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柬埔寨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柬埔寨的政治局势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柬埔寨政党众多,但人民党的一党独大已成定局,两党联合执政的格局已名存实亡;虽然柬埔寨各政党间仍存在斗争,但在经历三次大选之后,政治斗争的方式和手段已趋于理性;国王和王族的影响被削弱,已基本丧失干政能力;民主政治已经被柬埔寨普通民众所接受;柬埔寨的政治发展依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柬埔寨媒介在联合国过渡政府时期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机会,产生了多种声音的报纸和广播电台.之后“两首相制”引发的军事冲突,使得来之不易的新闻自由被权力斗争所湮没.目前,柬埔寨虽然实行多党制民主,但媒介仍未能逃脱各种政治和经济势力的操控,沦落为党派宣传机构和索贿工具.  相似文献   

3.
1996年5月,阿尔巴尼亚举行了自90年代初政治剧变以来的第三次多党议会选举。在参加竞选的16个党派中,执政的民主党与在野的社会党之间势不两立,民主党为了能够达到执政的目的,千方百计采取高压、威胁、舞弊等手段,以非民主的方式操纵整个选举过程。因此,本次选举始终是在非公正的高压气氛中进行的,从而迫使以社会党为首的反对党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中途退出选举,引发了一场选举风波,甚至酿成暴力冲突。尽管西方势力的斡旋最终使局势趋于稳定,但民主党在本次大选中的所作所为使其声誉一落千丈。同时也激化了朝野双方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因此,大选后的阿尔巴尼亚仍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印度政局与外交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大选后国大党上台是印度政局近年来最为重大的变化.大选结果深刻反映了处于改革和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印度所面临的矛盾,也是对印度奉行的内外政策的一次重要检验.印度人民党的下台,虽然表明其奉行的某些政策缺乏民众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改革本身出了大问题,因此也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国大党因以微弱多数胜出而不得不与众多党派联盟,则显示了本届政府内在的不稳定性和中间偏左的特点,这是观察其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泰国民主的前景:军权、法制、金钱与政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8月19日,泰国新宪法草案顺利通过全民公投,这是继泰国军方去年发动政变以来泰国民主进程重要的一步.宪法草案通过后,泰国政治局势逐步明朗,大选也将于年底举行.但是,回顾近一年来泰国民主政治的种种怪现象,泰国民主未来的发展走向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自从联合国主持的柬埔寨大选于23日开始以来,这个国家就在希望与失望、民主与独裁之间漂摇不定。因此不足为奇的是许多柬埔寨人不相信最后投票选举结果将有助于创造稳定环境。假定金边政权不接受其大选失败的结果以及西哈努克亲王建立联盟的努力失败,那么人们就会真正担心,这个国家也许会回到暴力和无政府状态中去。  相似文献   

7.
后共产主义者复权现象遍及整个中、东欧,尤其在那些民主和自由市场改革的旗帜举得最高、最长的国家中。在波兰,两个前共产主义党派组成联合政府;在匈牙利,前共产党人士赢得了议会选举;在德国,民社党在东部地方选举中获得重大胜利。评论家预言,德国的民社党将于10月份的议会大选中进入国会。这是否意味着前东方集团向民主和市场经济方向胜利迈进的步伐由此停顿下来和旧制度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未来政局的发展罗桂友993年5月柬埔寨五国成功地举行大选并组建联合政府以来,颁布了新宪法,实现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在国家经济复兴与重建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给饱受战争创伤的柬埔寨人民带来了一线希望。然而,由于民柬问题悬而未决,联合政府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9.
进入1995年以来,俄罗斯经济仍然没有制敛滑坡的颓势,政府采取的“适度强硬”的政策也未收到刺激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效果;再加上国内政治势力在重新组合中日益多极化,大选序幕渐开的党派之争和飘忽不定的政局前景,使得俄罗斯领导人倍受困扰。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领导人—从总统到总理,都力图在外交方面多做出一些成绩来,以便在大选来临之际向广大公民好作交待,并且使自己在政治上立于主动的地位。于是,他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到了全面加强中俄合作关系上来,尤其是注重两国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发展呈现一种戏剧性的发展态势:弹劾案一波三折,大选后政敌握手,绑架之风愈打愈烈,经济增长引人瞩目.国内外对菲律宾的研究则呈现一种分析视角和结论的独特性:透过纷繁的政治现象,揭示其特色民主和体制设计缺陷;通过分析翔实资料,提出1997-1999年菲律宾的经济衰退本可以避免;运用决策分析法,剖析其对华政策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