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城镇化道路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扬 《求知》2006,(5):12-1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和.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十五”时期的实践表明,这条城镇化道路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实现“两个转变”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指导方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伟大任务。如何实现“两个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即合理发展和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农村“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一小城镇地处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农村经济的聚集地和“农民的城市”,是指导、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城市发展“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大发展”、“小城镇,大战略”转变历程,反思中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战略路径,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新回归到研究增强中小城镇发展问题上。依据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理论,研究得出了中小城镇建设在城镇体系结构和城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作用,提出了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地方政府要优化公共服务,统筹城发乡展,更好引导发挥企业和居民“以足投票”的作用,为完善城市体系结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孟淑珍  杨庆国 《求知》2006,(12):28-2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小城镇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进行小城镇建设。可以尽快消除城乡差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天津市宁河县潘庄镇是一个历史古镇.多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该镇的小城镇形成了规模和气候。在全县社会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全县各乡镇小城镇建设中。该镇完善政策,大胆改革,起到了典型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怀霞  聂广顺 《求知》2006,(5):29-3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武清区委、区政府提出“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城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在城区建设的带动下,以全区建制镇、乡为依托的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以及小城镇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的作用如何,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我们深入河西务、王庆坨、石各庄等十多个乡镇进行了调研。调研后发现,我区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以《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题,提出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瞄准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让深圳发展成为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高技术、高增值经济体;成为“五大中心”,成为“市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平安和谐、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文明法治更加完善并具有较强辐射引领作用”的先进城市;成为“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东方魅力都会。  相似文献   

7.
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此前的人口普查数据,从平均初婚年龄、年龄别初婚频率及年龄别曾婚比例三个方面对中国“城市—镇—乡村”男女婚姻推迟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镇、乡村男女均存在婚姻推迟现象;城市男女的婚姻推迟程度比镇和乡村男女的婚姻推迟程度更严重。中国“城市—镇—乡村”男女的婚姻推迟在1990—2010年呈现分化态势,在2010—2020年转变为趋同。镇作为城市和乡村的“中间”区域,其人口婚姻推迟变迁趋势更接近乡村人口的婚姻推迟变迁趋势。中国“城市—镇—乡村”的婚姻推迟变化特征是婚龄人口性别结构变化与婚姻文化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初婚状态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琛  孔祥智 《理论探索》2021,(1):92-100,120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二者是互利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二者的深度融合是构建新型工农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状况以及农村资金净流出且存量不足,亟需注入优质城市要素以激发乡村活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为新型城镇化挖掘了新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资本红利。未来,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处理好“四对关系”,重点是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小城镇为着力点构建新型工农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小城镇政府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实施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 ,小城镇政府应当干些什么 ,即职能如何科学定位?小城镇建设如何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特点的规律 ,切实转变小城镇政府的职能。行政学原理认为 ,国家是一种“公共权力”。这启示我们 ,小城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级政府 ,其政府权力也应当限定在“公共权力”这一范围内。小城镇政府合理权力的界定 ,是看其所行使的权力是否适应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 ,凡是社会和城镇居民能做 ,而且能比政府做…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过程中的逆城市化回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峰  罗静 《理论导刊》2005,(4):31-32
逆城市化的过程首先表现为个别优秀的城市要素跳出城市,随着高收入人群离开城市,他们会带走一部分最有价值的城市市场,经济活动中心也会随着高收入居住地点的改变进入农村,引导高效资源和劳动力向农村移动。产业、资源、劳动力在农村的结合,将导致农村经济及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农村有了更多的城市的性质。城市化及其相伴而来的逆城市化最终会造成一种新的城乡一元化社会。  相似文献   

11.
叶雷 《党政论坛》2010,(22):9-9
继“逃离北上广”风潮之后,最近在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区域的浙江省,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的57.7万人降到了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甚至还出现了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现象,于是“逆城市化”又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费孝通教授追随着人民的改革实践,连续深入苏南、苏北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变化规律。这正是他在小城镇问题上能不断提出创见的原因所在。 这篇《小城镇 新开拓》是费老去南京、镇江、扬州进行追踪考察后所写的新篇。费老从分析这个被称为“银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新趋势中,看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社会经济对乡镇工业发展的延扩和辐射作用。明确提出:江苏省的乡镇工业从总体上已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其重要的标志是趋向智力密集和技术密集发展。因此农村可能出现劳力第二次剩余,一些市、县出现兴办第三产业的队伍,就是一个讯号。他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大地上出现农副业、乡镇工业与城市经济交融的新势头,勾画出大中城市、小城镇、农村联成一体的蓝图。 基于上述论点,费老针对区域经济由封闭趋于开放,逐步走向协调发展的问题,对乡镇工业内部如何实行改革,逐步形成“规模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培养开发乡镇企业人才、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以及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等颇有新意的见解。这对乡镇工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布局、产业布局与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发展的三大主题,三者的优劣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成败。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市级中心——副中心——组团中心”和产业布局的“一带四区九基地”的构想形成以后,城市管理体制问题就成为深圳市面临的新课题。为落实深圳市“二大中心——五大副中心——八大组团”的构想,深圳市先后在2007年和2009年分别成立了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  相似文献   

14.
其漫无边际的“摊大饼”所带来的资源浪费越来越多受到专家质疑。洛杉矶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城市,其城市结构包括一些中心大城市和围绕其四周的数十个小城镇。居民住宅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单层或双层房屋,很少有集中居住的高层公寓,居民出行严重依赖私家汽车。这种城市布局的特点曾对美国许多城市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中国的根本问题。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乡村政治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改变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坚定不移地减轻农民负担;适应农民增收需要,实施更加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农民收入新增长点;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性的讨论伴随着乡村发展的政策调整。从乡镇企业的淡出到乡村振兴的政策转变,中国乡村走上了与城市不同的产业、空间与人口的发展道路。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都市圈的扩张,作为论证乡村内在结构合理性的乡村性定义,日益显示出不平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特征。一些地方推出的诸如乡村旅游等措施不过体现为将乡村整体包装为一种产品的政策努力,这种努力无法与城市化、工业化、规模化经营、资本下乡等众所周知的产业化路径兼容。立足“三生空间”的乡村考察可以发现,从城乡平等的角度,城市性与乡村性并不冲突,中国乡村性重构需要建立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之下,建立在基于权利平等的人口迁移进程中。基于“三生空间”和城市权利的理论贡献,中国乡村性的概念需要直面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成就,从而为城乡融合提供知识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凝炼城市价值观,形成城市文化发展的价值共识,营造城市文化发展的精神家园。将“诚信”作为城市倡导的价值取向,必将推动城市文化更加健康发展,提高城市人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8.
积极发展小城镇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张君辉小城镇是指建制镇,包括县城、县属镇和农村中心镇,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镇。小城镇是我国城市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多、分布广,在全国形成星罗棋布的网络格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发展小城镇,对于加快我...  相似文献   

19.
乡村性伴随着乡村本质的理论反思,以空间、产业和身份三要素的扩展为表征,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双重交织中动态演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与市场共同展开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形象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对新时代乡村性的理解的一些偏误,产生了脱离乡村尺度对乡村进行主观构建和想象强加的系列行为,带来了乡村空间建设失真、产业利益分配错位以及乡村主体权利缺失的新困境,乡村性在积极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反而进一步流失。乡村性概念的重塑,纠正了乡村建设中乡村“他者”对乡村社会的叙事偏差,回答了乡村振兴“为谁而兴”的根本性追问,成为乡村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20.
市领导县体制利用行政手段集聚经济资源,培育经济增长极核,有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发展,但也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为矫正“城市偏向”政策的负面影响,我国有必要实施“次级城市”发展战略,推进市县分治改革,实行以县为主统筹城乡关系,利用城镇体系带动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