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谟鸿 《湖湘论坛》2002,15(4):72-73
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新思路。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理论继承与理论创新的辩证法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形成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研究集中在关于西欧发达国家未来社会构想的思考上。马克思说过,未来社会是“在保证社…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对经济不发达的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预见李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时,有两个思想他们是非常坚持的,即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发生并实现社会主义;西欧几个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首先是由俄国民粹派提出来的,他们主张在俄国现存的农村公社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1875—1883年间,着重批判地吸取民粹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从而把这一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粹派的变化,恩格斯在1890—1895年间,看重批判民粹派理论的错误,因为它正在使社会思想发生混乱。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与马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进行了批判,并对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构想了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 《理论月刊》2003,(5):18-20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这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到邓小平,对这一高难度的历史重大课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两制”关系上的正确观点,奠定了邓小平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14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对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状况的分析,在创立唯物史观和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的荒原中引入了科学的殿堂,揭开了人类思想文明史上的光辉一页。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然而,囿于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清除了以往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途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相关重要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清廉”的概念,但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创立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和构建未来理想社会的经典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清廉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清廉建设的思想根基和理论源泉。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的,他在领导俄共(布)和国家机关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清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提出并推进清廉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主义制度未建立之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马克思主义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在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实践中,根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作出推论和预测。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产物,它必然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前提。2.…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宪政问题的探讨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理论著述中,但他们对宪政基本问题的探讨却是十分深刻的,形成了较系统的宪政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的初步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关于人权、法治、民主制等宪政基本问题的理论探讨,厘清了社会主义宪政与资本主义宪政的本质区别,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宪政观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百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许多深刻的观念,也曾对共产主义社会作过予见和设想。其后,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观念加以阐述、发展和修正,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有了实践。二次大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我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较为系统的观念。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在近三、四十年中,都有长足的发展。我们所建立的观念,有的依然正确,有的部分需修改,有的有错误,需重新认识。用新思维、新知识来认识它们,武装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是政治理论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提出及本来意义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对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分析后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们曾经设想这一革命将首先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动并陆续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这些国家里,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生产力进一…  相似文献   

12.
刘思仓 《前沿》2002,4(9):22-26
马克思去世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高涨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机会主义派别。为了丰富马克思主义 ,给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他对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形势与策略作了深层思考 ,提出了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系统构想 ,阐明了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反对机会主义问题。恩格斯的再认识思想 ,启迪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论 ,启迪了中国共产党正确开展两条路线斗争 ,加强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有两大建树:一是创立唯物史观,二是发现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形式所不能容纳的、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为出发点,设想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共产主义。他们所设想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关于学习和消灭资本主义的理论,是1949年至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和“和平赎买”的思想,提出了“新型资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合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也具有指导作用。但是,这一思想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就发生了急剧变化,1955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马克思侧重于指出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可以抓住历史机遇探求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独特道路;恩格斯则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强调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动态地具体地分析了民族国家谋求发展的历史条件局限及可能的途径,并指出这一理论对落后国家的适用性。恩格斯的这一探索是对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他们关于俄国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是马克思主义长时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们着重揭示了私有制社会中法律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前提,注重于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批判,但没有对...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论论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思想活动的中心。但在唯物史观形成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的论证置于哲学的推论之上,是"哲学共产主义"的赞同者。随着唯物史观的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不再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哲学的逻辑结论,而是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关于学习和消灭资本主义的理论,是1949年至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和"和平赎买"的思想,提出了"新型资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合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也具有指导作用.但是,这一思想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就发生了急剧变化,1955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否定的肯定,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和谐社会形态。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存在着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误读。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思维模式,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平 《岭南学刊》2003,(2):69-72
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的国家所有制企业,是建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批判的基础上,由苏联第一次将整个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理论设想付诸于实践的探索性结果。本文结合我国入世这一大背景,从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探讨怎样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从生搬硬套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的实践将国家所有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论述的生搬硬套。因为当时新建立的苏联与瓦解前的苏联无论是生产力,还是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