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李壮 《青年探索》2016,(6):70-77
生育意愿是研究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议题。生育意愿,包括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生育目的、再生育意愿。通过对全国2313个青年农户面访调查,分析青年农民生育意愿的特征,进而为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分析表明:(1)当前农民生育潜力巨大:65%的农村青年期望生育两孩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中低至中等收入家庭生育二孩意愿较低;(2)二孩政策下性别偏好趋于优化:与长期一胎政策影响下强烈的男孩偏好相比,政策允许下"儿女双全"观念占主流,男孩偏好降低,尤其是倾向生育两孩的青年人。多种因素构成的性别社会不平等导致女性养老功能弱化,是当前性别偏好的深层原因;(3)再生育意愿差异大:六成农村青年选择再生育,已经生育一孩的家庭生育意愿弱化。基于此,我们提出转变农民性别观念、改善计生工作方式、规划系统性保障措施、完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等对策,以引导增强更多青年的生育意愿、达成"全面二孩"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单独二孩"政策是对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青年人对"单独二孩"政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受到经济条件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对于国家参与婴幼儿的抚养和青少年的管教保护有着较强的现实期待。因此,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在青年福利政策视角下加强对青年生育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青年低生育现象、有何社会风险、缘何生成、如何破解为逻辑主线,着重从"不想生"的内在原因、"推迟生"的重要促因、"不敢生"的现实原因,即个体本位、家族观念、生存压力三个方面,探讨与分析青年低生育现象的生成缘由。针对上述成因,从完善普惠配套政策支持育龄青年"敢生能养"、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育龄青年"想生乐养"、构建新型生育文化倡导育龄青年"早生共养"等方面,提出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4.
由于女职工生理方面的特点,国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对于女性劳动予以了特殊的规定.特别是对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权益给予了特殊照顾。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知如何去维权.下面结合两个事例采谈谈女职工权益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舸 《半月谈》2022,(1):81-82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已有20多个省(区、市)着手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构建生育友好的制度环境,提高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其中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发放生育津贴等内容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但政策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方英 《青年探索》2017,(2):87-97
在"全面二孩"政策下,高龄青年女性面临再生育的选择,面对这有可能到来的生育高峰,本文提出需要同时从个体调适和社会政策支持两方面加以应对。个体调适策略有以下形式:走出"强化性育儿"的误区,让父母的言传身教成为最自然的家庭教育;培养和引导配偶及家人分担育儿工作;阶段性就业或寻找可以兼顾母职的工作;在事业有基础之后更有利于兼顾母职等。支持型社会政策建设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性,走出"强化性育儿"的误区;以父母假等政策引导两性共同分担育儿任务;发展多元的育儿社会支持形式;推动"家庭友好用人单位"建设。  相似文献   

7.
女职工由于性别的原因,在工作中常常遭遇到特殊利益与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当前,由于存在女职工维权立法滞后、妇女劳动保护履行困难、女职工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女职工维权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难。企业工会和女工组织作为女职工权益的代言人,要积极探索建立突出维护职能的工作机制,通过推动维权工作的法治化进程、建立健全各项女职工维权机制、鼓励女职工增强自身素质和鼓励女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等,切实做好企业女职工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这一特定时期的特定群体与具有城市户口的工人在劳动保障、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别,由于他们与用人单位很少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其人身、财产权益侵害,寻求司法救济时困难重重,因此就农民工工伤维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完善立法,从制度上切实保障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上海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经期的“四期”的特殊权益保护维权合同在沪推广遇冷。推广近1个月,合同签约率不足10%。上海市总工会注重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将女职工“四期”的特殊权益维护列为重点,自今年9月在上海推出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集体合同。这些条款包括“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生育后,满法 “定假期后立即上班的,原则上安排原岗位工作”,“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长时间、低温、冷水作业等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女职工妊娠7个月以上的,…  相似文献   

10.
"全面两孩"政策的出台是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长人口红利,推迟老龄社会进程的重大决策。但是有关生育政策调整的研究,却常常忽略作为生育主体的适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和面临的生育焦虑。工作家庭冲突理论认为,生育是影响职业女性职业进程的重要事件。本文以高校青年女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开放二孩政策下,这个特殊的高知群体所面临的生育焦虑。探讨了在社会性别标签下,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对高校青年女教师的不同角色期望,以及工作与家庭之间的边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模糊性对高校女教师群体的双重挤压。与此同时,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和母职标准化更加剧了职业女性生育的压力。因此,生育政策的调整要连接其他社会政策,建立以家庭为主的多中心儿童福利供给机制,全面降低生育给职业女性个人带来的性别代价。  相似文献   

11.
欧洲是世界上最早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其总和生育率虽有变化,但波动幅度较为平缓。作为现代福利制度的发源地,欧洲国家在现金补贴、产假制度及托育服务方面率先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试图缓解“低生育率陷阱”带来的后果。本研究从家庭补贴、产假制度以及托育服务等方面阐述国外生育支持政策的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以瑞典、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俄罗斯为例,分析和对比这六个国家在不同国情下生育支持政策的侧重点,并通过总和生育率变动的具体数据分析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而在反思国外生育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对低生育水平的对策建议,认为在三孩政策下,中国应从审慎使用大范围、高额度的现金补助,倡导周期性的家庭支持政策,落实以保障女性权益为目标的灵活产假制度,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完整性托育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构建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社会性别和社会政策视角分析了"一孩半"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带来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该政策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群中推行,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政策与生俱来的性别"短视",也由于该政策与其他相关社会政策的不协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误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缘故,"一孩半"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依旧强烈的广大农村地区,在人们尚不能平等对待男性和女性胎儿的情况下,在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并不充分的前提下,推行"一孩半"生育政策姑息、纵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性别偏好。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梳理、协调、配套相关政策出发,通过对生育政策的改革以及社会性别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从而真正达到推行生育政策增进性别平等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女职工维权机制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按照2006年全总书记处调研课题的总体部署,全总女职工部把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加强新形势下女职工维权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对各地近年来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部分省市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和纺织、服装、玩具、电子、化工建材、饭店餐饮、鞋帽箱包、商业服务等行业,共有4399家企业84187名女职工参与了问卷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女性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其生理机能的变化会影响其劳动能力,因而有必要对女职工的三期进行保护,以维护女职工的劳动权益。所谓女职工的三期是指女性的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劳动法》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止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第63条规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2007,(5):6-11
为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女职工维权机制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按照2006年全总书记处调研课题的总体部署,全总女职工部把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加强新形势下女职工维权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对各地近年来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部分省市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和纺织、服装、玩具、电子、化工建材、饭店餐饮、鞋帽箱包、商业服务等行业,共有4399家企业84187名女职工参与了问卷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育是人类赖以延续后代的方式,对一个国家来说,生育不仅仅是每个家庭传宗接代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因此,生育保障应该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育保障制度应该纳人国家的立法体系。《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一部和妇女权益息息相关的法律,生育又是和女性息息相关的行为,将生育保障制度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既保证了生育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也完善和丰富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一、生育保障制度的概念界定生育保障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育保障制度仅指生育保险制度,它是国家针对女性生育行为、生育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女职工维权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实事求是地说,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制度不完善;多数单位在改革裁员中首先拿女职工开刀。这就要求我们女职工组织、女职工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一个系统工作,实践证明,女职工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自我保护意识的程度。不断提高女职工的文化素质,是女职工争取主动维权的基础和前提。要不断提高女职工的维权意识,提高她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在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关注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对提升青年生育意愿、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推动人口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武汉市中心城区青年父母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在总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类型上,青年父亲更担心子女教育环境,亲子互动有压力;青年母亲生活调适不足,人际互动有压力.婚姻满意度是影响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首要因素,家庭经济负担是青年父母养育的重要桎梏,子女数量是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潜在诱因.为重构青年养育的生态圈,本文从微观个体、中观家庭、宏观社会三方面提出缓解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对策:第一,青年父亲加强育儿参与,青年母亲注重自我调适;第二,青年父母用心经营婚姻与家庭,加强亲职学习并做好生养规划;第三,政府适度分担养育成本,打造"生育友好""性别友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秋石  孙淑敏 《人民论坛》2010,(10):150-15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已成为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流入地之一。维护广大女性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使其享有必要的生育保障待遇,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上海流动人口生育保障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生育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成家”和“立业”都是青年步入成年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青年的就业和婚育均面临着推迟、不稳定、多元化的挑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的追踪数据,文章从青年-成年转变的角度探讨了青年就业转变与婚育转变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国青年的就业与婚育行为的关系呈现弱势模式的特征,成功就业是其进入婚育的重要基础;(2)在学状态会推迟青年进入婚育,且对男女青年的影响趋同;(3)受母职惩罚影响,婚育是女性成为不就业“尼特族”的重要原因。文章表明,促进和保障青年就业不仅有助于经济民生发展,对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