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2.
时代精神是在与时代现实世界接触中唤发出来的一种主动精神.时代精神也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敢于面对巨大而深刻变化的时代潮流的精神状态,是清醒、深刻地分析这个时代的新变化,主动勇敢地提出并回答时代新课题的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时代精神既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反映,又是时代的号角.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把握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集中体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树立"三种意识"——问题意识、结合意识、创新意识——深度关切时代课题,具体分析社会实际,发展和超越原有理论。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其实质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两种极端文化价值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走出"9·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务之急是,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宗教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球公正.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它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进行深入思考、作出科学反映和积极回应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精神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极大地推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全球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一国执政党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执政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世界政党政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反映了各国执政党的价值观念、思维取向和行为方式正在悄然转型。新世纪新阶段,创新和发展党的执政文化,需要从确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倡导求同存异、和谐包容的执政思维,增强忧患避险、改革创新的执政意识,发扬民主法治、平等协商的执政精神,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执政作风,塑造廉洁高效、诚信负责的执政形象等方面入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执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所谓世界眼光,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导,从世界大局、时代趋势出发,对特定时期内具有全局性、时代性、战略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回答。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关于执政党建设的“世界眼光”,正是在正确分析和深刻洞察新的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其目的在于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我们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  相似文献   

9.
社会整合是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均衡、协调和稳定、维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凝聚社会共识是执政党实现有效社会整合的基本目标。执政党必须具有敏锐的时代眼光和相对超前的执政意识,能在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中调整执政目标和政策导向,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挑战,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是中国根据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而作出的重要战略抉择,从而具有时代价值和中国意义;另一方面,更深刻地看,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和开放发展模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将在推动全球价值链包容性发展、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提供新机遇、维护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体系等方面,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因而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的伟大实践举措.未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应致力于推动"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中国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更大范围开放、更宽领域开放、更深层次开放等,夯实和提升践行新理念的基础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向力力 《理论前沿》2001,(13):23-24
在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 ,迫切需要领导干部科学运用世界眼光。把握主题和基本国情是准确把握世界眼光的时代座标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科学运用世界眼光的有效方法 ,要从实际出发 ,自觉运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12.
李艳辉 《理论前沿》2005,4(8):36-38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特征在80年代以来愈益鲜明.国际关系的"两化"现象反映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力度的强化,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国际经济形态的政治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强调和突出.  相似文献   

13.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梦表达了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梦想,提出了塑造大国形象的价值诉求,呈现出坚持合作共赢的战略取向,展现出倡导共同发展的全球眼光。从民族立场看,中国梦强调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中国制度与民族立场的有机统一。当前,中国梦世界眼光与中国灵魂的战略启示是:必须坚持以"四个全面"部署为统领,主动迎接全球化提出的新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展为比较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包含着多方面的方法论意义.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全球化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没有改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相伴随的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紧张关系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在民族国家地位问题上形成焦点.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通篇贯穿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了创新气息和国情特点。《讲话》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宗教的一个新视角,即以世界的眼光观察宗教;《讲话》概括了当代宗教存在的“三特点”及其作用的“四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推进到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新阶段;《讲话》是反映时代特点的我国宗教工作纲领,值得理论界和宗教工作者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逐一加以贯彻。克服不适应于时代和实践的种种旧观念,是今后相当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面对开放的世界,企业必须站在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捕捉机遇和规避风险。青岛海尔就是一个站在世界潮头具有强烈的全球观念的企业。深化企业战略研究是企业竞争实践的呼唤,也是21世纪更为复杂、激烈的市场较量的呼唤。研究青岛海尔的全球战略观,将为我们造就一批具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创新理念、优秀品质的企业家提供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全球观理论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新的国际形势下 ,我们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 ,反思历史 ,前瞻未来 ,加强我们执政党的全球观理论建设势在必行。新时期加强党的全球观理论建设的着眼点应该是 :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正确处理各国之间的关系和党际关系 ,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世界眼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力  孙相东 《理论前沿》2003,3(4):17-1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一种宽广深邃的世界视野把握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全球背景,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最新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作出了客观准确的回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社会多样性的时代特征下,"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在融入世界和实现社会融合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勃兴、网络交往的盛行、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全球主义的流行赋予了全球化以新的内涵。全球化的新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意识。以强烈的前沿“问题”意识和宏大的全球视野来审视全球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不仅可以使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而且可以从中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无异于一场社会革命,随着其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不断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元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界限逐步模糊,但国家意识却逐渐增强,激烈的国际竞争强化了以民族为基础的国家意识。因此,全球化和民族化成为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种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以开放的全新姿态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全球化时代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