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柳宗元《谪龙说》一文,历来学者都认为是作者的自喻。然而将《谪龙说》所述内容与永贞事变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可以发现:《谪龙说》写于京师长安,王叔文被贬之后;谪龙并非柳宗元的自喻,而是比喻王叔文的。  相似文献   

2.
李春桃 《求索》2007,(1):186-187
袁枚《续诗品》标写苦心,实则展示性灵,他序中提到的“表圣二十四品”“标妙境”,这随着袁枚性灵说,流传甚广。《续诗品》和《二十四诗品》是标妙境与写苦心两种不同的类型。后来在诗、词、文、书、画、琴等方面都有续《二十四诗品》者。  相似文献   

3.
亡志之音     
《说文》:志者,心之所之也.用白话说.就是心中的奋斗目标,个人的理想信念。以“亡志之音”为题,实是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寓意之文,又是纪实之文。现多认为《桃花源记》系寓意之文,且认为陶文是虚构之故事,其桃花源亦误认是湖南武陵。考当时社会与史籍,实不尽然。近代史家陈寅恪先生据史祥加求证,“纪实立说”,指出《桃花源记》之桃花源应在北方的弘农或上洛。  相似文献   

5.
朱华新  张昕 《世纪行》2006,(7):46-47
近年来,关于黄香故里的争议十分热烈,“攻之者日有,辩之者日无”,争论的结果,活跃了学术空气,也提高了黄香的知名度。 黄香故里之争,除有“安陆”说、“云梦”说之外,2004年《武汉文史资料》第一期载有董光宇《名孝黄香出江夏》一文,提出黄香是他们武汉市江夏区的人。2004年3月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江夏史话》(王光家主编)亦持此说。2005年5月19日,“世纪宜兴网”还发布《天下黄姓源江夏》的佚名文章,认为江夏区的郑店街黄鹤庄才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地震是否能够预测预警的传言很多,《民主与法制》近期刊载《预测与预报之辩》一文,对地震的预测与预报进行了分析。文章说,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2011,(5):37-37
应飞虎2011年4月7日在《检察日报》上载文《如何避免想当然的立法》认为,公权对市场主体和私权的干预看似简单,事实上高度复杂,它涉及到多个主体、多种权利、多方利益,如果这一点不能被立法者充分认识,极有可能出现想当然的立法,其结果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翻检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贾谊《过秦论》、司马迁《报任安》、诸葛亮《出师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范仲淹《岳阳楼记》、文天祥《正气歌并序》、梁启超《少年国说》、林觉民《与妻书》,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9.
王小波 《前沿》2008,(8):116-118
《法律选编》是中期拜占庭帝国编纂的一部重要法典,它引入了基督教的许多观念,客观而实用,在晚期拜占庭和近代东正教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罗得海洋法》、《士兵法》和《农业法》是该时期编纂的另外三部希腊文法典,分别调整海商、军事、农业法律关系,在中世纪的拜占庭乃至周边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0.
《说文》对“乳、孔”二字的解释涉及到玄鸟,近年来学者们对之作了图腾主义的解释。本文针对玄鸟“图腾说”所依据的文献证据、图腾理论、考古学证据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学者的论据存在问题,他们对《说文》所见玄鸟作图腾主义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第9期《人大研究》刊载了《关于“杨”“李”排名之争的思考》一文,文中由两位代表候选人因在排名顺序上发生争议阐述了有关思考,读后鄙人不由对选举中的排名问题也想说上两句。  相似文献   

12.
看了《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8期《到哪里去找工人?》一文,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13.
高月 《求索》2011,(12):144-146
《韩非子》和《说苑》两书在内容上都是大量历史故事的集结,叙事视角总体上皆体现为一种全知视角,但两书的叙事者身份存在巨大差异。概括地说,《韩非子》叙事者是“策士”身份,《说苑》叙事者是“朝士”身份。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时代背景的差异、韩非子和刘向创作心态的不同以及所面对的读者对象的不同,是造成《韩非子》和《说苑》两书叙述者身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郭健 《求索》2007,(1):181-182
《西游记》有大量诗文和情节是袭自佛道典籍。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判断《西游记》的主旨不是阐扬佛教。《西游记》作者对道教内丹学比较熟悉,对佛教则了解不深,极有可能是位文化程度不高的道教内丹学家,而不可能是位治学严谨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第六期《世纪》刊发了传忠先生的《从马思聪未能回国谈起》一文,文中把马思聪未能回国的原因,归结为我写了《思乡曲——马思聪传》,这令我惊讶,有必要说明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6.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刊发了八首优秀廉政歌曲,其中有一首《<清贫>颂》:“《清贫》是风,放飞理想与信念:《清贫》是雨,冲刷豪情更凛然。一身正气,清正廉洁,高风亮节写肝胆”读了这首《<清贫>颂》歌词。我不禁想起方志敏在狱中写的《清贫》一文。  相似文献   

17.
2013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熊丙奇的文章,文中指出当各种宫斗剧、穿越剧、婆媳剧攻陷电视荧屏之时,用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的三百集系列情景剧《学堂故事》,让广大观众尤其学生家长眼前一亮。《学堂故事》是中国首个启蒙道德教育大型电视文化工程。这部取材于《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的情景剧,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了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8.
张闳 《今日广西》2007,(1):64-66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  相似文献   

19.
朝鲜金富轼《百结先生传》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在文学形式上同属传记,因此二文有许多相似之处:结构上均做到了首尾呼应,语言上精炼传神,句式上构思巧妙。二文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思想旨归不同,《五柳先生传》在思想意蕴上比《百结先生传》更为突出、深化。  相似文献   

20.
文廷海 《求索》2015,(2):144-148
柯劭忞致力于《春秋谷梁传》的注解,既有以经学救世的需要,也有对晚清公羊学兴盛局面的批评及对前人《春秋谷梁传》注释的超越等原因。其提出应重视汉代刘向及郑玄的谷梁学成果、以"九旨"为《春秋谷梁传》的纲领、《春秋》有笔削大义、注解《春秋谷梁传》要会通三传等主张。在注解《春秋谷梁传》中,形成训传语之据、证文字之讹、证说解之讹、通传文之义例、以史实说经和反对尚谶纬异说等特色。因此,柯劭忞的《春秋谷梁传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