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红和朱山系亲姐弟。朱红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上,看中某法院拍卖的一套房产,但自己名下已有一套房产,为规避税费,她用弟弟朱山的名义报名参与竞买,并将保证金打入法院指定账户,竞买房产成功后,又将余款打入法院指定账户。朱山在办理完过户后,朱红提出自己要将该房产用于出租收取租金,朱山却提出房子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吴戈 《法治纵横》2014,(11):25-26
三人各说各有理,都觉得自己冤枉、自己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到底是善意取得?还是恶意转让?从2004年开始,这处只有67.56平方米的房产“三易其主”,因为它,人民法院已庭审多次,下达了3份判决,1份民事裁定书,至今仍然属于争议房产。5月5日,它的第三个“主人”,以“善意取得”为由,与其前两任房主在法庭上又一次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3.
宏剑  晓理 《公民与法治》2013,(11):18-20
很多人打官司是为了争遗产,可郑州一位九旬老太打官司,却是为了“强制”养女继承房产。原来,养女很孝顺,老人想让养女继承房产,不想遭到养女的婉拒,老人担心将来自己的亲生儿女和养女争房产,遂将养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养女继承全部房产。这真是一场幸福的官司,连主审法官都说,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听到朱金红这个名字,还是在去年9月份看中央电视台的《经济与法》栏目,发生在江苏南通的真实事件,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朱金红被亲生母亲唐美兰以“精神有病”为由送进了精神病院,竟是因为母亲想要获得她手中3套总价数百万元的房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汪华 《江淮法治》2008,(12):30-31
千百年来,农民都是本本分分地坚守在士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面的世界”似乎与他们无关。然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巨大的市场利益也让一些农家人无法“免俗”了。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一个农民.为了使自己的土地获得能出卖的使用权.竟相当“大手笔”地拿出143万元向土地、房产、建设部门工作人员行贿。在巨大的诱惑面前,相关部门的6名工作人员先后被拉下水,为她编织了非法卖地的“造假链”。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人看来。房介公司只是个二手房买卖的平台,为卖家发布信息,为买家办理手续,从中赚点“手续费”,做不出什么“大事”。广西广屋房产置换有限公司(下称广屋)总经理岑某及法定代表人黄某,就在这一行做成了大“事业”。他们诈骗房屋卖主买主的房款高达1300多万元。诈骗房产买卖单位2000多万元,用这些巨款做起自己的房产生意来。  相似文献   

7.
房产往往是老年人辛苦一生的最后财产,也是其养老的基本保障。然而,据某省司法部门统计,在老年人维权案例中,因房产被侵害的占九成以上。而其它方面,如老年人的赡养等问题,也大多与房产有关。即老年人就其房产,已经是“房”不胜防。那么,老年人该怎样看住自己的房产呢?  相似文献   

8.
年近40岁的张琦没有想到,不但原本恩爱美满的家庭被“小三”破坏了,连那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子也被丈夫王庆良以超低价卖给了“小三”的母亲武秀梅。满心愤怒的她一纸诉状将王庆良和武秀梅告上法庭,索要该房产。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中旬,南京一男子经过多轮谈判,在付出5万元现金以及大批珠宝后,终于按一女子要求与她离了婚。这位河南打工妹自2001年在老家离婚后来南京,7年间她与4名南京男子结婚,尔后又迅速离婚。通过“闪婚”。她先后分割了男方一辆宝马轿车,两套房产以及大批财物.价值数百万元。  相似文献   

10.
1月7日讯中原网-郑州日报报道:昨日,85岁的胡深兰(化名)老太太来到金水区148法律服务所.请求帮她打官司解决继子逼迫自己离婚的问题。据该所主任杨保旗说。这是他近半年多接手的第15起再婚老人离婚案,他认为,子女棒打再婚“鸳鸯”.大多原因是因为房产。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农民都是本本分分地坚守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面的世界”似乎与他们无关:然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巨大的市场利益也让一些农家人无法“免俗”了。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一名农民,为了使自己的土地获得能出卖的使用权,竟相当“大手笔”地拿出143万元向土地、房产、建设部门工作人员行贿。在巨大的诱惑面前,6名公务人员先后被拉下水,编织了她非法卖地的“造假链”。  相似文献   

12.
金凤 《江淮法治》2013,(14):42-43
她知道,妈妈虽然走了,但却给她自己留下了一份最好的礼物,那就是一群她也许从未见过面,但却依然爱她的“豆爸”“豆妈”们。  相似文献   

13.
一个区的国土局局长,论级别仅是一个科级千部。但她的能量和胃口却大得惊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她把自身资源和手中掌握的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私卖他人房产,骗取拆迁补偿款、受贿等并不高明的手段,疯狂敛财1亿多元。罗亚平以“级别最低、贪污数额最大、敛财手段最恶劣”,被民众讥之为“三最”女巨贪。  相似文献   

14.
珍贵的小红花 从女儿圆圆4岁起,我给她弄了一个小本,专门记她做的好事。小本不大,每页只记一件事。所记事情都很简单,基本只有几个字,例如“收好玩具”、“扔垃圾”、“自己编故事”、“晚上独自去厨房开灯拿牙签”、“学会认钟表”等。每页都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这就是给她的奖励。我们把小本叫做“记功簿”。我发现每次给圆圆“记功”时,她都非常高兴。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数数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15.
兰兰 《法制与社会》2011,(14):46-47
她爱他,爱到了极致,可他却不爱她。为了得到他,她使尽了手段,最后,为了让他与女友分手,她给自己“换”了一张情敌的脸,并设计陷害情敌。绝望中,一场悲剧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浙江台州目前曝出法院与拍卖方“四六分成”的奇事。 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拍卖公司公开拍卖台州市东路桥大道33号西边黄金地段近140平方米房产。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法院委托的拍卖也能有假。当与该房产相邻的电子化工公司依据一纸法院入档的“通道协议”,把当事人应美娟依法拍得的房产变成了“通道”的时候,作为房产所有人的应美娟毫无办法。  相似文献   

17.
杨克元 《检察风云》2011,(20):56-57
养老靠儿子还是靠房子?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儿防老”的传统做法面临考验,而“以房养老”的观念正在悄然兴起。以房养老,就是老年人将自己的房产转让后获得资金,然后委托养老机构养老送终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武淮  王梓 《法制与经济》2004,(10):28-31
她是一名英姿飒爽、受人尊重的“女警花”。因容貌出众、业务能力强,她曾两度成为某知名公安杂志的封面人物。一个“黑社会”老板抓住了她“虚荣”的致命之处,将她包养,诱她染上毒瘾,又将她抛弃……毒品吞噬了她的灵魂。为筹集毒资,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召集三陪小姐等人敲诈勒索,乃至被逐出公安队伍。在一次缉毒行动中,她为逃避抓捕跳楼自杀未遂。2004年6月,她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警花”凋谢了……  相似文献   

19.
肖严华 《检察风云》2014,(19):36-37
“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房主去世后,该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  相似文献   

20.
南京新源药业公司法务专员章慧应聘试用两个月就怀孕了,公司递给她一张《试用期解聘通知书》,理由是章慧不能及时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要是不愿走人,工资降到1200元。章慧知道公司不愿高薪养“闲人”,但她认为,在试用期,公司也无权在自己怀孕期间辞退她,于是,她不顾领导的阻挠,每天都“赖”在办公室“上班”,并抓住时机留下证据,然后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