛主席也算人民?那谁登基啊?”“谁也不登基,现在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是您的天下。”老人们笑着连声说“不敢当!”  相似文献   

18.
陈秀萍 《群众》2012,(2):55-56
近年来,“老人摔倒没人扶”、“好人被冤枉”等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同时也刺痛着公众的道德神经。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加速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时代任务。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应当积极发挥法律对于社会诚信的能动作用,通过立法、司法推动社会诚信建设,使法律成为社会诚信的...  相似文献   

19.
经营自己     
阮直 《协商论坛》2008,(11):62-62
前不久,央视经济频道报道了在北京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大街上,有一位修钢笔的老人。他有一间自己的铺面,但生意惨淡,每月收入仅有2000多元,有人劝他:“你把铺面租了,每月租金就有5000多元,自己还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老人说:“我也不是傻子,这一点明白账我能不知道吗?可我如今干的事,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自己。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明明昨天还好好的一个老人。仅过一夜,说没就没了:再细问,十之八九是心脑血管方面出事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儿呢?一个很重要却又被人习惯性忽视的原因是起床起得太快了,俗话讲也叫“擎猛啦”,结果往往就是体位性低血压、脑缺血.有时可造成老人摔倒,有时则直接导致心肌缺血、梗塞或脑溢血、心脏骤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