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颖 《理论建设》2005,(1):29-31
在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参与和支持下,《整理党务案》出笼,同样是迫于鲍罗廷的压力,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接受了《整理党务案》。陈独秀从始至终都不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决定者。其后,陈独秀发表《给蒋介石的一封信》,此信并非像以往许多人讲的那样,是陈独秀对蒋介石的妥协,而是对蒋介石行为的公开批驳和直接斗争。  相似文献   

2.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党务案》,是鲍罗廷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与蒋介石、张静江会前达成协议,会上强迫中共代表接受,会后又把既成事实强加给中共中央,不是陈独秀强迫中共代表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党务案》,是鲍罗廷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与蒋介石、张静江会前达成协议,会上强迫中共代表接受,会后又把既成事实强加给中共中央,不是陈独秀强迫中共代表接受的.  相似文献   

4.
张留见 《党史文苑》2007,(11):17-18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整理党务案》,是鲍罗廷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与蒋介石、张静江会前达成协议,会上强迫中共代表接受,会后又把既成事实强加给中共中央,不是陈独秀强迫中共代表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共产国际、苏联党对中国革命的右倾指导.在革命军队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国民革命军看成是革命的军队,并给予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他们拒绝陈独秀提出的武装工农要求,从根本上忽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创建.在土地革命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虽然强调土地革命与统一战线并重,但当农民运动危及到统一战线内封建地主阶级代表的利益时,他们为了保全统一战线,命令中共中央限制农民运动,要求土地革命向统一战线让步.结果既阻止了农民运动,又毁掉了统一战线.在对待国民党右派问题上,共产国际与苏联党对蒋介石一再姑息迁就.当陈独秀准备与蒋介石决战时,他们却命令共产党对蒋介石妥协退让.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们又对汪精卫抱有幻想,将武汉政府当作工农政府.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中国大革命,至1927年7月惨遭失败,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共产国际妥协退让“策略”以及斯大林的“老毛病”不无关系。斯大林过于看重国民党的力量,先是看重蒋介石的势力,后是看重汪精卫的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的1927年5月18日至对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举行第八次全会,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研究中国革命问题。5月24日斯大林在讲话中,强调武汉政府是革命中心,必须通过武汉政府开展农民运动,必须支持武汉政府。恰在此时,湖南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样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共产国际执委会的中国委员会立…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在创建军校和处置商团事变过程中,屡受鲍罗廷臂助;鲍罗廷在改组广州国民政府和压制西山会议派方面,亦得到了蒋介石的积极配合。"中山舰事件"使广州的权力格局发生改变,两人在善后处置中继续合作,并就整理党务与北伐问题进行磋商。其后,围绕"迁都之争",以两人为代表的汉赣分歧渐增,双方最终走向决裂。从本质上而言,蒋介石和鲍罗廷的合分历程,受到党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大成果——北伐战争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使革命形势岌岌可危,对革命未来的出路也开始产生争论,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结合当时中国革命形势,提出"西北学说",主张北伐军进军西北地区,获得苏联援助,推翻北洋军阀,战胜国民党右派。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曾给予了很多正确的指导和援助,促进了大革命的发展,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但是,共产国际在不甚了解中国革命实际的情况下,就以中国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姿态自居,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严重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从而使大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和重大失败。  相似文献   

10.
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被迫“请假”离国,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限制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逐步掌握了党权、政权和军权。为了保证中国革命的健康发展,夺取革命领导权,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人曾团结合作,同蒋介石进行过几次斗争,取得一定的胜利,夺回了大部分党权和政权,但是,由于未曾触动蒋介石的军权,最终还是失败了。本文是对这几次斗争的一个历史概述。  相似文献   

11.
1923年9月25日,克里姆林宫共产国际会议厅。 一个身材瘦削的年轻中国军官,代表孙中山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中国革命运动状况和国民党内部情况。他,就是“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蒋介石。蒋在报告中提出:希望共产国际派人帮助中国革命。 10月25日,蒋介石在莫斯科收到孙中山的电报,谓“友邦政府及政党派代表鲍罗廷到粤援助”,才知道帮助中国革命的鲍罗廷已到达广州。 历史的巧合。就在蒋介石一行四人(共产党的张太雷、国民党的沈定一、王登云,沈后来加入共产党)赴苏考察,于9月2日抵达莫斯科时,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鲍罗廷,也在这一天到达了中国北京。所不同的是,蒋介石赴苏考察,是想利用苏援和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办校建军,发展个人权势,并不赞成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而鲍罗廷的使命是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完成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驱逐鲍罗廷”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舰事件之后,鲍罗廷利用各种机会来限制蒋介石,力图恢复到此前国民政府党政军分权、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局面,而蒋介石则期望巩固业已取得的各种权力,双方矛盾发展至迁都之争时已水火不容.值鄂赣僵持之际,蒋介石决定驱逐鲍罗廷,在经过必要的舆论准备之后,蒋将驱鲍的行动付诸实施.由于共产国际坚决反对撤换鲍罗廷,加之蒋介石在迁都之争...  相似文献   

13.
鲍罗廷,1923年9月由苏联政府派遣到中国,是1923-1927年间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和苏联驻中国国民党代表,任孙中山国民政府的首席政治顾问。可以说,鲍罗廷赴华的唯一任务是"全力支持国民党",尤其是扶助蒋介石执政。  相似文献   

14.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了《整理党务案》。这是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向共产党发动的又一次进攻。《整理党务案》的被通过,剥夺了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从事领导工作的权力,限制了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活动。这是蒋介石等国民党新右派进一步打击共产党的重大步骤。从此,广州的党政军大权基本落在蒋介石手中,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5.
李鹏 《广东党史》2013,(8):19-23
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在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和帮助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促进国共合作和革命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当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国民党右派势力的进攻一再妥协退让时,周恩来初步地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主张,多次建议坚决反击国民党右派势力的进攻,但是,由于对中国革命的若干重大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共产国际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并未采纳周恩来的正确建议,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6.
1926年冬,中国大地上正汹涌着前所未有的大革命洪流,北伐已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却已隐藏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帝国主义加紧分化中国革命阵营,蒋介石与美、日接触日益频繁,对苏联顾问鲍罗廷的不满与日俱增。中国革命在喧嚣中酝酿着一次重大的转折。 在这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共产国际派了一位印度人来中国,帮助指导中国革命。他,就是罗易。 “赤都红人” 罗易何许人也?罗易其实只是个化名,他的原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中共的政策路线均受共产国际的支配和影响。共产国际和苏联自国共统一战线形成之日始,即积极帮助中国革命培养军事干部建立革命武装。但其着眼点始终放在国民党身上,没有提出建立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军队。1924年冬,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召开会议。当中共提出培植自己的军事力量时,鲍罗廷认为,目前不宜大张  相似文献   

18.
谭平山在共产国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文露 《广东党史》2001,(2):19-19,30
1926年 ,中国革命形势急剧发展。随着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斗争的胜利进展 ,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新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也日益加紧进行。1月 ,国民党“二大”前后的斗争 ;3月的中山舰事件 ;5月的整理党务 ,反映出在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斗争十分尖锐复杂。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开展 ,蒋介石篡夺领导权的野心更为昭著。但是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某些领导人对此却缺乏警觉。在出征前 ,军事顾问加仑曾让周恩来请示中央 :我们在北伐中帮助还是削弱蒋介石?当时中央没有认真讨论这个问题。张国焘只说 :“我们在北伐中的方针是反对蒋介石 ,也…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柳亚子是国民党的元老,然而,在3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或赋诗于渝州城内,或同游于颐和园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第一次见面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中央二届二次全会在广州召开.毛泽东以共产党代表的身份与作为国民党代表的柳亚子先生一同出席了会议.会上,蒋介石抛出了旨在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案”,毛泽东针锋相对,坚决反对.柳亚子先生也公开支持毛泽东的观点.当“整理党务案得到全会通过时,柳亚子先生十分愤恨,会议还没有结束,他就托辞祖母病重,离开了广州.  相似文献   

20.
宋燕辉 《党史文苑》2008,(11):21-23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的退让政策,帝国主义采取分化瓦解手段破坏革命,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是导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