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隐私权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伴随行政权的不断扩张,人们发现对于公民隐私权的最大侵害是来自行政权的违法或不当行使,因此,建构隐私权行政法律保护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文章就隐私权行政法律制度保护的理论基础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
确认和保护隐私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保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护和扩大公民的自由,强化对公民私权的保护.因此,对隐私权的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尽管现有立法从不同角度对隐私权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保护,但都未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有关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尤其是在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侦查中,我国立法尚不健全.我国学者对加强法律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已经形成共识.笔者认为要加强立法,健全制度,应明确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宪法基础,在刑事诉讼法或单独立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更详尽规定.同时,还要加强侦查人员隐私权保护观念,规范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3.
吴爽 《理论月刊》2006,(12):112-114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大多数国家先后确立了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制度,但各国在保护的具体方式上并不一致。在我国的现有法律体系中,尽管涉及到了对隐私权的保护,但都未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应首先在宪法中确认隐私权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其次,在民法或单独立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更详尽的规定。此外,在保护隐私权的同时,法律也应为隐私权划定合法的界限,以规范其行使。  相似文献   

4.
在初二《法律常识》(下册)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 内容时,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有点深奥玄妙,学生不易理解。甚至 有些法律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教师也把握不好这个概念,也难讲清楚这个问题。本人对法律 比较感兴趣,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研究法律,也关注“公民的隐私权”这个问题。在这里, 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学习体会,共同行参考,以利于教学。  一、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的出现和发展是19世纪末的事情。现代各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都十分重视。但 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为公众…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据了解,全国各地法院受理的因公民隐私权受侵犯而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在于许多人对公民的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许多人对何谓隐私、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不甚了解,以致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而不知道保护,或不知觉地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是违法。隐私,并不是有的人所理解的就是见不得人的东西,它是指公民私人生活的秘密,包括个人的人体秘密、性关系秘密以及其他生活情报。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原是网络社区一种高效率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助行为.由于网络行为引导与规范法律制度的欠缺、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人肉搜索"正成为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为实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促进网络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确认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网络行为的规范立法,明确与细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制度;建立以案例为中心的网络行为规制和引导的宣传体系以及较为便捷的网络侵权责任追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发达,公民隐私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公民隐私权作为一项未被列举的基本权利,由于法律保护上的缺位,在面临国家权力侵蚀的同时,也遭受着不同民事主体的侵害。本文主要以人肉搜索案为着眼点,探讨私权利主体如何处理隐私权与其他基本权利的平衡与冲突,寻求突破当前隐私权保护的壁垒,进而提升整个社会对公民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乌兰其其格 《前沿》2003,18(5):92-93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的隐私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我国公民隐私权受到侵犯时 ,只能以名誉权的保护方式来进行 ,本文通过对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等问题的分析 ,针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隐私权的零散规定 ,提出进一步完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的社会地位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杠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对公民的隐私权做出了明确规定,而我国宪法只是对其进行间接地保护。本文拟从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国际立法趋势及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着手,为隐私权应当纳入宪法权利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私权是一种宪法权利 ,公民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但是法律保护隐私权的程度又因权利主体的差异而存在差异 ,政府官员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 ,其所享受的隐私权边界相对来说小于普通公民。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信息的开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也会造成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构建一个合理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需要从完善立法、规范公权等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2.
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威及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成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必须同时具备四大要件:一、犯罪客体是公民个人信息的隐秘权;二、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三、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四、主观方面是故意的,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还应严格把握罪与非罪以及与他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Best-selling author John Naisbitt and his wife Doris have co-written the upcoming book China's Megatrends:The Eight Pillars of A New Society.The two recently visited China to promote the new book.A U.S.citizen,John Naisbitt has proven himself a guru at predicting social trends in various countries.His series of books,which started with his first Megatrends in 1982,has sold more than 14 million copies around the world.The new book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Naisbitt China Institute in Tianjin Municipali...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会带来生命科学的巨大进步,但同样也会带来许多人们前所未遇的法律问题。基因信息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基因信息自身的特点致使基因信息隐私权在内容和客体方面不同于一般的隐私权,法律应当采取特殊的手段对基因信息隐私权予以保护。文章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信息的介绍,分析了基因信息隐私权的涵义、内容等,并提出了保护基因信息隐私权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5.
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公民参与表明了一种全新的公民责任、权利以及治理的观念。从其意义上看 ,公民参与可使政策制定所需要的智慧、知识以及信息得到相辅相成的运用 ;公民参与能够确保政策的正当性 ;公民参与有利于发展组织的凝聚力 ;公民参与以全体组织成员的合意为前提 ,有助于政策执行。公民对政策制定的参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看 ,立法听证会、行政听证会、政策研讨会、“赛博”(cyber)等 ,都为公民直接参与政策制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些也对中国政策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民的传统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对公民隐私权进行有效保护是档案研究人员的新任务。本文从档案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探讨,研究如何完善档案法规来适应公民对隐私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监听作为技术侦查手段之一,为弥补传统侦查手段不足,有效打击犯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监听本身固有的隐密性、强制性,加之我国有关监听的专门法律规范几近空白,使得这一有力武器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又极易造成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侵犯。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立法及经验,对监听进行立法,使之有效运转,以达到保障公民权利和打击犯罪两种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By using data collected via Web-based trend analysis regar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xt-visited Internet sites, this article helps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 privacy issues children face while exploring child-oriented and adult-oriented Websites. As use of the Internet has escalated dramatically, the complexity, criticality, and pervasiveness of technological issues have also risen.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privacy (especially for children) is a prime example of the new issues presented by the expansion of the information age.  相似文献   

19.
隐私影响评估作为政府保护公民隐私的重要工具,已在西方发达国家隐私管理实践中有着二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历程。西方隐私影响评估缘起于公众隐私保护诉求和政府隐私管理需要,在特定的政府信息数据管理项目中通过识别隐私风险因素、评估隐私风险影响和制定隐私风险应对方案发挥着一系列积极作用。隐私影响评估的实施分为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落实阶段。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描述评估锚定项目、选择评估执行时机、确定评估执行主体和明确评估协商对象,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描述项目信息流动、识别项目隐私风险和制定风险应对方案,落实阶段的任务是发布隐私评估报告、实施风险应对方案和持续更新评估结果。西方隐私影响评估的丰富实践给我国制定隐私影响评估指南、设置隐私影响评估机构、构建多元主体协商机制和建立隐私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而互联网对现行的隐私保护制度的根本影响则主要体现于它使个人隐私的经济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得现代社会对包括个人隐私在内的信息的需求与个人需要保护隐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以至于对现行消费者隐私权益的法律保护带来严重冲击。文章在对电子商务背景下消费者隐私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以期对将来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