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到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一直以来,公安作为国家的专政工具,围绕着高度集权的政府行使专政与社会管理,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承担着管控的职能。随着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公安行政也面临着服务转型,尤其是社区警务,必须以服务社区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公安群众工作综合体”将社区警务嵌入社区生活,为社区警务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推动了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区警务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好社区警务,发挥其最大的效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密切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非常重要而又难巨的任务。本文认真分析县级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建设实际,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需要,深刻分析新形势下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因素,客观提出了推动社区警务建设要树立正确的社区警务理念,要大胆改革陈旧的公安工作模式,要保持工作整体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社会管理模式,为社会治安管理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社区警务的改革创新打造了全新的模板,为社区警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对增强治安防控力量,开展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以成都市为例,阐述了网格化管理在地方社区警务中的运行情况,剖析了当前成都市网格化管理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瓶颈。最后以问题为导向,从创新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将网格化管理更好地嵌入社区警务;以社区警务工作站为依托推动合室办公,强化社区民警对网格员的管理和考核;以公安改革推动警力下沉,不断夯实社区警务基础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为社区警务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做好新时代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成都市加快网格力量整合,进一步完善"一区一警"制度,深入推动"1+3+N",警力最大限度地融入社区治理,有效地提升了社会面管控水平,实现了社会治安防范由公安唱独角向社会综合治理转变,这一探索与"枫桥经验"内在契合。在此启发下,探索新时代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的路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创新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将网格化管理更好地嵌入社区警务;二是以社区警务工作站为依托推动合室办公,强化社区民警对网格员的管理和考核;三是以公安改革推动警力下沉,不断夯实社区警务基础。  相似文献   

5.
构建与新型社区管理相匹配的社区警务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的动力来自政府与社区、政府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有助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拓宽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路子,从而提高对社区治安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社区建设的动力来自政府与社区、政府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有助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拓宽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路子,从而提高对社区治安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社区警务建设是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控制社会治安能力的重要战略。传统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社区群众的新期待,也无法适应社会治理新的价值诉求。公安机关应当以智慧公安建设为依托,从完善社区警务顶层设计、健全智慧社区警务机制、夯实合作根基提升合作效能、构建警社合作可持续发展路径等方面,探索构建社区警务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区警务是西方警界近几年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它是将警务工作立足社区,以社区为出发点,并与社会密切合作的一种警察工作方式。社区警务的实质内涵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战略,“群众参与警务的管理”,“打击与服务职能并重”等几个方面。对治理社会环境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型警务改革方式,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警务化工作向一个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区警务建设是公安机关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工作,是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公安机关推动和深化社区警务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公安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坚持社区警务活动与民生、民意紧密结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社区警务战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治安工作方针、公安工作由管理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的公安改革,要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教学要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做好社区群众工作的能力,强化实战训练。  相似文献   

11.
法治国家现代警察制度改革的创新,重点是警务理念改革的创新和警力运作体制创新。警务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互动"转变;由"粗放随意"向"严格规范"转变。警务改革就是民主警务与服务群众的警务改革,同时又是公安管理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对我国现今有影响的四次警务改革进行学理分析,进而找到我国社区警务发展中基层警力不足、机关组织内部臃肿的现实问题。对社区警务理念重构进行理性分析;警务扁平化理念、警力下沉理念、英国警务改革问责投诉机制的研究引入,对指导我国新一轮的警务改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新兴科技的涌现及对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追求,社区警务在警力质量、警力数量、基础设施、考核体系、防控机制等方面的缺陷日益凸显,钳制了社区警务应有功能的发挥。为突破现有阻力因素,社区警务应扎根群众立足服务意识建设、依靠科技组建防控体系建设、固本培元优化社区警务内部建设,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社区警务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的"神经末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原点,更是社区警务的着力点。社区警务制度的实践与发展,需要培育、引导、扶持社区居民与组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合作参与,群防群治"的社区自治格局,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微警务"是一种创新型警务模式,是传统警务模式的延伸,是在信息化时代与公安机关创新工作机制下的产物。在公安机关实战工作中,"微警务"在社会治理、服务群众、队伍管理、打击犯罪、舆情管控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将"微警务"平台建设成为一个打通警察公共关系的新渠道、开展群防群治的新阵地、服务公安实战的新平台、开辟公安宣传的新媒介、展示立体防控的新亮点,为提升新媒体时代的警务工作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传统的警务活动方式在某些方面已经呈现出无法很好适应的情况,警力的不足也制约着警务工作的开展。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对公安工作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为公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警务实战化的有力融合、服务群众和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方面。以此推动新型警务,提升核心战斗力,基础信息化建设将引领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催生新一轮的警务变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入二维码技术开展公安管理创新,构建"二维码警务"有助于警务模式转型升级、破解警务机制的瓶颈难题和建立"数据牵引"的现代警务模式。当前各地公安机关在治安、交通安全、公安证件、涉案财物、保密、会议管理等诸多方面"试水"应用警用二维码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构建"二维码警务"是一项新事物,需要不断创新:创新工作思维、建立数据平台、深化数据治理和谋定攻坚方向等,进一步推动警务工作的科学发展,更好地为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传统的警务活动方式在某些方面已经呈现出无法很好适应的情况,警力的不足也制约着警务工作的开展。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对公安工作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为公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警务实战化的有力融合、服务群众和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方面。以此推动新型警务,提升核心战斗力,基础信息化建设将引领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催生新一轮的警务变革。  相似文献   

18.
警务管理创新是一场深刻的警务改革,是首都公安机关应对动态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日益复杂社会治安形势、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元的公共安全服务需要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创新警务管理,必须深刻理解警务管理基本内涵,大力推进公安管理体制变革、优化警务运行机制、坚持队伍的科学管理,以适应社会形势和潮流发展,有效保障首都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公安微博作为公安机关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新平台,不仅在推行警务工作、警务公开方面起到作用,更在公安机关网上群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维护稳定的新手段、打击犯罪的新阵地、警民沟通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渠道。公安微博目前存在的缺乏管理规范、角色定位有偏差、内容发布主观随意、交流互动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尽快修正。  相似文献   

20.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进一步做好公安群众工作,是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而永恒的课题。对山东省部分地区公安群众工作情况进行的调研显示,新时期公安机关围绕着执法、管理、服务、合作四个领域做了大量群众工作,群众的公平感、安宁感、满意度、参与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受到挑战。以公共治理理论为基础、以警务社会化为核心理念推进警民关系建设,开创了公安群众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