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内与海外》2013,(11):80-80
10月16日,中国侨商联合会四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在昆山举行。许荣茂会长代表中国侨商联合会四届常务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对中国侨商联合会换届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马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高二女孩,已经三年没有快乐了.我心里有很多结,每天生活在恐慌之中.请您帮我. 这或许与下面的事情有关. 一次,在汽车上没有了座位,我就和妈妈面对面站着.我正发呆的时候不经意地向旁边瞟了一眼,一个20来岁的女孩正恶狠狠地瞪着我.这时我才发现自己一直盯着妈妈的胸部发呆.  相似文献   

3.
继往开来 到达英国一周后,我就同戴维结了婚.我对他的家人很少谈我的身世和我在中国的生活情况.戴维的亲戚问起我的过去时,我只说我是个孤儿.每当我想起我的家和我对我父亲的谴责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然而,戴维待我很好,我有了一些平静.就我当时来说,那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4.
小姑     
素问 《新青年》2006,(6):16-17
有段时间爸爸经常出差,一出差就把我放在小姑家.那时候小姑父还在外地工作,他们也没有孩子.我很不懂事,没来由地不喜欢小姑父,他难得回来一趟,我总要与他起摩擦.我已经记不起小姑有怎样的反应,也不知道小姑父有没有和我计较--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眼里,大人的世界总是放大或者缩小了的.而我仗着小姑疼我,屡次在小姑家中摆脸给小姑父看.最著名的一次事故发生在一天午饭的时候,小姑父大概是因为坐姿的问题批评我,我不听,还与他起了口舌.他说起我总在他家吃饭的事情,我觉得受了羞辱,把筷子死命往桌上一掼,边哭边吼:"我吃你的了吗?  相似文献   

5.
曾经笔友     
七月里的一个晚上,我忽然收到了很多奇怪的短消息.一个陌生的号码断断续续地发来,每一条只有三个字:对不起.我有些莫名其妙,以为是谁搞错了.但在再次收到一条之后,我试着往下翻了一页,看到了藏在最后的署名.许静,这个名字似乎有些陌生,却又带着无比熟悉的气息,一下子把我尘封的记忆唤起,而那些如潮水一般的记忆,慢慢汹涌,直至将我完全淹没.  相似文献   

6.
情书     
一 我颓唐地走在大街上,灯光昏暗,是一种浪漫的色彩. 我喜欢这座城,喜欢它繁华与败落共存的夜晚.我喜欢这所大学,喜欢它给人熟悉和冷漠交错的不安. 他们说我总是神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记了现实的存在,忘记了与人交谈.也许吧,我只是没有倾诉的欲望,没人给我那样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还债     
那是高三下学期,整日悠哉过日的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妃--一个大我3岁的女大学生,并且对她产生了好感.我不知道这种好感是否可以称之为早恋,但那种让人难以舍弃的感觉却深深地萦绕在我的心头.上课时,她那飘逸的身影总会不经意地浮现在我的脑海,老师的讲课却有如氤氲雾气一般令我难以捉摸.终于,在一个黄昏,我给她写了一封长长的情意绵绵的信.在信里,我很幼稚地对她说出了那三个罗曼谛克的字--我爱你.  相似文献   

8.
到老挝万象搞华文教育,接触到当地不少华人、华侨,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最令我敬佩的是廖鹤川医生.话还得从头说起.那是1998年春节前几天的一个晚上,约8点多钟,我在学校电视房里看电视,隐约听到学校门口有人喊开门,我走出去一看,当时天正下着蒙蒙细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冒雨站在校门口.我开了校门,请他进来.经介绍,才知他姓廖,是当地的一位老华侨.我带他到宿舍,老人步履蹒跚,上楼梯要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到了宿舍,老人坐下,满脸慈祥地说:“春节快到了,我想请你们几位中国来的公派教师到我家吃顿年夜饭.”我和几个同事商量并欣然答应了.我心想,我们与老人素不相识,但他那么大年纪了,还冒雨来学校请我们去他家过年,是什么把我们连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吧.  相似文献   

9.
马德 《新青年》2006,(5):32
黄昏来了,天色逐渐地暗下来. 父母下地还没有回来,我便把书包扔在老五子家,跛腿的五婶正好在,她把我扔在炕边的东西往里收了收,顺手从瓷盆里拿出些吃物来给我,我便又一蹦一跳地出去玩.这是我记忆中童年的影像,清新而真切地沉积在了我人生的大幕上.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中的树     
在我的生命里,充满了对树的依恋.那种依恋.仿佛是一种对慈祥母亲的亲近.我的窗前,长有一棵槐树,每逢阳光灿烂的日子,蓬蓬勃勃的枝叶便透过阳光,满屋的叶影斑驳.我觉得,每一片叶子都过滤着我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我读"高四"     
落榜生赵志对我吐露了这样一段苦衷-- 6月,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我没能够上本科分数线.学校"一模"(高考第一次模拟测验)"二模"的时候,我还是老师的品牌,父母的光荣.这场12年寒窗的决赛,我深知它的重要.我不仅为自己在考,也为父母为老师为学校在考.一个月前,亲友的祝愿和嘱咐就八方飞来.  相似文献   

12.
学会感恩     
我是一个对生活常常怀有感恩的人 我感恩我的父亲母亲,是他们给了我生命,一个鲜活的有智慧的生命;是他们给了我身体,一个强壮的可以抵挡风风雨雨的身体;是他们供养我吃穿住行,供我读书学习,养育我成人长大;是他们给我成家立业,帮助我照料牙牙学语的孩子.我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是我生命不竭的源泉.在我养育子女的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的恩德自己是一辈子也难以报答完的.  相似文献   

13.
寻找罗拉     
我站在人来人往的候车室,忽然明白了什么叫想念.我抬头,黑色电子屏上红色的方块字显示着我还有半个小时就要登上一辆火车,去寻找罗拉的火车.我感到很拥挤,跑到厕所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我决定用半个小时时间重温那些美好.  相似文献   

14.
我终于要结婚了!这些天来我一直在这样告诉人们.我不说我终于"又"要结婚了,因为在准备第二次婚礼的时候谈论第一次婚姻,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尴尬的事.  相似文献   

15.
一辆自行车     
胡同 《新青年》2006,(12):33
有一辆自行车,永远停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20年前,我家里分到责任田了,父母很高兴,起早贪黑在田里劳作,水稻长得很好,一年两稻获得大丰收. 入冬了,父亲拉着满满一车的谷子去交爱国粮,我和母亲在后面推车,汗如水流,心里甜滋滋的.由于多交粮食,得到县里奖励的一辆自行车.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个坏孩子.初中时,逃课后无聊,一个同学劝我抽烟.他说,使劲吸,然后咽在肚子里,很好玩的.我照着他说的做了,就真的学会了抽烟.我把这个坏习惯一直带到了高中.  相似文献   

17.
在1981年召开的一次关于苏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学术会议上,我认识了陆南泉教授,他的主旨发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他的文章和著作我都必读.在我的心目中,他早就是我国研究苏联、俄罗斯经济问题的顶级专家之一.他对年轻学者一向谦和,我对他历来有亲切感和崇敬感.我去苏联留学的学校的选择,正是征求了他的建议之后最终确定的.  相似文献   

18.
肖峰 《新青年》2006,(3):42
肖峰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大二的女生,我最近好痛苦.我高中三年和一个男孩子L在一起,我们彼此非常相爱,可是家人不喜欢他,觉得他性格太冲动了.我迫于阻力,高考前和他分手了.后来我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而他因为我对他的打击,高考没发挥好,考上了南京的一所比较好的大学.  相似文献   

19.
1 正在给病人取血样时,科室的电话响了起来.我的手一抖,血洒了.来不及给愠怒的病人道歉,同事已经侧身叫我了,刘樱,找你的! 是放射科的同事.小刘,片子出来了,那个人是你什么人?我说,是我哥.他跟着问,亲哥?我已经预感到什么了,想了想,嗯了一声.那端一下子就沉默了.而我的心,就在这样的沉默中一点点坠了下去.  相似文献   

20.
1.小暖 "小暖"是林墨为我起的名字,曾经被他用一种很有磁性的声音叫了3年. 认识林墨是在5年前,我19岁,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父母离异后,父亲很快娶了另一个女人进门.我是个倔强的孩子,接连看了那女人几次脸色后,我就不再跟他们伸手要钱.从17岁开始,我在夜市卖过杂七杂八的小玩具,帮开饭店的表姐洗过碗,凡是能赚钱的行当,我都去做.直到有一天,我随意写下的文字在杂志上发表,并且很快收到一笔在我看来十分丰厚的稿酬后,我便开始靠卖字为生.爱情小说、随笔评论,每夜不停地写,食指和中指上,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