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应对能力,是当今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把握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的关系,分析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网络舆情的积极意义,指出了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并建议政府从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构建强力保障机制、建立网络舆情联动应急创新机制3个方面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社会已经跨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使网络舆情爆炸性发展,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新闻出现在网络上。网络舆情一方面有利于公众意见的顺畅表达,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反映着人心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与社会局势发展。因此,公安机关应顺应当前自媒体时代潮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以改善公安机关的社会形象、加强公安机关社会影响力。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顺应时势,在国内率先开通了官方微博"@平安肇庆",并积极运用微博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成为全国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4.
薛琴 《警察技术》2009,(6):16-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日趋复杂,甚至有时成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加强公安机关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为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文章阐述了网络舆情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网络舆情发展规律,提出了公安机关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已有研究及其成果: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机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及意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实现方法及策略等;分析了既有研究的不足:缺乏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和就现存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展望了今后研究走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借鉴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系统地从引导意识、事前引导、引导工作管理、引导保障等方面发现制约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依然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狠抓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教育、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防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才能在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方面一步到位,促进校园网络环境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环境下网络热点极易被"点燃",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敏感性,复杂难控等特点。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化解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当前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存在互联网宣传力度不够、正面回应慢、初期引导失当、依法查处少等不足。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要做到预知、预防和预处:加强舆情巡查,提前预警报警;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依法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监测手段的滞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网络舆情监测评价的效果和引导作用的发挥。因此,相关部门要立足于网络舆情监测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创新监测视角和监测内容,促进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升级;从更新监测内容、建立危机事件大数据库、舆情预案大数据等方面构建起协调一致的舆情预警系统,实现对网络舆情的预警处理,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呈现频发之势,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和规制。对于我国而言,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重视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倡导网民道德自律,注重网络舆情监控技术的研发和升级等等,才能有效提升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坚持"六个必须";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2,(10):93-93
曹伟、王华彪在《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网络时代环境下,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网络舆情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并加速其恶性发展,使其处理复杂化。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强化网络媒介管理;联合大众传媒,加强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试论涉警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忠 《公安研究》2011,(3):70-73,92
加强涉警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对于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积极研究和把握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努力寻求涉警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的新思路、新方法,建设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公安运行环境,形成驾驭涉警网络舆情的管控引导合力,健全应对舆情危机的分级管理机制,开拓展示正面形象的主流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13.
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坚持“六个必须”;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浅论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已成为公民表达诉求、抒发己见、监督权力的重要途径,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搜集社情民意、推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同时,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为保障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工作。当前网络舆情监控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文章分析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意义,探索了高校网路舆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彬 《长白学刊》2013,(4):44-46
网络舆情的溢出效应是指网络舆情不但对社会或其他公众产生所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现阶段反响最强烈的溢出效应就是网络反腐。溢出效应分为正溢出和负溢出效应两种,前者是指网络舆情对反腐产生的正面影响,而后者则是指负面影响。政府应正确分析网络舆情的溢出效应,利用网络舆情进行反腐工作,但网络反腐只是一种补充,解决腐败的关键还要靠制度。在网络反腐中,要加强网络的舆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反腐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净化舆论反腐环境。  相似文献   

17.
舆情     
《中国民政》2014,(8):7-7
<正>民政网络舆情分析(2014年7月)2014年7月1-31日,《中国民政》统计,涉及民政的网络舆情总共95564条。排名前三位的民政业务分别为:福利慈善、救灾减灾、社会救助,占到了舆情总量的59.3%。统计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民政业务所受的社会关注度。  相似文献   

18.
舆情     
《中国民政》2014,(7):7-7
民政网络舆情分析(2014年6月)2014年6月1日至6月30日,《中国民政》统计,涉及民政的网络舆情总共93537条。排名前三位的民政业务分别为:福利慈善、社会事务、社会救助,占到了舆情总量的54,5%.统计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民政业务所受的社会关注度。  相似文献   

19.
舆情     
《中国民政》2014,(9):7-7
<正>民政网络舆情分析(2014年8月)2014年8月1日至8月31日,《中国民政》统计,涉及民政的网络舆情总共130424条。排名前三位的民政业务分别为:救灾减灾、福利慈善、社会救助,占到了舆情总量的65.0%。统计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民政业务所受的社会关注度。  相似文献   

20.
舆情     
《中国民政》2014,(3):7-7
<正>民政网络舆情分析(2014年2月) 2014年2月1日至2月28日,《中国民政》统计,涉及民政的网络舆情总共91224条。排名前三位的民政业务分别为:福利慈善、社会救助、社会事务,占到了舆情总量的72.2%。统计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民政业务所受的社会关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