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诗涵 《今日海南》2009,(10):45-46
长期以来,有个困惑着我们这代年轻人的问题,即如何选择自己的信仰,走出富有意义的人生?尽管长辈们和老师常讲人一定要有信仰,可我们总是觉得相当遥远,十分陌生。究竞什么才是信仰?怎么选择信仰?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信仰什么,常常引起外国人好奇。因为世界上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据统计约占全部人口的84%。确实,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因此有外国人经常问,既然没信仰,那你生活有什么准则?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信仰     
我们偶然来到世间,又必然走向同一个归宿,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是匆忙的过客、微小的尘埃,活着的意义在哪里?人生必须有所追求才有价值,我们需要相信点什么,要为自己的存在提供自己满意的理由,有了这个理由,为了这个理由,人才活着。这个理由便是信仰。  相似文献   

4.
微天下     
《上海支部生活》2013,(8):12-12
@人民日报[公正就存在于每一个判例中]如果是陪酒女,强奸危害是否更小?广泛争议的背后,是公众对司法公正的热切期盼。唐慧胜诉,多少人看到坚持与围观的力量;曾成杰枪决,又有多少人痛感“程序”的缺失?公正不是抽象的,就存在于每一个判例中。一次裁决,可能是法治信仰的基石,也可能是信仰坍塌的链条,怎能不慎微秉公?  相似文献   

5.
党对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曾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是: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子敦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1.《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1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2.我国少数民族公民信仰哪些宗教?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有很多人信仰宗教。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  相似文献   

7.
梁晓平 《长白学刊》2008,(4):159-159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新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共产党员应当具有先进的新形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新形象是什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相似文献   

8.
道德的由来     
《精神文明导刊》2007,(8):62-62
道德是怎么出现的?人们为什么会遵守道德? 信仰是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在约束。人无信不立,社会没有了信仰必然导致道德溃散、人心迷失。人心散乱的原因在于信仰缺失。如今社会,贫困不堪忍、富贵不幸福。不少人成成惶惶,不知所往。  相似文献   

9.
信仰的力量     
《红色箴言》给我们的是一次集体性的记忆.它带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信仰的动力,推动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新时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公仆,一名机关公务员,都应该坚定信仰,忠诚敬业.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体现自身价值,成就祖国伟业。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形势下,要不要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这是政治思想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可在?应当以什么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的理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c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认为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奉献.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与最高价值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社会、人民的公共利益,先公后私…  相似文献   

11.
张云涛 《前沿》2009,(1):41-45
本文依据黑格尔对施莱尔马赫的批评,从信仰与理性关系的角度探讨两人宗教思想的差异。首先分析了二人面对的相似处境:以理性为特征的近代文化和信仰的冲突。施莱尔马赫将教义学看作是历史神学的一部分,认为它是一门实证科学,系统描述作为基督教本质的“情感”。黑格尔批判这种情感宗教,认为情感是主观的、低级的,无法把握真理,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保证信仰的普遍客观性。两人的这种差别鲜明地体现在三位一体学说上。他们的冲突体现了信仰与理性、直接性与间接性、描述与规定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2.
几近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伦理学研究的江万秀认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可以不信仰宗教,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当下中国道德建设上存在的一个深层痼疾,即社会转型期敬畏之心的普遍缺失。人要有所遵循,必要有所敬畏。否则,言行必将失范,社会和谐发展也难以维系。那么,当前中国人的敬畏之心如何培育?中国的信仰之路到底在哪?  相似文献   

13.
张连 《长白学刊》2010,(3):35-39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的涌现和相互激荡,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遭遇到了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真的处于危机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该有层次上的划分,不同的信仰层次上各有不同的情况,而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马克思主义遇到信仰危机。实践的唯物主义信仰从来没有遇到过危机,彻底的人道主义信仰有极强的生命力,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面临着一定程度危机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民俗信仰的视角对唐崖土司遗址进行文化研究,有五个值得探究的文化疑点:从谱学中世代间的时间合理性来看,唐崖覃氏不可能是蒙古遗裔,正史、地方志及民间传说也都未曾提及唐崖覃氏是蒙古遗裔;田氏夫人墓的位置布局体现了田氏牺牲小我的担当精神,寓意后世昌盛,唐崖土司田氏夫人墓要成为"万古隹城";玉皇大帝是恩施民间信仰中至高无上的天神,"玉皇庙"是基于覃氏此类信仰所建,并不是为了破坏唐崖土司城之风水所建;唐崖土司城遗址的"井"数与民间信仰的文化参数无关,而是适应人们生活的自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在民间社会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文昌庙,其主神文昌主管地方文教与风化,在地域社会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但是对文昌神的记载历来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其背后显现出来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知识体系与民间信仰的矛盾。本文对民间社会文昌神进行了考辨,并对地域社会中的文昌信仰作了分析,认为文昌信仰既是民间信仰自我发展理路的表现,又体现出民间信仰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6.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目前道德信仰危机日益严重,导致人们道德信仰失落与无所适从。而道德信仰在情感层面体现为对道德的终极关怀,在理智层面体现为对道德的超越性的理性把握,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因此,分析道德信仰危机根源,按道德信仰规律"重建"社会基本道德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充分重视价值观念系统的建设李德顺什么是“价值观念”即时下所说的“价值观”?一般说来,就是指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大体上,它主要有这几层涵义:(1)从其形式看,价值观是由人们对那些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  相似文献   

18.
《中州统战》2001,(12):27-27
一、《宪法》中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直接涉及宗教问题的条款有两条。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既是广大民众想像人生与来世的解释体系,也是民众创造社会秩序的手段,是民众从民间宇宙观出发对人生问题作出的自我界定,是民众精神生活的体现。华侨出国谋生、发展时,也把中国民间信仰带到国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华侨华人哪里就有中国民间信仰。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华侨华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常年生活于国外,但又和祖籍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09,(12):36-36
许娟在《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上载文《法律何以能被信仰?——兼与法律信仰不可能论者商榷》认为,社会的转型期法律与现实的不相适应甚至相互矛盾确实存在,这使人们往往对法律的权威性产生怀疑和重新审视的、心理,而法律信仰作为法律权威的主观心理机制,在中国语境下也因此被视为了一种“善良的杜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