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及二者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化和世界经济政治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突出的现象。世界经济对世界政治的主要影响有: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最核心的内容,影响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经济多中心推动着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经济利益的差异和矛盾是国家间对抗和冲突的根源;经济手段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经济安全构成国际社会安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融入全球经济,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努力实现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国家人民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由此引发我们对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环境的关注和思考: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环境的自我审视;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环境的构建;三是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环境对未来世界的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入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使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但是人们最为关心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和影响,为此各级政府应充分估计到这种冲击和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并制定相应对策,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速到的不断加快,这也就使得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的加深。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国际市场,与此同时还不断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这样就造成了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与资源重新配置,进而不断地提升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双刃剑”,它不仅可以加快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负面的不利影响。如果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科学发展,就必须要依据本国实际情况,来确定国家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步骤、深度与速度等,同时,还必须要采取有利的决策与方针政策,不断地完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我国的国家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国家、民族之间的鸿沟与矛盾,冲击着世界的安全,对我国也不例外。全球化使我国拥有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的国家实力将随之不断加强,但也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安全提出了挑战。加大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力度,确保国家的利益已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展现了光明的前景,一方面,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着社会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它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慢慢地、不断地进行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进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全球化推动和影响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中国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兴利除弊,勇敢进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的更大的成就,才能顺应和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才能对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末已成为主导世界发展的国际体制,对所有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美国的“9·11”事件爆发和最近世界贸易组织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贸易谈判的破裂,在一定的程度上使世界经济融合受阻,但经济全球化的总的趋势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如何正确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中面临的新问题。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维护国家安全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  相似文献   

10.
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化浪潮逐步席卷全球,中西方文明开始会合,如何面对和回应世界发展大势,是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国家必须做出的回答。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晚清中国被卷入了全球化进程,国家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全球化让古老的中国既遇到了自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了制约、政府能力受到了挑战、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受到冲击、国家机构设置的近代化。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改变着传统中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是指不同的民族文化,通过相互交流和融合,逐渐将民族文化的区域性资源转化为人类共享、共有的全球性资源的过程。应客观分析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建设产生的多重影响,积极应对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2.
自 1994年起 ,全球企业界掀起了第五次并购浪潮。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 ,这次并购浪潮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我国企业必须正视这次并购浪潮 ,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知识产权制度应当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更好的实现人权创造基础.知识产权的国家责任体现在两个方面:坚持知识产权的利益平衡,以及创造性地保护我国的优势领域.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伊斯兰世界由于在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分歧,因此伊斯兰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当务之急。伊斯兰世界对此作出一系列回应,认为文化安全就是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而民族文化安全就是一个民族现存文化特质的保持和延续。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伊斯兰文化正按照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逐渐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自冷战结束以来,在快速而深刻的全球化背景下,随世界政治结构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调整,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关系发生重大改变,表现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新特征。全球化打破了以往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的地缘政治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同时,国家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依赖日渐加深,地缘政治的全球整体性进一步加强,世界地缘政治面貌展现出新的姿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顺应当今世界多边主义及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提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在国际上大力倡导构建以“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为基本诉求的价值共识.虽然共建和谐世界的价值共识与当代西方世界所谓的普世价值都着眼于全人类的价值构建,但以具体的民族和国家的基本价值为依据的建设和谐世界价值共识与以抽象的绝对人性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三位一体的全球生产组织体系和统一的再生产综合集成系统。它内在具有国民价值与国际价值、资本生产全球化与国别占有、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性与不同国家创新能力国际差异之间的三类特殊矛盾;产生了以国际价值规律、国际资本增殖规律、国际技术创新规律为主导的三位一体的国际经济规律和作用机制;形成发展运动的四个基本特征:国际经济交往方式的多样化与经济运行规则的统一化、经济组织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与国民价值增殖唯一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化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国力化、经济生活的全球一体化与区域经济的集团化。国别利益的最大化、各国利益的国际均衡、世界整体利益的发展与效率,构成了世界经济发展主题的三个基本内容,也构成了世界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并未提出过"全球化"的概念,当代全球化与马克思当时所讲的世界历史相比,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实质并未改变。当代全球化依然是按照资本主义的逻辑行进着,依然是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不断发展的产物。当代全球化的发展事实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见:狭隘的民族必将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分析当今全球化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问题波及世界各地,民族分离主义在其中居于突出的位置。由各种民族主义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民族纷争和剧烈冲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蒙上阴影,阻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对现存的一系列国际关系准则提出挑战。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政治家和学者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原则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deglobalization has spread over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n irrational response to the fierce challenges from global markets and syndromes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crisis. In a new world order of post-western era, the trend of deglobalization cannot turn dow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ut may lead to more setbacks suffered by these countries in their domestic identity split and social confli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