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在变!这是当今时代人们的强烈感受,也是各国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焦点。东西方关系的实质性缓和、军备竞赛意义的衰减、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新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经济实力的上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所有这些,汇成了当代国际生活中的主导潮向。面对新形势下的世界发展大趋势,各个国家,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国,都在纷纷调整内外政策,修定未来发展计划。以经济实力为主体的综合国力竞争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大国发展战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1999年10月11—15日,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研究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了题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共50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共收到21篇论文和一个国际形势研究报告。在为期四天半的会议讨论中,与会代表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专题——科索沃问题及其影响、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的走向、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以及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展开了广泛的、深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的新形势与中国大国外交战略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索沃战争以来,国内不少报刊发表了许多关于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的文章,形成了声势较大的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大讨论,其中不少文章很有见解富于启发,但其中也有不少观点实在不敢苟同。现将本人若干思考发表以下,以期引起讨论的深入。 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面临六大挑战,21世纪初的中国应实行大国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4.
1996年8月14日——16日,“中国与世界:面向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文化传播研究所和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传播学院共同主办,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美国中国传播学学会协办。  相似文献   

5.
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海洋能源区域合作和共同开发、维护海上能源通道稳定与安全,也有助于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最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回应大周边地区对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的期待,拓展中国特色的能源外交,实施大周边能源外交战略,为区域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与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合作开发海洋油气和海洋新能源,推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能源投资贸易便利化,在实现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构建基于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区域和国际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的中日关系也正处于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如何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带入下一世纪,这是摆在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为契机,199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首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访问了日本,双方宣布“面向21世纪,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对新世纪中日关系的一个明确定位。如何保障实行和切实发展上述双边  相似文献   

7.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8.
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对外战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对外交往的全局性谋略和指导.当一个崭新的21世纪呈现在世人眼前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刚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新中国的外交也已经历了50年的惊涛骇浪.在这50年中,中国的对外战略始终以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保持着内在的连续性;同时我国的对外战略也在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在这跨世纪的特殊历史时刻,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将中国外交放在整个国际体系中去研究,从世界与中国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回顾和总结50年来新中国对外战略的抉择,对于我们认真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展望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总体走向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国际军控曾取得一定进展,参 加国日益增多,有效性不断增强。近年来,由于美国坚持追求单边绝对安全、坚持发展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使大国间互不信任加深,国际军控进程严重受阻。21世纪初,由于国际形势骤变,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国际军控将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周边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在中国周边外交思想继承性发展、中国实力增长迅速、周边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需求强劲和域外大国战略重心转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发展迅速,并呈现出伙伴关系网络快速发展、中国国际责任意识增强、以经济合作为主和注重项目优先的特点。然而,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面临中国海外利益扩大与保护能力不足、不对称结构下的认知差异扩大、领海主权争端激化、域外大国干预和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需要把握形势,主动应对,强化合作共赢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推进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阶段性质变",开始进入制度完善和内涵提高的新境界;从21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正在"触底反弹"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空中加油";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多极格局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以前的十来年,被中国官方定位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一个上升中的大国,中国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和霸权更替的经验已经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国运,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的增长,也取决于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和互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要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事关世界的走向和人类的命运,是当代国际政治最关键的问题,为人们最关注,也最有分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7月访问俄罗斯时同普京总统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鲜明地、系统地表达了双方的共同立场.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之后,大国关系的调整一直在不停地进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不确定态势,但人们注意到,进入1996年以来,各大国之间调整战略关系的行动更趋加快。其中,今年4月24日至2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行应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尤为举世瞩目:25日,两国首脑就建立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不断扩大两  相似文献   

15.
萧虎 《当代世界》2010,(2):11-12,18
21世纪头十年,国际形势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其主要特征是美国软硬实力双双走向弱化,引发各种国际政治思潮风生水起。总的看,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趋向衰落,发展模式多样性、世界多极化主张受到更多追捧,中国模式和中国地位被广泛推崇。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头20年,将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目前我国已经提前走完了前两步,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飞跃,目前正在为实现第三步战略设想而努力,即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举办的题为"21世纪的中国"大型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前景这个问题进行研讨.卢森堡前首相、前欧州议会议长雅克·桑特尔博士认为:中国同欧洲、同世界的关系,在未来几年中将有一个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大国兴衰及其霸权更替或转移一直是西方国际政治的中心课题。美国将在"去单极霸权",进而"去霸权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普通世界大国,欧洲将继续内部的"非霸权化"与对外被迫率先开始的"去霸权化",最关键的是中国、印度为代表的"非霸权化"大国群体的和平崛起,而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21世纪将既没有长盛不衰的美国和西方霸权,也不会出现新的霸权挑战、更替与转移,将是一个霸权终结的世纪。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从未有过现代意义的大国战略。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对外战略触及范围十分有限。近现代的中国是弱国,居于主流体系之外,因而在国际体系中不是大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曾长期是一个弱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确立的顺应冷战后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新的国际战略。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当今中国国际战略的主要的制定者,因此在研究中国国际战略核心内容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上,依据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和主要观点展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