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冰悦 《今日上海》2008,(4):54-55
不畏严寒迎春开放的悔花自古深受人们的喜爱,她寓意着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优秀品格。梅花含苞欲放之时、花朵盛开之时各有韵味,从每年惊蛰前后开始,各赏梅胜地“暗香浮动”,游客开始增多。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探梅、赏梅,与梅花有关的活动也相应推出,其中不乏别有新意的活动。今年,在上海有·处以“梅”为路名,以“悔”为行道树,以“梅”为节的地方,那就是申城首条以梅花为行道观赏树的休闲街梅川路,这里在梅花开放的季节举办了以“高歌欢庆新春来”为主题的首届“梅花节”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位是原任省会城市书记、现任省委书记,一位是有“中国梅花王子”之称的安徽省著名青年画家——无党派人士沉浮先生,由此,发生了创作以南京市花梅花为题材的大型梅花图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人们对梅花就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关于梅花,历代文人留下了无数佳章妙句,许多咏梅的诗词赏心悦目,情长意深。唐代韩偓《梅花》诗:“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说是人要像梅花那样不依势,在患难时刻献赤诚。唐张籍有《梅溪》一首:“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看得出诗人对梅花是如何地痴迷与热爱。唐裴休的“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用梅花的耐寒、坚贞与顽强,比喻人要不断经受苦难,才会取得非凡成就,让人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意。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则侧重于对梅花的追忆与思念。元代杨铁崖的诗句“万花  相似文献   

4.
磨山之梅     
<正> 在磨山之麓,东湖之滨,有一处踏雪寻芳的好去处,这就是磨山梅园。在笔直挺拔的水杉环绕中的这一片海园,占地120亩,分成梅花园和梅花盆景园两个部分。当初春时节,秃被四野,惟有这片梅园,欣欣向荣,充满活力:梅园之中,万树竞相开放,盆景园中,株株争奇斗艳。在寒冷的风雪之中,我们更是折服于这种梅花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自然條件得天独厚,民間向有早春探梅的習俗。每當春寒料峭,百花園裹的梅花却“一樹独先天下春”。人們感到其最為可贵之處,在於“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一九八二年以來,先後有無錫、南京二市選梅花為“市花”。在文化古都南京,南北朝(四二○——五八九年)時就已栽種梅花,歷史上留下來不少賞梅勝境,如冶上道院(今朝天宮)、清凉山以北的陶谷、雨花台麓的梅崗、城南的花神庙、靈谷寺梅花塢、石頭城、玄武湖以及梅花山等地。如今,又在浦口珍珠泉一帶建“萬樹梅海”景區,佔地萬畝(十五畝為一公頃),為當今國內大型賞梅景區之最。  相似文献   

6.
宝马献瑞,送来的是欢乐和吉祥。武汉市人民政府别开生面地举办迎马年梅花节,让800万市民游弋在梅花的海洋。星星点点繁花似锦,不由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想。梅花又名“五福花”,它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据载,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四大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并称“中国四大梅园”)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稳坐“头把交椅”可谓当之无愧。作为梅花故乡之一,湖北武汉与…  相似文献   

7.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富有创见的表达,它内在地包含着对“谁的幸福”“何为幸福”和“如何幸福”三个问题的自洽回答。对于“谁的幸福”的问题,它不仅强调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立场,而且强调了人民的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使“幸福”的主体在新时代得到更为明晰和现实的显现。对于“何为幸福”的问题,它呈现了幸福的理想之维、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语境中创新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全部内涵。相应地,对于“如何幸福”的问题,它的思路是从幸福的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着手,构建通达幸福理想之维的现实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层面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滞人民幸福的社会关系,从而为人们在个人层面通过实践和奋斗去追求美好生活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8.
凌寒溢梅香     
正我国是梅的故乡。自古以来,梅花就供人欣赏,特别在寒冷的冬季,万物凋零,惟有梅花竞相开放。江南很多地方植梅,梅开时节,暗香浮动,香雪成海。梅花,情贞雅逸,幽峭超然,冰肌玉骨,气韵清香,高标独秀,寒而愈香,且花期最早,凛然开放于风雪之中,为百花之首。"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古人认为,梅花是一种品位高尚  相似文献   

9.
幸福文化是指一种以幸福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幸福观为主要内容,以贯彻正确的幸福理念而形成的科学合理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我国不断推进幸福文化建设.纵观我国幸福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得出幸福文化的内在意蕴是具有幸福的文化内核、开放的文化品格、先进的文化特性与和谐的文化本质.我国以幸福、开放、先进与和谐为要求的幸福文化建设引领社会发展,迎来了幸福文化的大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幸福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丽水市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生态优势将日益显现,市委、市政府从丽水的实际出发,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作出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的决定》,把“美丽幸福新丽水”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标杆,不仅要保一方山水,建设兼具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的“美丽丽水”;更要富一方百姓,建设兼具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幸福丽水”.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4,(7):91-91
周升普在《改革与开放》2013年第24期撰文认为,“中国梦”的实现会使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增强。“幸福”具有广泛的意义,是各个领域都在研究的重要主题。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幸福的概念,强调幸福的主观体验性,从幸福产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幸福的分类,追求幸福的过程以及幸福的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关于“幸福”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袁枚是我国清代诗人.一次,他要外出游玩,一位朋友为他送行,两人在花园中边走边谈.忽然,朋友指着满园的梅花十分惋惜地说:“唉,园中梅花盛开,可惜你带不去啊!“袁枚听了这句充满诗意的话,不禁浮想联翩,吟出了“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的诗句.……  相似文献   

13.
花卉的拟人化是中国花文化的鲜明特色。以花比人,借花言志,是文人墨客的习惯。梅花也被人们赋予了许多高尚的品质。为什么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为什么“坚贞不屈”?为什么“冰清玉洁”?这么多美好的词汇集于梅花一身,就是传达了一种“梅花精神”。  相似文献   

14.
鼠年新春,两岸梅花交流展在上海豫园举办,素有“城市山林”之称的豫园,与台湾合办梅花展还是第一回,台湾地区的梅花来自苗栗县南庄乡“胡须梅园”,园主是被誉为“台湾梅王”的李锦昌先生。在台湾,李锦昌这名字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若提起“胡须梅”无人不晓。高山族出身的李锦昌长着两鬓络腮胡须,方面大脸,颇似达摩,以酷爱梅花而闻名,又有人称其为“胡须李达摩”。  相似文献   

15.
快乐论和完全论对何为“幸福”有着不同的诠释,综合两派观点,可以把幸福定义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快乐是幸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把幸福与快乐等同起来,会导致异化的警察幸福观,它通常表现为“肉欲幸福”、“金钱幸福”、“权力幸福”,这些方面往往交织在一起.道德是幸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这意味着幸福不必以道德为客体,幸福不是道德的必然结果,幸福必须以道德为基础.要实现警察幸福观的回归,需要处理好法与德、情与理、高标与底线的关系,需要做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相似文献   

16.
很少有词语像“幸福”那样叩击我们的灵魂、打动我们的心扉,让我们为之苦苦求索、为之感慨万分。时代在飞速前进、财富在大量涌现,我们在“获得”越来越多的东西,可又常常发现“失去”很多。幸福在哪里?这一恒久的生命问题再次成为时代的话题,“幸福指数”概念的传播就是一个标志。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敏感的神经,激起了我们心中的波澜,而成为时代的追问。追问幸福指向了对经济发展的反思。“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而追求经济增长、改善物质生活则成为普遍的价值诉求。经济发展使人免除物质的匮乏,这是获得幸福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两岁多一点的女儿突然仰着小脸问我:“妈妈,你幸福吗?” 我并不吃惊,因为女儿常常会问一些让我感到很意外的问题。 我说:“你是妈妈的女儿,你幸福妈妈就幸福,你快乐妈妈就快乐。” 可没等我说完,女儿却小身子一扭,毫不客气地说:“我不幸福!” “什么?你不幸福?” 我和老公赶紧凑过去追问她:“你为什么不幸福呀?妈妈天天给你洗衣  相似文献   

18.
<正>当“幸福琼海”的产业转型升级同人的转型升级互为促进并形成良性循环,琼海的“全域旅游”升级版又将成为一朵鲜艳夺目的“幸福之花”,引领我国推进幸福产业,打造“幸福中国”,这正是国家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标。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春天,“全域旅游”百花齐放,琼海则是百花丛中异常鲜艳夺目的一朵。大众旅游时代,国家旅游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年  相似文献   

19.
<正> 花儿会笑吗?鸟儿会唱吗?科学回答:不会。然而文学却说:会。文学离开了人与万物之间的比拟,就没有想象力可言,那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飞不远的。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桃花若比杭州女,洗却胭脂不耐看”……修辞学上,这叫“拟人”。也就是王国维所谓的“人化的自然”,万物皆著“我之颜色”。  相似文献   

20.
名人与梅花     
北宋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娶,在杭州西湖孤山下隐居20多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爱梅花的冷香滋味,缟素襟怀。每年梅花即将开放之时,他便不再外出,从早到晚盘桓在梅树之间。或在梅下饮茶,或在花间饮酒。细察梅花的品性,揣摩梅花的风骨,长吟短咏,临风捉笔,终于写上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为后人千古传诵。南宋诗人陆游是一位酷爱梅花的诗人。在陆游的诗集中,咏梅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阑干,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爱梅之深真是令人叹绝。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诗坛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