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创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了及其重要的贡献。税收优惠政策对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制度在优惠力度、优惠范围以及具体的优惠措施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通过不断完善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措施,同时辅以专门组织机构的协助、优化税收服务等具体措施,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破产法主要立足于社会利益,以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为己任;税法侧重于国家利益,以规范税收征缴行为和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目标。系统解决两法之间的冲突,从法理念层面分析,破产程序宜界定为课税特区,征税权力应谨慎介入并作必要调适,实现破产法与税法规则的互认;税收债权宜定性为破产债权,征税机关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应得到破产法的承认,"公权力行政"与"私经济行政"之区分原理可做理论依据;税收优先权规则在破产程序中的运用,既要解决解释论上的"税收"界定问题,也要关注立法论上的权益冲突平衡问题;征税权力在破产程序中的实体法与程序法层面的限缩,体现了破产法的特殊性与税法之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很长过程,终于实现了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立法。对比于现行的内、外资两套税收管理体制,我国新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的税率、税基、优惠税收、纳税主体、征税机关方面等方面都做不明不白统一的详细规定,是我国税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毛涛 《时代法学》2013,11(4):99-107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加拿大魁北克省和英属哥伦比亚省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开征碳税。由于两省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排放构成及减排目标不尽相同,在碳税的征收目的、收入用途、征收模式、纳税人、税目、税率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的设计相差甚远。得益于碳税的经济激励效果,两省的温室气体减排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两省的碳税制度进行系统比较,可以为我国的碳税立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所谓税收优惠,通常是指法定的减免税和从低税率征税。广义的税收优惠还包括一切能使纳税人得到的财务上的好处,其中包括投资抵免,亏损的结转,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十分注意把税收优惠作为吸引外资、实现政府目标的工具,从比较税收的角度研究各国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国在致力于吸引外国投资时,一般都要制定各种各样的鼓励与优惠政策,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为税收优惠。所谓税收优惠措征税国为了吸引外资在国内所得税法中特别设置的低税率或按规定税率在一定期限内所实行的减免措施。①一、要探讨税收优惠对投资环境的效应有必要研究一下其在吸引外资中所起的作用。现在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1.认为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方面起主要作用③。从理论上看,一切资本,不论投向何处、何部门,其目的都是为了牟利。而税免的大小,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资本的利润或实际收益,税率高,税负就重,税重就利薄,税轻利…  相似文献   

7.
抵押物转让模式比较:利益平衡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抵押物转让制度作为物权法体系中抵押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抵押人、抵押权人以及抵押物受让人等利益主体,而且这些主体之间的权利主张往往存在冲突,如抵押人对抵押物的处分权与抵押权人的担保权之间的冲突、抵押权人所享有的抵押权追及效力与抵押物受让人的所有权之间的冲突等。基于抵押物转让的这些冲突,本文以利益平衡与制度选择为导向,首先对大陆法系国家的抵押物转让模式进行比较,继而对抵押物转让模式的我国法设计及其演进展开述评,在此基础上,再就抵押物转让过程中的利益平衡与制度选择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这些思考对抵押物转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彭艺 《法制与社会》2012,(33):34-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税收成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民主法治化的浪潮洗礼下,纳税人权利日益成为呼声甚高的一个命题。但是,当下税收法制环境并不如人意,征税机关作为国家征税主体在税收活动中侵害纳税人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纳税人权利得不到十分有效的保护已常为人诟病。本文试从第三方——税务代理的角度来探讨税务代理制度对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其能够在税务代理制度下对纳税人权利保护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9.
税收征收管理,实质上是一个行政执法过程。因此,税收征纳各方只有按照法定的方式、方法和步骤来进行自己的征纳税活动,依法行使征税权力和履行纳税义务,才能形成规范、有序的征纳关系和良好的税收征纳环境。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低成本、高效率的税收管理经验,分析研究如何使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税收正义是税收立法、执行和司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判定税制设计及运行是否合理与正当的价值基准抑或分析工具。营改增作为税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不仅具有避免重复征税、完善抵扣链条、实现企业税负降低的积极功效,其践行增值税税收中性的品格更是有助于匡税收之本原,正税收正义之名。截止目前,营改增既有显著成绩的取得,亦有诸如税负不公等有违税收正义之处。以税收正义审视和省思改革有利于保障改革的合理化与正当化。财税法治、国家治理与税收正义高度耦合,"营改增"改革应以财税法治进行制度保障,以国家治理思维改进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完善税率设计、税收比例和税收优惠措施来寻求税制改革的正义解,实现并保障税收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1.
刘显娅 《行政与法》2014,(2):98-102
国际纳税主体作为国际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的一方,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仅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而且要考虑如何降低税负.在减少税负的多种选择中,避税被认为是一种最为“安全”和“保险”的方法.随着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国际税收领域内的避税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各国针对国际纳税主体进行国际避税所采用的各种方法,通过单边立法和国际协调规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限制.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反避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李西霞 《河北法学》2020,38(1):138-149
在全球形势深度变革的情势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体现出经济层面上的国际合作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国际法上的国际协定,因此在现行国际秩序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宜建立以自由贸易协定机制为支撑的“一带一路”长效合作机制。国家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法,可为多个议题设定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则,增加法律的确定性;同时又能借助自由贸易协定的机制创设功能,掌握区域性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并进而影响全球性国际规则的重构,这是全局性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3.
低碳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质影响与应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关税是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之名而发明的新词语,早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前就有两个国家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极有可能成为阻碍我国产品出口的又一道新绿色贸易壁垒。与此前的绿色壁垒相比,低碳关税的打击力度更大,波及范围更广。因此,研究低碳关税,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做好应对诉讼准备不仅必要而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环境法律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淑萍 《中国法学》2002,(3):151-162
所谓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 ,实际上是指制订和实施何种国际贸易规则和环境政策 ,才能使国际贸易既不影响环境 ,又能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就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 ,它们既要积极参与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进程 ,冲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市场准入障碍 ,又要注意保护环境。为此 ,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当在坚持国家环境权的前提下 ,灵活采取各种环境政策和措施 ,以达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设立“特留份”制度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华贵 《现代法学》2004,26(4):151-156
“特留份”制度的产生源于对遗嘱自由的限制,当今世界各国不仅都在立法上对于遗嘱自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从法律上规定被继承人应当为配偶和其他近血亲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趋势。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立法应该怎样构建合理的遗嘱继承制度,从而保护配偶和其近血亲继承人的利益,是立法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于有关这一问题的立法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We explo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hances that a state legislator will be the target of national party recruitment to run for the U.S. House. Using data from a sample of legislators in 200 U.S. House districts, we find that national party contact reflects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of party interests. State legislators serving in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and in competitive districts are most likely to be contacted by national party leaders. In addition,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national party leaders may be sensitive to the potential costs to the state legislative party: legislators in institutions that are closely balanced between the parties are slightly less likely to be contacted.  相似文献   

17.
Not only a large numb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also transition economies have established free economic zones (FEZs) with the aim of attracting foreign capital by providing tax incentives, creat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promoting export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ax investment promotion schemes include profit tax exemption, free or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investment tax allowance, subsidy for investment costs, etc., the effects of which on firms’ investment decisions can be compared based on the net present value mode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even a low corporate tax rate combined with generous depreciation rules does not provide incentives for investors when the inflation rate is high. A case study on Najin–Sonbong FEZ in North Korea delivers a wide range of more cru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why such a development project can fail, although tax concessions offered there are more favourable than those in China and other Asian nations.  相似文献   

18.
国际税收透明度同行评议及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晓静 《法学研究》2012,(4):188-198
为实施国际税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换原则而组织的全球税收论坛同行评议是国际税收合作中的新机制。评议中发现在涉外信托、无记名股票和名义持有人三个问题上各国普遍存在信息透明度不足的缺陷。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与论坛所设计的标准也有一定距离,值得引起注意。应当在完善信托税制的实体法律基础上加强获取信托信息的税收征管程序立法,对国内信托和涉外信托分别制定信息申报规则;有必要对公司法第130条进行修订,取消发行无记名股票的规定;制定隐名投资中的名义股东的信息保存法,对名义股东施以信息报告义务。  相似文献   

19.
米铁男 《行政与法》2012,(12):91-95
美国出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是争夺制网权,主导互联网世界的信号,既有其自身安全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目的。该"战略"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试图为全世界的互联网活动制定规则,有违国际法中主权平等等一系列基本原则。中国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战略,依托国际法原则,努力参与国际网络行为准则的制定,争取平等的话语权,平衡世界制网权。同时也要逐步完善国内互联网立法,提高网络应用技术,增强网络空间的软硬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彬 《环球法律评论》2020,42(1):176-192
中国已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商界利用率不高,经贸规则止步于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简单模仿,总体上偏向于扩大市场准入的传统功能且效果有限。当代国际经济法面临体系性重构,由西方主导的“规则制华”政策的影响与日俱增,但该政策背离了全球治理的正确方向。鉴于此,当下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应积极转向规则建构功能:一是以自身利益为内在基准进行议题盘点,突出自身的规则诉求;二是以制度扩散为外在目标,追求国内制度外溢与对外制度供给,并以“效率提升型”制度为供给特色,从而将本国自身利益与国际公共利益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区域机制,通过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规则再造,对‘一带一路’中小伙伴进行制度供给”的改革思路符合中国的实力现状,这一思路既能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贸合作利益,又能保障新兴大国对内的公共政策自主权与对外的制度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