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范波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3):131-136
通过对 2 0年来田野调查所收录的民族历史文献的梳理 ,归纳了民族历史文献的特征 ,以及它对于民族学在贵州的本土化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与贵州民族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涛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3):165-169
本文以"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的民族教育所提供的资料,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着重阐述了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历程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并实现其产业化是西部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地位和作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西部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规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有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游涛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1):129-133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现状、特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支平 《思想战线》2012,38(1):91-94
中国东南地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具有一些与西南、西北、北方各地少数民族所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学者们在研究这些历史文化特征的时候,往往存在三个值得省思的问题.一是文化的边缘心态,即预设东南地区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从北方中原传续过来的,从而对东南地区民族历史及其文化的研究产生许多偏颇甚至不切实际的负面作用.二是历史与现实的偏离.历史文献及“历史的集体记忆”和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常常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我们在研究中国东南地区民族史的时候,假如过于执著于历史文献的记述和所谓的“历史的集体记忆”,恐怕都将不知不觉地被引入比较偏颇的学术困境.三是民族学的政治性导向.如果过分强调不同民族的自我表现及其特殊性,势必给整个国家与民族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政治性导向的正确路线,是应该发扬中国传统中的民族大融合的趋向,而不是刻意强调甚至制造不同民族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6.
发展民族经济必须正确处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西部民族经济各环节中实现速度与效益、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当协调西部民族经济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方法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学华 《思想战线》2001,27(4):13-16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产、生活和传统文化习俗.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仅靠统一的国家大法来解决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靠新的、有针对性的民族地方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执行来保证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和有序进行.所以,民族地方法制建设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晓峰 《前沿》2013,(2):84-86
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然而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深人大开发西部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实施,会加剧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及日趋严重的表现后,提出了针对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及运行机制完善的健康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文章分析了贵州民族教育所取得的实绩及其特征,指出发展民族教育本身是西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民族教育要加快改革步伐,为西部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陆滢 《桂海论丛》2012,(3):125-128
西部地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但是当前面临着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档案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乡镇和村级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拓展农村档案信息共享的工作基础,积极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链的视角,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存在国际知名度不高、文化内蕴低、规划水平不高、精品不多等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应强化对文化旅游业的规划和组织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好逐步提升购和娱两个薄弱环节,促进旅游业结构升级,培育"头雁"、打造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由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缔造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边远省份,明清以前基本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区。明代彝族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地方政权,并用彝族文字书写了大量有关历史、哲学、历算、宗教、医药、文学、夫文、地理等内容的历史文献,广泛流传于民间。除彝族外,贵州其他少数民族同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世代口耳相传。这些都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急待挖掘和抢救,以期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张邠 《思想战线》2001,27(4):10-12
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难题,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人"和"财"的问题,所以,扫除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必须解决好人的思想、人的知识结构和人的素质问题;解决好资金的调配、筹措及引资等问题.处理好了这两个大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便有了"软"、"硬"件的保障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宏伟 《前沿》2012,(21):129-130
西部民族体育是我国民间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谱系价值及其未来走向进行分析有助于整合我国体育发展的整体基调,并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首先阐述了西部民族体育的西北谱系、青藏谱系和西南谱系,然后就西部民族体育的文化特征与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西部民族体育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许进品 《桂海论丛》2005,21(1):36-38
政治文明建设是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对西部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建构作用,促进西部政治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聂琴 《思想战线》2001,27(4):7-9
西部大开发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在这项跨世纪战略的实施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们要从政治上认清西部大开发对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意义,增强实施这一战略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把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与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结合起来,以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保证实现其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冉光仙  陈瑛 《桂海论丛》2008,24(4):51-54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历史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民族关系和谐的理论成果,无论是对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认识,还是对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题组 《桂海论丛》2004,20(6):80-83
民族文化在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发展基础、智力支持,它还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证,同时它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丰富载体.我们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促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李晓明 《长白学刊》2011,(2):145-149
在西部大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正经历着一个急剧变迁的过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必须准确把握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观照其现实诉求,才能顺利实现民族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人力资本及其制度的契合为切入点,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供给、制度绩效和对策建议进行了论述.人力资本积累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和突破口,但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受制于制度的约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供给是相对丰富的,但正式制度短缺与非正式制度短缺仍然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瓶颈制约,实证调查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也证实了这一点.为此西部民族地区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教育法律制度供给,创新经济制度,加大教育投资,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形成人力资本开发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