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莆田仙游县度尾镇中峰村,有一位87岁的老人特别受人敬重。这位老人膝下已是儿孙满堂,本可以安享晚年,但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现在仍在当地一家食品企业打工赚钱,并且在5年多的时间里,共捐资近十二万元,受助学生和群众达四百多人。这位老人叫黄文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乐观地表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他想一直打工到90岁,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31日,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告别厅里哀乐低回,上百人怀着敬重的心情前来对一位85岁老人作最后的告别。追悼会一开完,老人81岁的妻子就带领6个子女,按照老人生前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全部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位已经离世的老人就是上海百联集团离休干部杨玉凤。虽然杨老去世已经快一年了,他无私助人的感人事迹还在社区里传颂,他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人们依然在无尽地怀念着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3.
八旬老人打赢一百三十场官司浙江海宁市许村镇孙桥村的80岁老农张耕云,65岁时开始自学法律,15年下来,帮别人打了130多场官司,而且场场皆赢,一时被当地人称为“奇人”。这位老人有六大本发黄的纸质剪贴本,这是他从自学法律始,在各种报刊上剪下来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文和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开江县光荣院85岁高龄老人邓海舟,系开江县梅家乡交易山村人,1993年1月4日晚上10点死亡,第二天凌晨3点3O分又活了过来,死而复生且现在身体健康。笔者去采访这位有幸阴转阳世的老人时,光荣院的孤寡老人全都围了过来,对岁的杨文华老人说:“他呀,这个老不死的,害得我们为他穿寿衣、寿鞋,脸色灰白,全身冰冷,硬邦邦的,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把他穿好,又从楼上卧室弄到楼下停产房,全都为他伤心。”75岁的王思福老人说:“他一生视酒如命,常用干辣椒面下酒,每天都要喝一斤多,不吃肥肉和干饭,包括过年过节他都只吃稀饭。生前我…  相似文献   

5.
吴坚 《今日浙江》2009,(12):46-48
尽管离职多年,但翟翕武每周总要有这么一两天,到省政府一号楼的一间专用办公室,看看文件,灵灵信息。6月11日,翟翕武应记者约访,一早就来到这里,和记者聊他在解放初期经历的一些旧事。这位94岁的老人,腰杆笔直,思路清晰,60年前的风云岁月,在脑子里盛放得井井有条,从政、战争、进城、创业,不时会有一些鲜活的细节,从老人双手的比划中,披着万里征尘跳到我的面前。从他的叙述中,可以依稀看见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从赢得战争,到最终赢得国富民安。  相似文献   

6.
人物忘     
邵逸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1月7日,107岁的香港大慈善家、影视业大亨邵逸夫先生辞世后,人们纷纷感念这位老人对教育和公益事业的贡献。网上流传的那幅“逸夫楼”分布图,红点密密麻麻遍布全国,彰显着这位老人的传奇一生。邵逸夫十几岁随兄闯南洋,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著名的邵氏兄弟公司几乎是中国近代文化产业的奠基者,也被认为是华人精神的里程碑。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他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帝国。然而,他没有选择自己的奢侈生活,  相似文献   

7.
这是1992年的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山东省莱阳市高格庄镇张家泊子村,村里的人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这时远处有一辆汽车向村里缓缓驶来,村里的老少都围了过来,好奇地想看看到底来了什么人。汽车在一座老屋前停下,从车里走下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灰白的头发,却神情肃然地在老屋前站了片刻,望着眼前的一切,眼中噙满了泪水。突然他跪下了,他就这样跪着一步一步地挪到了老屋前的门口,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围观的村里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位老人就是从台北起飞,取道香港,第一次回到阔别45年的…  相似文献   

8.
每天早晨,在锦州市凌河区松坡里188-74号楼的楼口,总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从里面走出来,在自己的大信箱里取出大叠大叠的报纸和杂志,然后把这些报刊抱到屋子里去,专心致志读着这些文字——这位老人阅读的目的并不在于了解天下的大小事情,而是给这些报刊挑错。人们很难想到,就是这位不起眼的老人,已经坚持为包括《人民日报人《光明日报》在内的几十家报刊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台、电视台挑错达20多年之久,从他手中邮走的挑错稿件字数已过卯万字之多!他就是被人誉为“挑错大王”的许正元。发现报刊、电视、电台…  相似文献   

9.
1994年12月26日清晨,一位年近花甲、面容清瘦的人来到湖北谷城县黄贩乡民政办公室,手捧存折和1000元现金,要求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民政办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老人,当民政办的同志问起老人为什么会主动上门投保时,不想老人却声泪俱下,他经风霜的脸抽搐了起来,接着,他讲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这位老人名叫黄宗发,现年58岁,是一位老退伍军人,共产党员,黄贩村五组村民。他虽有两个已成家的儿子,却谁都不愿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孤苦伶汀的老人欲哭无泪,倔犟的脾气使他强撑起身子单独过活,然而年岁却不饶人。去年黄宗发老人不…  相似文献   

10.
2013年9月16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综合减灾与应急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召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现在会议的现场,这位脸上总是挂着笑意、和蔼可亲的老人,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曾经,他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目前发展壮大的全部过程;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他,  相似文献   

11.
子荷 《中国减灾》2009,(12):38-39
白芳礼,一位有着不平凡事迹的平凡老人,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车的老人白芳礼,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省南江县下两区高桥街,住着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叫周绍华,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位如今看上去很平常的老人,与中共地下党人交往甚笃,做了大量秘密工作,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马列是一位十分可亲的长者,他朴素文雅,脸上总洋溢着慈祥的笑容。他曾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长达15年之久。近日,马列来驻马店市调研,我们有幸见到了这位已79岁的老人。  相似文献   

14.
“咱们在这就像树上呆着的鸟儿,爱上哪棵树上哪棵树。不像上敬老院的,他们呀,算是成了关在笼子里的鸟儿。”郭增培老人摇摇头,开始感慨他拥有的自由,这位老人赖以栖息的“大树”便是位于北京东直门地铁口的北新仓胡同,这个胡同已有50多年的历史。每到夏日的傍晚,郭增培老人便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摇着蒲扇,挪到北新仓胡同口,在这附近闲逛的是他相处了几十年的老朋友,许多朋友同他一样已到了耄耋之年。北新仓胡同有几百位像郭增培这样的老人,他们过着与郭老人相似的简单的生活,他们活动的场所也是大体一致的,早晨到鸟市溜溜鸟,中午…  相似文献   

15.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9岁的宋扬高中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在到达伦敦的第三天,不熟悉路的他坐错了地铁,茫然地坐在长椅上,望着眼前人来人往,一个老人走了过来,坐在他身旁,微笑着与他攀谈。聊了一阵,老人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这位老人名叫汉斯,独身一人居住在一个4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房子位于伦敦西区,泰晤士河畔,风景优美。老人疏于打理生活,总靠超市的冷食凑合着吃饭。经过交谈宋扬得知,汉斯1933年生于瑞士,40年前离开家乡,去过很多国家,做过汽车销售和电器修理工,后来定居英国,终身未婚。如今早已退休的他,一只耳朵失聪,腿脚也不是很灵便。但老人喜欢自由的生活,执意不去政府安排的养老机构,自己艰难而孤独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17.
石洁 《人大论坛》2010,(5):38-38
3月24日下午,记者从贵州省人大机关党建扶贫工作经验座谈会上了解到,有一位叫姜明的96岁老人用个人积攒的10万元钱捐给了省人大机关的党建扶贫定向帮扶点——兴仁县民建乡民建中学,用于该校学生食堂的新建,老人还因此被聘为“春晖使者”。是什么让这位已年逾九旬的老人还如此关注教育?为此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18.
赵慕鹤4年前拿到硕士学位,前年他的书法作品被送进大英图书馆,数月前他还出了一本自传。如果不是他手背上密布的褐色斑点泄露了岁月痕迹,人们很难想到,这位台湾老人已经102岁了。  相似文献   

19.
从纱厂学徒到抗日战士,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经济建设的快车,从位高权重的副部级领导到独树一帜的财经理论家、教育家,他俯首奉献、淡定豁达。92岁并非高龄,因为他有一颗永远年轻赤诚的心。虽然一生写满传奇,但回眸身后的路,许多辉煌的过去他没有兴趣回忆,他喜欢思考未来。一谈到中国经济当前的热点话题,这位老人就会忘记岁月留给他的沧桑,激情满怀、滔滔不绝。他就是许毅。  相似文献   

20.
李愚 《传承》2008,(23):52-52
英国剑桥郡威奇福德市88岁的老人约翰·劳伊的晚年生活无疑是另类而有趣的。这位老人79岁那年开始学跳芭蕾舞,目前是"灯之舞剧团"的一名演员。前不久,他在英国伊利市的马汀斯剧院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