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军用侦察机是国家航空器.依据国际法规范,国家航空器在专属经济区上空不享有随意飞行的权利;国家航空器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他国领空;违法飞行的国家航空器,不应享有主权豁免.美国应对其在"南海撞机事件"中的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承担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2.
刘寿明 《台声》2007,(10):110-112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对此,要分清单方赠与和赠与合同的区别,单方赠与是指一方单方面作出要赠与他人财物的意思表示及行为,是单方行为;而赠与合同是双方的意思表示和行为,也就是说,还必须得到受赠人的同意,如果受赠人不同意,赠与合同也无法成立和生效。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商标犯罪中若干疑难问题,应当以有关商标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公约的具体规定及其所体现精神为参照加以解决.商标犯罪中的"注册商标"应当包括服务商标;驰名商标应在刑事领域予以特殊保护,但驰名商标"淡化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目前难以直接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对商标犯罪入罪标准所涉及之"违法所得数额","销售金额","非法经营数额"等概念,同样应结合国际法并参照有关司法解释予以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4.
公共场合性骚扰行为是发生在公共场所、行为人向被害人作出的与性有关的不受欢迎的言语或举动。当前我国刑法没有设置专门的性骚扰罪名,但上海"咸猪手"案获刑说明公共场所严重的性骚扰行为可评价为强制猥亵罪。司法实践中应当对性骚扰行为界定为强制猥亵罪予以严格把控,注意避免将刑法的打击范围随意扩大。我国目前的立法环境暂不宜单独设立性骚扰罪名,而应当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治理公共场所性骚扰现象。  相似文献   

5.
缺乏预审制度,容易导致公诉权滥用,我国有必要借鉴域外多数国家的经验,建立预审制度。被告人有权在审前向专门的法官提出预审要求,对于严重滥用公诉权的行为,应当进行程序性制裁,作出撤销公诉的裁定。在预审程序中,应当采取听证的方式,遵循有限平等对抗的原则,防止预审的"形式化"和"审判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际法是历史上国际间国家行为规范演变和发展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影响现代国际法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这些重大事件可以对现代国际法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作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估计。一般在论述现代国际法的背景时,很容易联系到古代国家间的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国和外国,国与国的交往中都出现过一些行为准则。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报聘修  相似文献   

7.
丁明方 《求索》2008,(4):130-132
作为协调国家间利益的法律规范,国际法为判断国际行为是否合法和解决国际纠纷提供了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其渊源是各国文化制度的统一体。作为以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具体行为规则构成了国际法规范的渊源结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大同理想、以持中贵和的政治理念以及兼爱非攻思想等是国际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际法渊源与中国文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刑法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际刑事法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后冷战国际法律秩序的构建,因此值得特别关注。国际刑事法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法的性质,使国际法由弱法向强法逐渐转化。然而,目前由国际法院审理的8项情势中的21起案件无一例外全部涉及非洲国家,由此引发了国际刑事司法中存在严重的"选择性司法"等质疑。在充分肯定国际刑事法院在惩治"核心罪行"和促进实现国际法治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其消极影响,例如国际刑法超越了一般国际法,特别是条约法和外交关系法的原则与规则,使国际法碎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充分发挥国际刑事法院在实现国际正义和促进和平与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应当倡导国际社会各国在接受采纳国际刑法合理内核的前提下,应该作出努力来消解其过分超前于国际社会关系现实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应该妥善解决国际刑法与现行国际法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冲突和龃龉。此外,还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尽力减少国际刑事司法中的"选择性司法"现象,以增强后冷战国际法律秩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上台不到两年时间就宣布退出7个国际法群,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国际法主体的特殊性,再加上国际法的强制执行效力极弱,导致了国际法治的混乱。但是,这些都并不能影响国际法的法律属性。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较,确实存在诸多的不同,但它仍然是一种规范各国际社会成员行为的法律规范,同样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法律的基本属性。国际社会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执行机制还在有效地保证着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使得国际法律制度保留着足够的强制性。各种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明确规范着各国际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各国际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具有完全意义的规范性。随着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的改变,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将引领国际法和国际法治重新回到其应有的发展道路上来。从国际法自身发展的轨迹和逻辑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等由中国主导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将会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成员的接受并惠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由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会成为国际法治建设新的价值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通过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概念、认可其法律地位并支持其主张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法创制与实施提供条件;非政府组织通过积极游说、主动引导和直接参与三种途径推动国际法编撰,监督国际法实施,参与国际诉讼程序,建立自治性规范体系,推动国际法朝着人权、人道和人本方向发展。非政府组织更为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法创制与实施,有利于消弭国际法的合法性赤字、问责性赤字和民主赤字,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当得到国际法的有效规制和引导,确保其独立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从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国际法和众多国家的宪法中得到确认。在制定"八二宪法"时,考虑到尚不具备实现迁徙自由的现实条件,所以"八二宪法"没有规定迁徙自由,这是一种权利受制约性的思维模式。当下学术界多主张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宪法应当重新确认迁徙自由。在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和受制约性的矛盾关系中,不可侵犯性是第一性的,受制约性是第二性的。在公民迁徙自由权是否入宪的问题上,必须先考虑不可侵犯性,不能以受制约性为理由来剥夺公民的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2.
2015年6月,美洲人权法院的对"黄海勇案"(Wong Ho Yong v.Peru)作出最终裁决。该案的关键争议点在于中国作出的免除黄海勇死刑的承诺能否充分保证黄海勇回国后的人权。法院最终认可引渡承诺的有效性,认为秘鲁同意中国的引渡请求并未违反《美洲人权公约》。通过"黄海勇案",分析引渡承诺的性质和效力,引渡承诺可构成引渡条约的一部分、可作为国家单方承诺、或作为国家发表的政治性声明,引渡承诺也可以作为解释和修订引渡条约的国家实践,或作为证明国际习惯形成的国家实践。我国在打击跨国犯罪和开展海外追逃过程中应视情形作出引渡承诺。  相似文献   

13.
《政治常识》新教材在第五课新增加了"国际法及其作用"条目,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把国际法与国内法混淆了,实际上两者有多方面的区别。两者概念的内涵不同。以法律关系的主体即依法承担权利与义务的对象为标准,把法分为国际法与国内法两大类。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上把国际法又称为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国际法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是国家即主权平等的国家。国内法是由特定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实施于该国所达范围之内的法律。国内法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是公民(…  相似文献   

14.
在刑侦中 ,悬赏通缉 (通告 )既是一种特殊的悬赏广告行为 ,也是公安机关的一种刑事司法行为和行政行为 ,一旦使用 ,就应当积极兑现承诺 ,以维护公安机关威信。同时 ,国家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对此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5.
对于"诈称借打手机、趁人不备逃走"行为的定性,刑法界存在争议。单纯的盗窃、抢夺或者诈骗,其构成要件均不能完整地涵盖整个犯罪行为过程,该类行为实质上属于诈骗罪和抢夺罪的牵连行为,应当通过罪数形态理论进行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在处断模式上,则以牵连犯对其从一重处。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国际法理论认为国家不能承担国际刑事责任,但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均有发展,国家是否能承担刑事责任成为理论争议对象。本文从历史、理论基础等方面出发。论证国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非常状态下的人权保障状况更体现法治国家的成熟程度。基于其紧急性、强制性、单方性和高裁量性等特征,非常状态下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对行政相对人人权的克减是客观存在而且经常出现的,也是必要的,但这种人权克减应当符合法治原则、比例原则和权利救济原则。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上确定行政紧急强制中人权克减的可操作性标准,以完善我国非常状态下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是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3月20日开始目前仍在持续的伊拉克战争使普通老百姓对国际法的效力产生疑问。确实,美、英等国的对伊战争对现代国际法产生了巨大挑战,并将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正因为有违反国际法准则的情况存在,更须了解、掌握相关国际法知识,运用人类公认的这一法律工具去约束国家行为,判断是非,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一、美、英等国发动对伊战争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 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国际法产生于近代,其标志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国家主权及主权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法上国家的自卫权看美国自卫性反恐军事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之后,美国利用国际法上国家的自卫权,采取了一系列单边主义反恐军事行动,但其自卫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令人生疑,其自卫的结果也极其危险。在国际法范围内对自卫权的程序内容和实体内容亟需作出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中关于国际法主体资格及其地位的论述比较多,学生存在的疑惑也比较普遍。明确国际法主体资格及其地位,对于引导学生明确国际政治生活模块的基本观点,加深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一、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