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资本弱化"进行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然  罗艳 《法学论坛》2006,21(2):84-89
“资本弱化”这种避税方式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税收领域的密切关注,这种避税方式与转让定价、注册避税港公司等避税方式相比,形式更加隐蔽,实践中不易觉察和对其进行监管。本文针对跨国投资者使用“资本弱化”避税的目的,结合国际实践,根据我国立法现状,提出目前对“资本弱化”的规制措施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对如何将资本弱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稳定的同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避税的理论分析 根据税法理论,纳税人如果有了应税事实,就产生相应的纳税义务。一种应税事实,理应对应一种纳税地位,即原始纳税地位。但这是在法律处于一种理想状态之下才会出现的情况。现实中,不尽如此。各国相关国内立法的不完善,立法现状跟不上避税形势的发展以及各国立法的不一致,常常会给国际避税人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3.
国际节税是跨国纳税人合法减少税负的行为,其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现有的法律理论很少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主要源于人们没有厘清其与国际避税的区别。将国际节税这一概念引入法律中对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税收负担作为企业的一项费用支出,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之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应成为纳税人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纳税筹划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谢延伟 《法制与经济》2009,(16):96-97,99
税收负担作为企业的一项费用支出,如何进行纳税筹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之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应成为纳税人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针对纳税筹划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建 《法制与社会》2013,(34):103-104
21世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突飞猛进,资本跨国流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亦日益成为常态,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为实现税负最小化,投资者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个重要的筹划手段就是在低税国(地区)或在避税港设立受控外国公司来递延税款从而实现国际避税.这一现象的存在严重侵蚀国家税基,2008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首次规定了CFC税制条款.鉴此,本文试从我国立法与其他国家税法中CFC税制的征税对象入手,运用综合比较与归纳分析的方法,探讨如何借鉴国际经验以保证我国税收实践中CFC税制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姜翌 《法制与社会》2013,(35):95-9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纳税人的避税问题在国际上日趋严重。其中,如何有效地规制跨国纳税人的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一直是备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税收难题。虽然我国政府在反国际避税港避税方面已经制定了管理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较之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现行应对国际避税地问题的相关措施暴露的不足之处。并简要提出了改进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薇 《法制与社会》2011,(6):115-115
国际避税是各国税收征管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国际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跨国企业、外国企业到我国投资经营大幅增加,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获得超常规发展,外商投资经济形成了一股不可忽略的经济力量。然而,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逃避我国税收管辖,国际避税和反避税日益成为国际税收关系中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如何认真研究国际税收问题、有效地开展反避税工作已是我国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避税现象日益引起税收界和税法界的关注。比如我国税法原规定“三来一补”企业初办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这一规定的立法意图是针对新办企业起步时财务困难而给予税收优惠,而实践中一些纳税人却利用这一规定,不断地换牌设厂以谋取三年免税。又如某些跨国企业集团在内部交易中进行转让定价安排,当卖方所在国税负高于买方所在国税负时,交易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进行;当卖方所在国税负低而买方所在国税负高时,交易价高于市场价。这样,集团整体利润中,更多的部分承担了较低的税负,而较少的部分承担了高税负,企业集…  相似文献   

10.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然而,近来社会习班”;出版了“合法避税”的书籍,公然招生,兜售。避税,本身就是违法的,何来“合法”?这种打着合法的幌子,搞对抗法令的对策,就是让人钻法律的空子,教唆人们违法犯罪。“避税”是闪烁其词,逃税才是真!  相似文献   

11.
陈镜先 《法学》2022,(2):176-192
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竞争是国际税收竞争的核心,一国的国际税收竞争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其税制的竞争力。近年来,各国提升国际税制竞争力的主要举措包括从全球税制向有限属地税制转型、加强税收协定中消极所得预提税税率的法律协调以及对吸引外资的税收优惠制度进行调整。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应当在总结国内外国际税制改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国际税制进行系统性改革,即加快从全球税制向有限属地税制转型,完善税收协定中的消极所得条款,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应对支柱二规则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保罗·基尔希霍夫教授提出的税制改革方案主要借助取消不必要的类型化区分、确立中立法律形式下的课税表达、对婚姻和家庭的特别保护、减少例外规则以及简化税收程序等来实现税收正义。税收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现实,其改革思路的起点恰在于税收背后的宪法理念:宪政体制下的租税国家、人格图像并函摄了基本权利主客观面向的理论基础,即对国家共同体及任务有着共同价值观的自由而有个性的人必然要求处于国家所保障的自由经济体制下的税收法律予以相匹配的规制,它具体表现为以减少纳税人税收形成可能性为目标,保障国家对个人经济成果最温和分享以及减少例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论电子商务交易的流转税法律属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益新 《法律科学》2005,23(3):109-114
如何确定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数据化产品的流转税法律属性,是目前中外各国财税当局在电子商务税收实践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税法理论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我国现行流转税体制未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调整的情况下,在线交易的数据化产品提供,不宜视为增值税意义上的销售货物行为,而应该区别具体情况,分别确定为营业税意义上的提供服务或转让无形财产交易。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税收中性原则和实现课税公平,也有利于我国对电子商务课征流转税的制度与未来可能形成的电子商务流转税国际协调规则的接轨。  相似文献   

14.
胡海 《时代法学》2010,8(6):23-29
目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制约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征环境税,建立和完善环境税法律制度是我国改善环境治理现状的必然选择。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宝贵经验,结合中国本土实际,应从妥善协调环境税费关系、改革目前有关税种、开征专项环境税、采用合适的税式支出方式、改进环境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刚  王晋 《时代法学》2006,4(4):65-70
实质课税原则是税法上的一个颇具争议的原则,它强调在税法的解释和适用中透过形式追求实质,在运用中容易与强调税法形式的税收法定主义产生冲突。利用税法漏洞进行的避税活动,恰恰需要运用实质课税原则揭露纳税人在合法形式掩盖下规避税收的真实意图,以维护税收公平与正义。以税收公平原则理论为支撑,坚持税收法定主义框架之下法律上的实质课税原则,解决了实质课税原则在适用中的难题,是治理税收规避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根治避税依然要靠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颜运秋  周晓明 《河北法学》2007,25(7):177-18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非洲国家大都渴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以发展本国经济.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法作为宏观调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引外来投资的过程中作用十分关键,所以非洲国家都非常重视税法的作用.他们积极地进行税收立法,明确税法以吸引投资为主要目的;采用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采取税收措施以引导投资方向;消除关税壁垒以减少吸引外资的障碍.在中国企业逐渐将目光投向非洲大陆的时候,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方典型发达国家物业税发展情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 《河北法学》2006,24(5):135-138
物业税是当今中国税制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各国税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历史、文化、国情以及经济调控目标各异,各国物业税在征收主体、征税对象、计税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比较美、加、日等西方典型发达国家物业税收制度,分析国外物业税的政策趋向,试图将其一些先进方法思想运用到中国的物业税改革中,从而为中国顺利的推行物业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赵学清  欧蓉蓉 《河北法学》2012,30(6):43-44,45,46,47,48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收入与纳税人的国际化趋势凸显,如何避免和减少双重征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税收协定在消除国家间双重征税壁垒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适用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提出根据相关冲突法原理和规则处理双重征税所涉及的若干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远程在线销售具有区别于传统商业交易方式的特点,对中国现行的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为代表的一般流转税制度提出了问题和挑战。从目前各种在线交易的内容和现行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课税对象以及适应电子商务国际税收协调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应明确认定此类交易在性质上属于现行营业税意义上的销售劳务或无形财产。对在线销售交易,中国现行营业税制度应区分境内交易和跨境交易,对前者实行提供方所在地课税原则,对后者适用接受方所在地课税原则。在跨境远程在线交易的营业税征管方式上,对B-to-B交易应适用境内接受方申报纳税的逆向课税机制,对B-to-C交易宜适用非居民企业境内税务登记代为收缴营业税的征管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何锦前 《法学杂志》2020,(3):93-100
近年来,环境税收法治的结晶集中体现为环境费改税与环境税立法。要评估环境税收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表现,庇古税原理是重要标尺之一。由此观之,由于未能严格秉持庇古税原理进行设计,立法者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竞合"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选择了一条成本最小的"平移路径",导致环境税成了迷你版环境税,环境税立法也未能与整个税制的"生态化"统筹起来。对此,应全面、正确理解庇古税理论,统筹环境税法与整个税法制度"生态化"两路并进,不仅从征税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税权配置等方面完善《环境保护税法》,而且同步优化相关税制,以环境税收法治并行路径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