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德是领导干部在其权力活动实践中应予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官德失范的行为是自律性道德滑坡和制度性监管缺位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以现代化为诉求的制度安排,"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综合性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机制,单位体制所内生的制度性特质是"后单位社会"扭曲的政绩观、自利性倾向凸显、权力寻租现象频发等官德异化行为的一种制度性力量。因此,在构建新型官德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清晰地意识到此过程需要克服单位制度的巨大惯性和变革形态的制约作用,加强单位内部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推进行政执行的科学化、完善行政监管的制度化等方式,以协同改进新时期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市场准入政策执行呈现网络化特征,博弈和网络结构是理解政策执行的重要路径。我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社会交易平台市场准入政策在执行中基于政府上下级之间、社会交易平台与政府交易平台之间、社会交易平台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分别构建了管理主导型、业务主导型、监督主导型政策网络。在管理主导型政策网络中,政府拥有的较强网络权力和行政权力,是推动政策执行的关键力量;在业务主导型政策网络中,政府虽然也具有较强的网络权力和行政权力,但是社会交易平台的服务优势和逐利动机为政企合作提供了条件;在监督主导型政策网络中,监督部门拥有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威。因此,有效推动模糊性市场准入政策执行的路径与机制有三种:一是在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构建管理主导型政策网络,同时充分发挥管理机制效应以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二是在政企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构建业务主导型政策网络,同时充分释放合作机制效能以带动政策执行;三是在强监督的推动下构建监督主导型政策网络,同时充分发挥监督机制效应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3.
完善政府采购的法律监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采购法律监督机制是实现政府采购良好运行的保障.尽管政府采购法等对政府采购设置了多种监督,初步构建起政府采购法律监督机制,但其监督效果不彰,滥用行政权力、寻租腐败、侵害供应商权益等仍然难以杜绝.  相似文献   

4.
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寻租风险,主要在需求确定环节、评标定标环节、采购方式选择环节、信息发布环节、履约验收环节、采购人委托代理机构环节易发多发.政府采购的寻租行为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和信誉.权力的腐蚀性是寻租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政府采购制度的缺陷是产生寻租风险的客观条件,政府采购人员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利益驱动是寻租风险的内在动机,政府采购中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产生寻租风险的诱导因素.防控政府采购寻租风险,需要加快政府采购的法制建设,建立全方位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切断寻租风险产生的源头,构建腐败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关键在于完善监督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政策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的效率,而政策执行的效率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监督机制的健全与否对政策执行的效率至关重要。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政策执行效率,其关键应从增强政策执行活动的透明度、保证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地位、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以及落实和健全各项社会监督制度等方面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的廉政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大宗物资采购、工程项目管理、后勤服务合作企业选择、门面房招租等经济活动领域和后勤干部选拔任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专项管理过程中。腐败形式主要有权力寻租、打"擦边球"、集体"公贿"等。体制机制改革的不彻底、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执行不力、监督软弱、惩处不到位等因素是高校后勤领域制度反腐建设的主要制约瓶颈。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加强执行力度,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多管齐下,强化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等措施构建高校后勤制度反腐的长效机制,保障后勤系统的规范、健康、廉洁运行。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行政调解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被广泛运用.而警察行政调解是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警察行政执法活动的重要形式.警察行政调解在公安机关诸多强制、命令的行政行为方式中,以其非强制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服务社会的职能.但警察行政调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调解范围和规范的调解程序,而且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在对警察行政调解的执行上监督机制规定得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对警察行政调解的范围、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以引起理论界与实践中的重视,并予以广泛研究与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8.
丁欣雨 《行政论坛》2009,16(1):33-36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和核心目标.但在现实中,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此目标,因为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种衍生物,那就是"租".寻租行为对特殊利益的争夺损害了公共利益,导致了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寻租理论的意义在于倡导避免浪费性寻租的政策,因而我们不仅要知道寻租行为的后果,还要知道寻租行为是怎样影响公共政策偏离的,进而实现遏制寻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权力监督可以分为同体监督与异体监督,两者各有优劣,缺一不可.我国现行的权力监督机制中存在同体监督太软、异体监督太虚等弊端和问题.为提高权力运作效率,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权力监督机制,通过同体监督异体化、异体监督实体化的改革,力求达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0.
在宁波市审批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削减审批事项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审批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审改)是如何展开的,有哪些变量影响审改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失败,这些变量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宁波市审改的政策过程分析,运用执行结构转换理论,对宁波市审改政策的执行过程进行了解释.认为审改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结构不断转换的过程.在审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改革决策团体和执行团体之间是权力互动的.执行结构转换和权力互动过程是影响审改政策执行成败的因素.在宁波市审改的案例中,削减审批事项的执行结构从"有限分权"模式开始,逐渐向"有限分权与关系主导互动"模式转换;在规范政府行为时,政策执行结构又从"有限分权与关系主导互动"模式开始,逐渐向新的"有限分权"模式转换.在不同的执行结构模式下,审改决策团体和执行团体运用各自的权力资源讨价还价、策略互动的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影响到审改政策的执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的中国政商关系一直受到政府权力边界不清晰产生的影响。公共组织自我赋权的轻易性导致权力过多过滥,进而带来寻租行为高发,是扭曲政商关系的重要原因;公共组织的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绑定"并凌驾于其上,使权力的清理愈加困难。因此,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理不必要的行政权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同时建立更为严格的权力设定程序和权力退出机制,是从"不敢腐"向"不能腐"迈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相关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农民的增收减负问题,一直是公共政策的重点.很多农民增收的相关政策在制定之初是科学、合理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与预期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出台的农民增收相关政策可分为三类:一是加强政府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二是拓宽收入来源、保障农民利益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农民增收相关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执行环境不完善,政策的延续性欠缺;信息传递不通畅,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执行主体素质低,政策执行缺少监督机制;农民参与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的程度不够.促进农民增收相关政策有效执行,要努力做到严把政策制定关,强化政策执行的效果,完善政策执行的评价机制,加强对政策有效执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腐败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其性质是一种寻租活动。“寻租”是指人类社会中追求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活动。寻租活动的危害主要有:权力的滥用和腐化;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社会成员是非价值传统观和对政府合法性认同感的丧失。寻租从本质上说是权力寻租行为。在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制度“真空”的存在是权力寻租的主要根源。因此,遏制寻租腐败源头的根本措施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行政执行"中梗阻"是指行政执行的过程当中,处于中间层级的行政执行主体由于某些原因的存在,被动、消极、低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甚至故意影响和阻挠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行为,从而导致公共政策执行不畅,难以实现政策目标,其存在破坏了社会软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其本质就是社会组织的评估,由于其评估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效率性,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在分析第三方评估实施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政府维度、第三方维度和社会公众维度加以治理,分别是:完善第三方评估法律法规,实现政务公开,转变行政执行者的观念;提升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性,科学化水平和评估能力;提高第三方评估的社会认同度和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15.
“寻租”现象析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学界称之为“寻租”现象蔓延的问题。“寻租”即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家常常使用这个词,已为我国理论界所接受。“寻租”之“租”,拟指权力的“租金”。这种权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出让制度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四种出让方式均易引发诸多弊端、土地出让过程缺乏有效监管以及出让金制度不完善四大缺陷。反映到具体实践中,则突出表现为城市土地出让过程中的权力寻租、"土地财政"、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土地出让行为、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加强土地领域廉政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城市土地出让制度,使之更加适应城市化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运用权威性和强制性的国家公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机关内部事务的行为。众所周知,倘若行政权力运用不当,极有可能侵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孟德斯鸠曾经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汉密尔顿等人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3)
在国务院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长沙市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采取了全面优化群众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等实践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行政审批服务。在肯定既有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改革还存在诸如行政审批服务存在缺陷、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失范和审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以走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与健全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共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公务员是社会公共权力的集中执掌者,因而必须加强对公务员的廉政监督。在这里所讲的公务员,不单指狭义上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且也包括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如人大)、人民团体、检察院和法院系统等的工作人员。实践证明,强化廉政监督,是防止公务员利用权力寻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抽象行政行为是世界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手段。我国目前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制度看似完备实际上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自我监督的局限性。司法审查与举行听证相结合是构建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的理想模式。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不仅能充分实现国家权力制约机制的平衡状态,而且符合现实的要求和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听证程序利于事前防范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发生,克服行政行为在制定过程中民主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