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一本小书。作者是位12岁的小女孩。 我历来认为孩子过早出版什么作品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这类事情多半是大人拿孩子来作秀。所以,开始对这本书也没有什么兴趣。后来偶然翻阅了一下,却越看越觉得有意思,简直是欲罢不能,非一口气看完不可了。  相似文献   

2.
一天,一位已经上大学的孩子的妈妈和我讲起了孩子小时候的启蒙老师,她说让她最难忘、最感谢的是孩子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  相似文献   

3.
沫沫 《党的建设》2014,(9):43-43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作,每天都写,从未停下过。她家里有4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作,她也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会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我写作的是每天步行5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相似文献   

4.
一年级孩子开家长会,会上家长们非常热烈地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如何使成绩一般或是偏差的孩子更快地进步,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中有一位家长,向大家道出了她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刚开学的时候,我孩子学习跟不上,成绩差得很。我没有过分地批评孩子,要求他一下子从‘差’努力到‘优’或是‘优良’,  相似文献   

5.
刘滢 《党风与廉政》2000,(12):44-45
从女儿背起书包那一刻起,我知道女儿已开始走出我的视线越来越远。   不知是在什么地方,什么人说过的一句话突然横在眼前,原话已经记不清,大意是:尽可能地去握你孩子的小手,在他还未长大的时候。因为不久这双小手会挣脱你的大手,你再想握一下时已不太可能——孩子大了、飞了。   当我意识到这点,努力地再想攥紧那双小手时,孩子却执拗地用羊角辫提醒你:她已是个 7岁的识 280个汉字,知道 100以内加减法的一年级学生了,甚至她还是个小组长、卫生干事等等。   她的同学,她的老师开始和你共同拥有一个你生的女儿。   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光阴荏苒,不觉间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在这五年时间里教过孩子的老师有十几位,然而最使我尊敬的,是我孩子的语文老师——王琳。  相似文献   

7.
流沙 《新湘评论》2013,(4):47-47
以前有位女同事,是生产车间里的普通一员,她有很多"缺点":工作时间打盹、离岗与同事闲聊,甚至把家里的脏衣服拿到厂里洗。后来我离开那家工厂。有人告诉我这位女同事一些事,却让我感慨万千。她家境并不好,却资助了一位贫困孩子从小学读到了大学,她从来不对别人说起过,  相似文献   

8.
应当说,我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理解,多源于那些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书。爱读书,是我保持乐天、自信、充实与向上的根由。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体验之后,我可以举出许多本书对我的滋养。而当我作人生的“回头看“时,我发现有三本书,则足足影响了我的一生!日本投降那年,我刚七岁,在湖南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三年级。我的启蒙老师龙珠文每晚给我念一本叫《绿野仙踪》的外国童话书。那是一个叫多萝茜的小女孩历险的故事:多萝茜被旋风吹到  相似文献   

9.
不懂请举手     
韩东东 《当代工人》2011,(19):50-50
《心理月刊》上有篇文章,一位母亲问心理学家:我女儿6岁,说话不拐弯,比如带她去朋友家吃饭,她有时会说:今天的菜一点儿也不好吃!或者对老师说:我不喜欢你、虽然童言无忌。但这确实令对方尴尬。到底是应该保持孩子实话实说不作伪的本色,还是应该教育她说话时要给人留面子显得有情商呢?  相似文献   

10.
8月17日,罗田县三里畈镇一位姓何的家长将“师德高尚,无私奉献”的锦旗亲手交给育英高中校长汪仕林手中。原来这位家长的孩子何薇去年就读该校,今年高考以633分被上海交大录取。他说,是育英高中的老师给了孩子学习的勇气,没有育英高中的老师,就没有孩子的今天!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7,(5)
正四月的北京,春暖花开。4月18日早上7:30,记者在北京市盲人学校见到了李莺燕。李莺燕是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无论第一节有没有课,她一般都会早早地到教室去看看。从1995年毕业至今,李莺燕在这里工作了22年。这22年里,她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慢慢地爱上这个职业。李莺燕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要你撒下关爱,足够耐心,一定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对于盲童来说,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经历一次艰难的适应。孩子  相似文献   

12.
画中有话     
正有教养的样子,真美。前段时间,网友们被一位妈妈暖到了。地铁上,这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的孩子睡着了,她怕孩子踢到别人,也怕孩子的鞋子弄脏别人的衣服,就用手捧着鞋子。在地铁到站前,她一直保持着这个动作。网友们纷纷为之点赞:公共场合多为他人着想,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骨子里的教养。  相似文献   

13.
鸡公山夏令营闭营以后,有一位重庆来的孩子,因为火车线路的问题,比别人晚走一天。我碰到这位孩子,问他:给家里打电话了吗?他说:昨天打了,今天没打。我问:为什么?他说:带的钱不够。带队的辅导员老师告诉我,其实这孩子家里挺有钱的,家产至少在2000万元以上。但是这次出来参加夏令营,父母给的零用钱只有20元。 这是一对聪明的父母。 北京,有一对夫妇买福利彩票,中了头奖。当工作人员找到他们,通知他们去领几十万元奖金时,这对夫妇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千万别让我们的孩子知道。 这又是一对聪明的父母。他们的担心  相似文献   

14.
探究常理儿     
“六一”儿童节前夕 ,在我们城市的中心广场上 ,一个 14岁的小女孩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被人们簇拥到了前台。这个小女孩的 5 0幅画在这一天被拍卖了 ,总价值 2 .7万元 ,其中 80 0 0元捐给了来自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的四名贫困儿童。我在电视上看到 ,拍卖结束后 ,这个 14岁的小女孩亲手把一部分拍卖款捐给了来自四个省的四个同龄的孩子———事情安排得也够周密的。余款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此事的意义更在于 ,这个小女孩是一个双耳失聪的少年 ,由于她的自强不息 ,得到过很多来自成人世界的奖励。这个小女孩的确让我很敬佩 ,但转念一想…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到一些新同学这样说:“其实,入党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只要把学习搞上去.就能入党。”听了这话,我不禁想起自己刚入大学时的情景。 记得大学一年级时,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大学里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于是每天早起迟眠,刻苦攻读,但对班级和同学的事情却不热心。半年下来,学习成绩虽有所提高、但责任心、工作热情却有所下降,距离党员的标准不但没有接近,反而更远了。此时,我困惑了。我主动和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关心与帮助下,我开始认识到:学习好仅仅是向党组织迈进的一个条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她要求大学生党员不仅学习好,而且思想要好,要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愿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中国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女儿过12岁生日时,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粉色的衣服了,也不要那些亮晶晶的装饰。我长大了。"某种意义上,她就这样发表了"独立宣言",彰显了小小自我的审美观。作为母亲,我的所谓"知名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过烦恼。他不愿意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感动得流泪,很想写点什么,终因感受太多一时无从下笔而搁浅。这些天,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津津有味地读这本书,无限感慨地说:“妈妈,小豆豆多幸福呀!”孩子眼神里流露的向往,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不禁深深地反思起当前的教育: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产生了畏惧?并由此思考着一个核心的理念:以人为本。——题记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一位朋友兴高来烈地打来电话,喜悦之情从话筒那头传过来,让我实实在在受到感染。这位朋友已经为生计愁了两三年,今天怎么突然高兴起来?我有点儿纳闷,仔细听着话筒里传来她劈里啪啦的大嗓门:“你知道吗,我参加了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技能培训班,学会插花,开了个花店,生意可好了!” 这可是好消息。这位朋友下岗三年了,由于没有专业技能,一直没能再就业,总来电话让我帮忙。可我也是无能为力。一个没有什么专业技能的下岗女工,能找到什么工作呢?这下可好了,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其实,朋友的变化也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我由哀地感到欣慰,不仅是为她,更为省委组织部在全省下岗职工党员中实施再就业技能培训工作见到了成效而欣慰。  相似文献   

19.
袁文婷:把生命献给学生的新娘 刚满26岁,还有几天就要结婚的袁文婷,是什邡市民主小学的一位优秀语文老师,大地震发生之时,她在奋力救出了10余名学生后,因为楼房的垮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她最后救出的孩子叫吴佳辉,他一听到袁老师的名字就开始嚎啕大哭,嘴里一直叫嚷道:"袁老师还被埋在里面,她没有死,我看见她倒下的,她手里还牵着同学."在他的脑海里.一直都回放着地震发生那一刻时袁老师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我没有什么惊天动3也的事情值得议的,我的一生是很平凡、平淡的。如果你们非要我诙。点什么的话,我就谈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我的几次批评。巴!”身板硬朗、动作干练的83岁的史怀堂老人,在他寓所朴素的客厅里,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用洪亮的声音对我们说。没有一声、客套,更没有半句废话。我们立刻被面前这位可敬的老人豪放豁达的性格和直截了当、开宗明义的谈话所感染。老人大声叫来在另一间屋里的小保姆,让她给我们端来水果,沏好茶,尔后便开始动情地讲述起那并不久远的故事……“这样做,更容易把我们和人民群众隔开……”在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