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当前干部工作中简单以票取人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地方不注重分析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把"民主推荐"等同于"民主选举",将得票情况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唯一指标,使干部考察考核、  相似文献   

2.
当前,许多党政机关在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定岗分流中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机关干部竞争上岗,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有力地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但笔者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行竞争上岗中,违背了竞争上岗的方针和原则,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有的把竞争上岗视为民主选举,实行“以票选人”,一切以群众说了算,背离了党管干部的原则;有的把竞争上岗作为任用干部的惟一形式,不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有的忽视了对机关干部的教育引导,一些机关干部动机不纯,心理准备不足,在竞争中…  相似文献   

3.
下,一些地方搞活动动辄警车开道,警察沿途站岗;一些单位庆典、开业或举办一个平常会议,也要拉学生装门面;有的干部下基层要迎接陪送,陪同的人比下去的人还多,还指定要求某一级领导陪同;有的干部讲话,套话空话大话一大串,与实际不沾边;有的干部开什么会都要求提供主持词,连最起码最基本的事都不愿动脑筋;有的干部就是不注意生活作风、不注意自身形象,吃喝成性,打牌成风,甚至包养小蜜二奶,涉足风月场所;一些职能部门以执法为名乱罚款、乱收费,刁难企业……诸如此类的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确实不少,一些问题相当严重,已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拔任用干部上的腐败,其具体表现是:有的不顾党的原则,搞权钱交易,受贿卖官;有的不坚持用人标准,不搞五湖四海,“以人划线”或“以地域划线”,凭个人好恶、恩怨、亲疏、关系取人;有的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置干部政策规定于不顾,因人设事,因人设职;有的不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办事,推荐干部不走群众路线,仓促委任或搞“临时动议”。  相似文献   

5.
省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推荐票取人;重干部‘四化’、‘德才’,但不简单以求全和年龄文凭取人;重干部政绩,但不简单以一时一事的数字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笔试和面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  相似文献   

6.
姬建民 《党课》2010,(9):128-128
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冼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某地有位干部,作风扎实,一身正气,对集体决策执行坚决,尤其是不怕“刺头”,敢于碰硬,结果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还使一些企图出租权力的“同僚”对他“有看法”。  相似文献   

7.
有位廉洁的县委书记一直奉行“不送礼、不收礼”的为官之道。逢年过节就举家外出躲礼,平时难以拒收的礼也一律上交纪委。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挤对。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有的认为这样的书记不会“团结”人,干不出啥大事来,一些同僚也明显疏远他。在一次干部民主测评中,这位廉洁书记得分竟然排名靠后。他无奈地感叹道:“腐败易,不腐败太难!”  相似文献   

8.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是不少地方干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虽然有的地方处理过一些表现平庸的干部,但大多是个案,没有形成制度,未能坚持经常。而且,处理一个人,往往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有的受处理的干部到处跑、找、闹,搞得你不得安生。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再捅这个“马蜂窝”了。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逐渐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进一步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拓宽了干部选拔渠道,创新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但与此同时,由于考试机制还不够完善,如果完全以考试成绩高低取人,看似公平,其实会为一些“考试专业户”所利用,影响了公选干部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莱西市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朱岩 《求贤》2008,(5):1-1
当前,干部工作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比如,有的地方在换届中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超过45岁,县级不超过40岁,乡镇不超过35岁;有的规定,干部年满40岁不再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年满35岁不再提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有的要求,新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有的选拔县级后备干部,年龄限定在33岁以下;等等。这种做法,使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因年龄原因得不到合理使用,不仅挫伤了大批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容易助长一些干部的浮躁情绪,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必须切实加以关注和纠正。  相似文献   

11.
干部“走读”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这股风在一些地方更是日见盛行,似乎成了一种“常态”。许多县、乡干部工作在基层,家住县里、市里,每到周末就回去,有的甚至是天天这样“上下班”,节假日更是不见身影、找不着人。有的还热衷于往外跑、往上走,板凳坐不热,精力不集中,心思不在岗。  相似文献   

12.
蒋光宇 《奋斗》2002,(7):55-55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是挂在一些干部嘴边上的一句最为常见的话;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自然也是一些干部、特别是县乡两级干部最为常见的工作方式。有的地方,还把干部每年深入基层的天数作为考核他们政绩的内容之一。可见,上上下下都十分重视干部深入基层这件事。  相似文献   

13.
热词     
“两手干部”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落马官员中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中有的资历学历不浅、政绩业绩不菲、功劳苦劳不少,干工作有一手,工作实绩很突出;但在搞腐败上也有一手,身手不凡,贪污腐败也不差。这种“工作上有一套、腐败上也有高招”的贪腐干部被称为“两手干部”。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来多次随干部考察组到下属各单位考察干部。在干部考察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干部主要有下列七种类型:进取型干部。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中,进取型干部往往显得光彩照人。面对如云强手,面对激烈竞争,他们勇于进取,敢于争先。有的在专项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有的在分管工作上连年获得先进;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7,(3):7-7
一直以来,有的人把享乐主义视作“生活作风”,不是“工作作风”;也有的人认为,“生活作风是小节”,无碍大局。可现实一再表明,干部的生活作风与工作作风、政风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干部的生活作风不好,其工作作风、政风肯定也不会好,甚至会堕落为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6.
拉票是一种顽症。近年来,惩治拉票行为取得了很大成效。面对不断"拧紧"的高压态势,一些干部开始改变策略:自己不能拉票就找人帮助拉,直接拉不行就曲线拉,通过同乡、同学、战友或老同事、老领导为其拉票;有的干部自愿当"帮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干部工作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比如,有的地方在换届中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超过45岁,县级不超过40岁。乡镇不超过35岁;有的规定,干部年满40岁不再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年满35岁不再提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有的要求.新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有的选拔县级后备干部。  相似文献   

18.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干部交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不该有的一些负面效应,其“派生”的某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地方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对拟提拔的干部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亮相”,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对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彻底改变由少数人选人的用人机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提倡推广。但笔者认为,仅在干部提拔使用前实行公示还显得不够,干部离任也应实行公示。实行干部离任公示好处有三: 首先,它有助于加强干部管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干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各级组织要求不严、管理松懈的问题,更有措…  相似文献   

20.
朱海滔 《求贤》2008,(1):45-45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近日在全区万名干部下基层动员大会上说:干部下基层的风气还不够浓厚.有的即使下去,也是“一阵风”,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心思不在群众身上。形式主义害死人,群众也最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