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段时间,电视剧《雍正王朝》在荧屏上很是风光、红火了一阵子,我觉得,《雍正王朝》的成功之处,是独具慧眼地塑造了个并不起眼的山西巡抚诺敏。雍正继位时,官僚机构庞大,贪污腐败严重,尤其是国库银两被官僚们分光吃光,以致国库空瘪,军饷短缺,中央政权岌岌可危。对此,雍正登基后第一个施政大举,就是催讨各省所欠国库的银  相似文献   

2.
清朝宫廷电视剧成为近期文艺中的一个颇具意味的现象。40集的《雍正王朝》之后,紧接着是《康熙帝国》,甚至连目不识丁的李卫也因为与雍正的关系而成为电视剧的热点。不过,透过这种"复古"的势头,我们可以看到更深刻的动因,将故纸堆中的人物翻检出来,赋予各种性格,是对现  相似文献   

3.
之一:关于邬思道邬思道何许人也-看过《雍正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他是雍正的师爷,不仅是四爷府上阿哥们的师傅,而且还成功帮雍正登上大宝。但历史上并不存在邬思道。二月河之所以虚构了这样一个人物,而且还着墨多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想借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文化界借图书、影视等文化产品宣扬权谋的现象屡见不鲜 ,甚至一度形成热潮。先是出版界 ,类似《厚黑学》、《谋略学》、《历史上的智谋》、《权谋大全》、《中华智谋》之类的图书出版物 ,大讲特讲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政治权术之道 ;接着是以《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孝庄秘史》为代表的一大批清宫皇族戏 ,这些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多以壮丽的笔法渲染皇帝治吏、后妃争宠、大臣谋变等争权夺利的情节 ,其间不无对计谋权术的褒扬和艳羡成分。笔者认为 ,权谋文化产生于封闭守旧的时代 ,反映当时的政治关系、利益关系和人…  相似文献   

5.
在《延安颂》的首映式上,唐国强谈起再度扮演毛泽东感慨激扬:“延安十年,是中国革命黄金的十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十年。扮演这一时期的毛泽东,整部戏对我的考验很大,是我艺术生命和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唐国强先后在《三国演义》、《雍正王朝》、《战国红》等剧中出色地塑造了诸葛亮、雍正皇帝等历史人物形象,又在《长征》、《开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人,笔者对台北故宫神往已久。在战乱中能保存这许多精品,本身就是文物史上的奇迹。很多大陆朋友虽然无缘一见,然而谁没听说过那颗美到极至堪称一绝的翠玉白菜?谁没听说过那只被誉为商周青铜器之最的毛公鼎?谁没听说过原来以为元人画而后鉴定为唐代画的《宫乐图》?《雍正王朝》电视剧在台湾轰动时,作家二月河语出惊人:“雍正在位13年,千余万言的政务批语,康熙、唐太宗上溯到秦始皇这些勤政的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一时间,这位200多年前的封建君王成了“明星”。电视剧演绎了一个生动故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雍正皇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大型历史正剧《雍正王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中有这样一节:雍正即位后,立即着手清理各省藩库中的亏空(所谓亏空,实际上大都是被各级官吏从官库巧立名目据为私有的国家财产)。为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雍正树提前完成任务的山西巡抚诺敏为各省榜样,赐“天下第一巡抚”匾。可时隔不久,就被雍正昔日旧臣田文镜识破天机。原来,诺敏在人教唆下,并未奉旨从官吏私囊中收回亏空,而是从山西各大钱庄、商号中借钱以应付钦差、虚报朝廷,同时,加紧征收过路过桥费等苛捐杂税以补亏空。雍正闻讯大怒,将诺敏…  相似文献   

9.
吴营洲 《同舟共进》2008,(10):66-66
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标题很好——《永远都不要得罪读书人》,但其写作的出发点是在替雍正说话,且说得没有道理。那篇文章写道:雍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在位13年,励精图治,泽惠百姓,但在百姓口中,他却是坏得透顶的皇帝。雍正在位时,就  相似文献   

10.
当我遇到台湾女作家朱秀娟时,她告诉记者,《雍正王朝》在台湾播出不下10遍,她就看了不下10遍。她还买来了二月河的全套作品,不光自己看,还到处推荐别人看。没有人约她,她主动写信给中央电视台,写信给台湾报刊,为二月河叫好!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里隐藏了清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解读了这件大事,也就窥破了《红楼梦》的谜底。胤礽刚刚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康熙即立此幼孩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9月,康熙却下令废黜胤礽,决不再立嗣位人,有敢妄图者定予严惩。雍正篡位后,他深知曹家是太子一“党”,皇家一切内幕机密,他们了如指掌,怕一旦泄露了他的“天机”,所以必须找个借口“治”他们——这就是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眼中钉的原因,也是一部《红楼梦》中的“假语”“真事”。  相似文献   

12.
<正> 热点:急待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追踪社会热点”早已成为记者的口头禅。究竟什么是热点?发行彩票、科索沃危机、毛阿敏又偷漏税、电视上的清宫戏《雍正王朝》、《还珠格格》固然是热点,但这些各个媒体都在做,如果抢不到独家新闻,这个热点的意义对于一个具体媒体来说,只能谓之没有漏发新闻。这使我想起30年前一位通讯报道组负责人的话:要始终去寻找“急待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3.
红河南岸的勐弄土司与“老挝镇北侯”雍正《临安府志》载:“雍正八年(1730年),老挝猛弄寨长白氏投诚归顺”。如此,则勐弄在清朝初年以前曾隶属于老挝。雍正《临安府志》对此情况记录得不够详细,《滇云历年传》作了较详的补充。《滇云历年传》卷十二雍正八年说:“藤条江外三猛边界猛弄寨长白氏内附。纳之。……并缴铜印一颗,大篆宣慰司印,不知何时何处所得者也。”又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九十七《土司志·勐弄掌寨世系》说:“始祖本白、昂两姓,传至昂之明,袭老挝镇北侯。雍正四年……母白氏率叔白安赴临安投  相似文献   

14.
《北京观察》1999,(3):1
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即在每晚黄金时段播放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44集,直播放至春节前夕。电视剧中丰满的人物形象、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广大观众,每晚不辍。一时间,雍正皇帝的昭彰业绩成为了人们闲时的谈资。甚至竟有人谑称:雍正帝堪为勤政廉政的典型,在今天,完全可以被评选为优秀领导干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如此叫座,近年来不多见。所以能够如此,首先是全剧创作的整体成功,是艺术的魅力。然而,作家笔下自然有甘苦寸心,百姓眼中则更有秋毫明辨。历史上的雍正毕竟是个封建皇帝,绝不是如此完美;文艺作品中的雍正当然是经过了艺术加工;而观众(包括不同层次的观众)眼中的雍正,可能更多了一些理想色彩。人们赞赏雍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中最优秀最流行的一部。现有最早的本子是明代嘉靖一年(一五二二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分二百四十节,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清代以后最施行的本子是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订评点本。清初毛氏父子假托「古本」,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修订并逐回评点,着意突出「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将二十四卷的二百四十节改为一百二十回。毛本出现以后,《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的本子便渐渐湮没,鲜为人知了。关于三国的故事,早在唐、宋时期(六一八至一二七九年》就已在民间流传,北宋说书人中就有说「三分」的专家。到了金、元时期(一一一五至一三六八年),在话本和杂剧中搬演三国故事的很不少。元朝至治年间(一三二一至一三二三年》,建安虞氏刊行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虽然在思想艺术上都比较粗糙幼稚,违背历史的虚构很多,但显然已经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规模。《三国志演义》是在民间传说,戏剧和话本的基  相似文献   

16.
韦光辉 《当代广西》2008,(24):57-57
2004年2月的一天,我在朋友的办公室里认识了《当代广西》.从此爱不释手。4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后来,它成了我们一家3口的至爱。每次各种报刊摆在我们一家人的面前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先翻阅《当代广西》。每每看到刊中好的文章我都要摘录或剪裁下来,保存好,作为工作中的借鉴资料。4年来,我已摘抄、剪贴了厚厚的3大本子。这一在别人看来不起跟的本子,我却把它当成了宝贝。《当代广西》用她那独有的风采和务实的办刊风格吸引着我,鼓舞着我,成为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以前的雷公山地区是中央王朝的势力没有渗入的苗族聚居区。范围包括现在的黔东南州雷山县全境和台江县的大部分地方。清王朝从雍正六年开始征服雷公山地区的生苗聚居区,至雍正十一年征服现台江地区后,中央政府开始直接控制整个雷公山地区。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也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投降主义的宣言书,“《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笔者却以为,《水浒传》是一部“腐败全书”。  相似文献   

19.
脂批的年代问题,似乎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脂本是《红楼梦》的最古本,是一部最近于原稿的本子”(胡适:《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既然早已成为普遍的观念,那么,迳直按脂本自身标定的以及有关批语所署的干支来确定其年代,大约是最为便捷的方法了。可是,落实到具体的脂本和脂批,事情却不如所想的那么简单。除了胡适认定甲戌本是曹雪芹自己批过的本子,个别红学家认定已卯本是怡亲王弘晓亲自抄写,“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20.
庚子(1900)年,54岁的清末法学家赵舒翘带着巨大的怨愤在西安遗憾地走了。他留下了以“慎”字命名的多部著作: 《慎斋文集》、《慎斋别集》、《慎战要言》、《慎疾箴言》等等。此外,他的四卷本《提牢备考》,也留给了后人。据史料记载,清统治者自雍正时期开始纂修《提牢条例》,乾隆、嘉庆、道光各朝又多次修改,但均未正式公布。至光绪时期,赵舒翘汇集清朝建政以来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