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它对贯彻执行宪法关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原则、维护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等,必将起到促进作用。然而,行政诉讼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的处罚决定,是否会存在“显失公正”以及如何判定;行政诉讼中对行政决定合理性应否考虑;符合行政诉讼起诉条件的,是否可以服从于社会稳定而决定是否受理、由此延伸行政诉讼与社会稳定是否存在冲突及有冲突如何对待,如此等等。这些在司法实践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行政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为此,本期原文发表张宏发同志的《行政案件的受理应当服从于社会稳定》一文,以期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我们还殷切希望广大读者,通过具体的行政诉讼案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以使行政诉讼法更好地得以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现结合行政审判工作实际,对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受案范围 第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3.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现结合行政审判工作实际,对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受案范围 第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4.
略论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刘德良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四年多来,对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行政诉讼法对检察机关监督行政诉讼的内容、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适格被告质疑与被告确定韦武斌行政诉讼的核心是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行使司法审查权。我国《行政诉讼法》是以客观行为作为标准来确定行政诉讼范围的,即只要属于法定范围内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限定为外部的关于人身权和财产...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明确规定了排除行政诉讼的四种情形。《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及其运用王光忠《行政诉讼法》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律保障。鉴于证据在行政诉讼中特定的证明对象和证明要求,以及行政诉讼法采用的一些有别于民事诉讼的证据原则,研究在行政诉讼中如何适度地...  相似文献   

8.
关于行政诉讼证据使用的几个问题○柳砚涛随着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在行政诉讼证据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澄清,势必妨碍行政诉讼制度有效性的发挥,这既不利于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也不利于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刘毅 《法庭内外》2021,(3):43-45
行政诉讼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行政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形式,亦有其自身的规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49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偶遇抽样的调查方式概括性描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诉讼的认知状况,可以借以折射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情况。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虽然内心抵触行政诉讼,但对《行政诉讼法》实施效果的评价最高,对《行政诉讼法》的前景亦最乐观。《行政诉讼法》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也提高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行政机关能够应对《行政诉讼法》的要求,行政诉讼制度先行的立法路径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始终是行政审判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依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有关规定,拟就此若干问题作些探讨。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涵义   所谓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哪些行政行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和人民法院受理并审判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的范围。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既表明行政相对人对哪些行政争议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表明人民法院可以对哪些行政行为行使司法审查监…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于 1 989年 4月 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 6号公布 ,1 990年 1 0月 1日起实施以来 ,对于加强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 ,提高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保障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状告行政机关的权利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 ,行政诉讼法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 ,却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局面 ,突出的表现是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上升速度缓慢 ,与刑事诉讼案件和民事诉讼案件相比显得比较冷清 ,有资料表明 :1 990年行政诉讼法实施的第一年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的行政诉讼案…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是一个独立的程序法律制度,同其他诉讼程序法律制度一样,由审判程序、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三部分组成。行政诉讼法第八章规定了行政诉讼执行程序的基本要求,如有关执行权的分配,对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等,但对其他有关执行的措施和程序未作明确规定。笔者试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执行的种类及特征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第六十五条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施行,对于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及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年来,《行政诉讼法》虽经若干次司法解释而逐步完善,但其制度性缺陷仍然存在。为此,本卷集中刊发了一组笔谈,以推动行政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确立劳教行政诉讼制度的必要性所谓劳教行政诉讼是指劳教对象及其代理人不服劳教管理委员会的劳教决定在法定时间内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裁决的一种诉讼活动。确立劳教行政诉讼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稳定社会治安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确立劳教行政诉讼制度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劳动教养是我国目前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对于这种较长时间限制人身自由的措  相似文献   

16.
<正> 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的《行政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这就表明我国检察机关今后除了要依法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外,还要依法对行政诉讼实行监督。但是监督范围、方式如何?监督的内容以及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又如何?行政诉讼法对此没有规定。为了更好的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行政诉讼监督权,上述问题必须先从理论上搞清楚。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两种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授权,从外部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行为进行监督,通过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实现解决行政争议目的的法律制度.行政复议则是以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层级监督为基础,行政复议机关经《中...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诉讼理论和行政诉讼实践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从行政诉讼法施行多年来的实践来看,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举证责任制度有其积极的意义,它既有利于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促使行政机关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从而更主动、全面地实现司法时行政的监督,也即有利于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本文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依法审查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及当事人申请撤诉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撤诉是原告依法享有的程序性权利,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制度.本文认为基于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应该对原告撤诉的程序性要求规定的更为明确和严格,而从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看来,规定得过于简单、原则,撤诉制度未成体系.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准确分析原告申请撤诉的原因,正确地作出准予或不准予撤诉的裁定,对于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