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官一身轻,这曾是苏东坡的感慨。与古代官员告老还乡不同,而今的官员卸任后,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很多仍会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余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级干部退休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对很多退休高官来说,退休后的生活模式也大不相同。有人选择著书立说,有人到高校等机构继续发挥余热,也有人过起田同躬耕生活……对此,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把官职还给君王。如果官员年老体弱,也可主动申请退休,称为“乞骸骨”,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从周朝起,“大夫七十而致仕”为后来各朝沿用。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这乌纱帽一卸,轻松的不仅是身体,连嘴巴也可以跟着“开禁”了。近年来,相继有官员在退休或即将退休之时突然开口说“真话”,目标直指不为民众所知的“黑幕”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为什么官员们在任期内不敢做声,非要等到退休之后才敢“勇敢一把”不可?这背后是机制的问题还是官员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谢宪 《政府法制》2009,(16):35-36
退休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5.
夏炎 《政府法制》2012,(14):4-5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日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吴桂霞 《政府法制》2013,(31):28-29
8月14日.三位退休高官宣布不受聘中国重汽独董职务的消息引起关注后,有关退休官员任独董的中国式“另类”政商旋转门问题再次被广泛讨论,并逐一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李郁 《法律与生活》2013,(14):52-53
如今,有关退休制度的改革,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热门话题。对此,我们不妨纵览一番。官员退休,中国实行3000年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建立了退休制度,只不过仅限于朝廷官员。退休制度的核心是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  相似文献   

8.
听说有位职务高的官员退休后失落感很强,迟迟不能适应无班可上、无职无权的生活,足不出户,懒于见人,放不下架子,不愿和普通人打交道。有的官员退下来以后,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成天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有的感到空虚无聊,茫然无绪,除了吃饭睡觉,不知道该干点什么;更有可怕者,迅速衰老,健康状况明显见差。这种现象,应该称作“退休综合症”,病因在于头脑里精神枷锁过于沉重,无力挣脱。得了这种病症,只能自我疗救,自我解放。最有效的疗法,是在下列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开卷有感     
天英 《江淮法治》2008,(22):57-57
编辑同志: 我看了贵刊近期连载的报告文学《辽西“太上皇”的最后疯狂》后,心情非常愤怒难以平静。一个离休官员居然能在退休后还称霸一方,作威作福,鱼肉百姓,过着俨然土皇帝一般的生活,这种腐败太让人心惊胆颤了!人民的公仆把公共权力私有化,在位时为自己谋福利,退休后依然官威犹在,这是怎样的一种腐败?  相似文献   

10.
阮直 《检察风云》2013,(23):37-37
退休的官员首先是人,与公民享有平等的尊严与权力,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他也可以干。但官员作为我们行政体系中的执行者,在某种层面上又代表着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李梦娟 《政府法制》2008,(18):22-23
应当如何监管退休官员?“王亚忱式”腐败引起了一场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退休是成年后期生活中的主要生命历程转折之一。以往的退休研究主要关注退休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其健康和经济状况对退休行为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退休后所面临的健康和经济问题与退休的内在心理机制有着直接的联系,退休因而成为心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从心理学视野看,退休是始于个体实际退出劳动力市场之前的规划与决策、直至实际退出劳动力市场后需历经数年的调适才能完成的过程。退休机制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探讨退休规划、退休决策以及退休转折与调适,以探索退休心理与行为的前因后果与退休过程的心理机制。发展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心理学相关子学科为退休心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随着社会、组织与文化情境的巨大变化,退休概念与过程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与转型,心理学视野的退休机制研究更有助于理解与把握退休不断变化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老怀 《江淮法治》2011,(14):12-13
退休后,老人们颐养天年可谓理所当然。 可是,偏偏有一部分老人乐于发挥余热,再找份工作,自愿成为一名“退休打工族”。不少企业也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热衷于聘用退休人员。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退休后打工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遇到劳动纠纷时,劳动部门无法认定“工伤”,法院还有可能驳回诉讼请求……面对一系列的维权困境,他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安全着陆”原是飞机平安降落机场的专业术语,如今被喻为官员善始善终、顺利退休。一些隐藏很深的腐败分子自然将“安全着陆”作为自己官员生涯最后的追求。然而,胡惠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个安徽省宿州市原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在退休8年之后,被其他贪官举报,落入法网。2011年12月28日,关押在宿州市看守所的胡惠民接到了终审裁定书,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他贪污490余万元,挪用公款20万元,构成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无期徒刑。已经70岁的胡惠民本该是颐养天年之时,而今起只有将牢底坐穿了。  相似文献   

15.
杨志标 《法制与社会》2011,(20):193-193
我国公务员法第89条规定:"公务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因此,作为从事检察工作的检察官,不论所从事的岗位,所担任的职务不同,到了退休年龄就应当按照规定退休了。当每一位检察官迎来人生中光荣退休的一天后,接下来的个人生活和每天的作息时间,随着退休离岗的改变而改变。有鉴于此,本文就如何对待检察官的退休生活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09,(11):52-53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国妇女报社领导办公会近日研究决定,报社将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全体员工无论男女一律实行60岁退休制。女性员工达到55岁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愿意退休亦可办理退休手续。  相似文献   

17.
法官退休制度是法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官退休一直沿用行政人员的退休制度,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根据法官职业的特殊性.从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和防治司法腐败的需要出发,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法官退休制度,包括完善法官退休方式、提高退休法官的物质待遇、规定退休法官的政治待遇、创新退休法官的管理机制、合理开发退休法官的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3,(24):24-24
“现在女性退休年龄大幅度低于男性,从总体上讲对女性极为不利,直接影响其福利待遇!延迟退休应女先男后或纪快男慢,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  相似文献   

19.
“延迟退休”的说法令人关注。其实,人上了年纪,退休还乡,自古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党和政府打击腐败越来越严厉,腐败手法越来越趋于间接隐蔽,制度建设上的漏洞日益突出,还没有真正形成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权力的有效制约,从而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官员发挥“权力余热”说明退休官员的贪腐行为在任上没能得到严厉打击,权力的泛滥在退休后亦没能受到有效约束,在任时大力培植亲信,退位后人脉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