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10月,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率部北上。在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之下,北上部队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方志敏不幸被捕。 1935年2月2日,方志敏等被国民党军警从上饶押往南昌,囚禁于"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方志敏并没有因身陷囹圄而停止战斗,在短短六个多月中,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一批文稿,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成了血铸的十三万文字。不仅如此,这些文稿还书写了中共党史的四个“第一”。  相似文献   

2.
清贫者无畏     
罗慧 《学习导报》2011,(13):63-63
清而不割,贫而不困,这是有信仰者的无畏。在方志敏《清贫》的字里行间,一个光辉而充实的人生写照如水印般渗透出来。清贫,不等于一无所有。《庄子》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庄子衣衫褴褛地去见魏王,魏王问他为何如此困顿不堪,庄子回答说":贫也,非惫也。"贫穷与困顿不一样,穿着破烂,  相似文献   

3.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清贫思想和朴素生活,是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体现,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及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象征。 清贫思想和朴素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 方志敏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他在《清贫》一文中说自己“从没有奢侈过”,以至在被捕时,两个国军士兵搜遍他全身一无所获,怀疑“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在方志敏看来,  相似文献   

4.
64年前,方志敏烈士曾在敌人的牢狱中饱蘸血泪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们这一辈人就是吟诵着这样优美而又催人泪下的辞章走进了祖国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日前,笔者读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姐姐依然清贫》的纪实文章,再一次领略到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现在,置于案头的是载于《北京晚报》的“《清贫》作者的女儿依然清贫”一文,展读之余,同样令人怦然心动:方梅,方志敏的女儿。她历时8年,整理出父亲一百多万字的材料,并据此与人合作写出了20集电视剧剧本《方志敏》,然而因为经费无着,这位年过六旬的烈士的女儿,却难以了却拍摄此剧、以告慰英灵、激励后人的夙愿。从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到新中国成立49年后的今天,我们共产党人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始终保持着清贫的本色,的确难能可贵。方志敏为了可爱的中国,以一身清贫、一腔热血、一身正气,慨然赴义,他  相似文献   

5.
正作家唐弢著有一篇散文,题目是《同志的信任》,写的是鲁迅收到从南昌监狱传出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等文稿,并将它转给了党组织。这篇散文曾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极广。然而,如今学界对该文普遍持否定态度,认为鲁迅从来没有见到过《可爱的中国》文稿。笔者则认为,《同志的信任》总体上符合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相结合1951年9月,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了《可爱的中国》影印本。该书收入了方志敏的3篇墨迹,即《可爱的中国》《清贫》以及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只有36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领导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十军,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他在狱中用敌人提供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概述》等动人篇章,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方志敏以共产党人高尚廉洁的品格,始终站在党和人  相似文献   

7.
清贫之碑     
方志敏在被捕后,敌兵饿狼一样把他浑身搜了一遍,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对方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预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就提笔为我们留下一篇文章:《清贫》。  相似文献   

8.
重读︽清贫︾育葵《清贫》,是一篇千字小文,方志敏烈士在囚室里写就的,文字平和而清新。然而,就在这平和清新的文字里,蕴含着一种极大的穿透力,读后令人震撼。过去,曾不止一次读过《清贫》,每次都激起热血上涌。今天重读《清贫》,激动中更增加几分沉重。这沉重固...  相似文献   

9.
清贫之碑     
方志敏在被捕后,敌兵饿狼一样把他浑身搜了一遍,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对方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预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就提笔为我们留下一篇文章:《清贫》。  相似文献   

10.
清贫铸丰碑     
清明时节,走进怀玉山,满目青山绿水、云雾迷蒙。看不够的绿、望不尽的峰,然而更吸引我们的还是刚落成的清贫丰碑。江西上饶境内的怀玉山,是方志敏被俘的地方,也是清贫故事的发生地。2005年8月清贫丰碑落成,这里便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基地。肃穆的清贫丰碑,包括方志敏塑像和清贫碑两部分,均用花岗岩雕塑而成,洁白无瑕。塑像高5米,虽不伟岸,却很挺拔,透出刚毅和凛然正气。清贫碑宽10米、高4米,尽管没有磅礴的气势,但坚如磐石,不可动摇,上刻方志敏手书的《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  相似文献   

11.
清贫园怀想     
默然 《先锋队》2013,(2):39
绿树、青山、白云。秋风,在赣东北怀玉山脉中吟咏着悲壮的颂歌。拾级而上,在木栅旁,在一尊巨大的雕像前,游人仰止。来到清贫园,来到革命先驱方志敏的雕像前,脑海中浮现出方志敏烈士写的《清贫》一文,共产党人清贫而又富有的精神境界荡涤着人们的心灵。1935年冬,怀玉山麓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率部北上抗日的方志敏,被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堵截在皖南。突围后,在返回赣东北的途中,又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围困。  相似文献   

12.
张嵩 《共产党人》2008,(12):54-54
方志敏烈士70余年前所作《清贫》一文,朴实无华,情节感人。今日重读,深感其教育警示作用更值得人们沉思。  相似文献   

13.
朋友,你是否了解方志敏?这里,兹录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江西省人民委员会1965年撰写的《方志敏烈士墓碑文》: 方志敏烈士,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人,生于1899年。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建者,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志敏同志任抗日先遣队总司令。1935年1月29日,志敏同志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于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志敏同志的一生,是共产主义者的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14.
正每当提及反腐倡廉这个话题,方志敏这个名字就会响在我的耳边。其原因,是因为他在敌人的牢狱中写就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的著作,更是因为他那清贫、洁白、朴素的人生。我忘不了,方妈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找方志敏要饷银的情节。那是赣东北信江8县苏维埃成立后不久,方志敏担任苏维埃主席时期。看到方妈妈生活拮据,有人就劝老人去向当主席的儿子讨些钱作为日常用度,而老人也觉得儿子的饷银妈妈理当用  相似文献   

15.
白晓波 《世纪桥》2010,(22):42-43
方志敏,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甚至从某方面看来,他代表的是一面旗帜,一面坚贞不屈、固守清贫的旗帜。他在监狱中所写的《方志敏自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体现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贞与不屈。他曾说:“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位英勇的革命斗士在艰难困苦之中开始淬火成钢!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21日,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诞辰110周年,8月6日也是他殉难74周年纪念日。最近笔者重读了他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清贫》两篇不朽的著作,认识到他无限热爱国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17.
窦春芳 《世纪桥》2013,(2):37-43
瞿秋白、方志敏二人在狱中都留有遗作,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后来一度让其长时间背负了叛徒的罪名,而方志敏遗作中的《可爱的中国》、《清贫》两篇文章曾经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使方志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二人遗作形成异同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家庭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个性,方志敏具有勤劳、俭朴、务实、善良、激情豪放的人性优点;而瞿秋白具有好学、苦思、温顺、懦弱、忍让、内敛的书生品性。二是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不同,使得方志敏重实践、瞿秋白重  相似文献   

18.
正方志敏不幸被俘后,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疾病折磨,写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稿和信件。不但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还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后因有法子寄出,才又重新来写"1935年2月初,方志敏等人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为学习和纪念方志敏同志,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编辑了《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全集》)  相似文献   

20.
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文中,江泽民同志说:现在,就是在西方国家,有些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对享乐主义泛滥、思想堕落、精神颓废之类的“西方社会病”也深感忧虑。他在提到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叫《西方社会病》之后,又讲到一个日本教授写的《清贫的思想》。前者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先进,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迟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后者认为,被金钱欲、物欲、占有欲所支配是很危险的,现在需要重新宣传清贫思想,以消除人们在精神上的贫困。二者针砭时弊,不乏真知灼见。但在“除却孔方难为兄”的社会,一般地呼唤先进精神和清贫思想,也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因为制度使然,西方病病入膏盲,“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