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周琦 《思想工作》2006,(10):15-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正反对照.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荣辱观是既古老又新鲜的道德话题。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八荣八耻”呢?我们知道.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崇尚文明、崇尚礼仪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不知耻则无所不为.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到近现代遭受外强欺凌多少仁人志士发出“勿忘国耻”的呐喊……可见,知耻之心从古至今有之.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李鸿辰 《现代人事》2003,(10):18-19
关于爱国主义.列宁是这样界定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有爱国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多次受外族、外国势力的侵略而没有灭亡,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邓小平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因此,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目的,就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一、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  相似文献   

4.
再谈信心     
张儒昌 《群众》2009,(5):79-79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迄今已成今年以来的流行语。 以“心”作为思想、意志、感情的载体.是国人的“发明”。在国学范畴内,只要发渊于“心”,就真、就善、就关,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等等,大凡“心语”都神圣、都美好,信心也概莫能外。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未丧失过信心!即使是在饱受列强欺凌的黑暗年代,“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毛泽东语)的鲁迅,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3,(3):1-1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向世界庄重宣示“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会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再次畅谈“中国梦”,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新的领导集体向中国和世界作出的重大昭示。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我们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和为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是搞产.早我们存现代化律设时期必然借鉴和批判地继承的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中国,应该营造~种以“和为贵”为主旨的文化氛围。“和为贵”:新的诠释“和为贵”一语出自《论语·学而》:“有…  相似文献   

7.
镜子.是日常生活端貌正冠的工具,它能弥补眼睛的生理局限,直接、客观地展现自己;镜子,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律己修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镜子以自省”,这样的典故不胜枚举。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他曾把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做“镜子”,随时对照,而魏征又何尝不是太宗的一面“宝镜”呢,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太祖朱元璋“守井之道”也是一种“秉镜”以自律的智慧,他也常教育大臣老实为官。守好“一口井”,方能天天汲取,用之不竭;开国领袖毛泽东一辈子简朴,无论对待革命事业或是私人生活,简朴精神就是“明镜”,照亮革命道路,带来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带领中华儿女走上康庄大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肯于用“明镜”照自己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这里的“敬业”当“不怠慢”讲。敬业是指对职业的态度,也就是要热爱、精通、勤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它体现了一种对社会负责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漫画     
《辽宁人大》2010,(5):47-47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善良,就是我们极为推崇的美德之一,所谓“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是也。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抒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诗篇。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对于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内在逻辑中,理想信念、指导思想、人民立场和自我革命是党百年奋斗的十个方面历史经验中的重要的制胜因素,正是因为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立场、坚持勇于自我革命,党才能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特殊群众工作和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统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把握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在当今统一战线范围内,以人为本的“人”,是指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包括一切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以人为本的“本”.即统战工作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和评价标准,就是要把人的因素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做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根本利益,把他们紧密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4.
李延华 《淮海论坛》2006,(2):16-17,1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凝聚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精髓.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新的觉醒。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准则。它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还在一些地方严重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大有市场,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荣辱错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医疗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不仅是我们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回应各种各样的挑战,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荣誉的一服有效的清醒剂.更是我们扶持正气,积极进取,保持饱满的热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科学指针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蔡国雄 《两岸关系》2013,(11):66-68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复必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直欠志追求的目标,足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明  宋敏 《求索》2013,(12):260-262
中国梦是一种基于现实面向科学理想未来的主体意识和精神动力,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理想价值蓝图,包含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解读,是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示和体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把握实现这一梦想必定要遵循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等辩证关系.只有这样,中国梦才能完成其哲学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以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而蜚声海内外的襄樊,是一座具有2800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她的历史与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相映成辉,为了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展示三国的魅力,今年七月,襄樊市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上三国”网站。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也就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参观完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接着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又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旗帜鲜明民心大振赵伟之中共十五大是一次开阔新世纪的历史性会议,大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规划了宏伟蓝图,全国人民深感无比振奋!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指出“旗帜就是方向”,为我们...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保护不是少数人能够完成的,必须动员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通过“文化遗产日”活动,向全社会普及宣传丈化遗产保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日”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本刊特别策划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