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神分析与诠释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多元、双向的。传统诠释学从方法论上支持了古典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和发展,而在现代诠释学家那里,精神分析既被当做重要的"文本"来解读,又被视为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工具。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成为现代诠释学创立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工具和解读文本,例如,现代诠释学的创始人利科和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解读,以揭示精神分析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融合的过程,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经久不衰的多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及其之后的许多精神分析学家与精神分析流派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不同时期诠释学的影响,例如,弗洛伊德、荣格、霍妮和宾斯万格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精神分析学家,从诠释学特征方面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探讨。作为精神分析创立者的弗洛伊德,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上,还是在案例治疗上,都践行着诠释学方法;荣格把人类的心理看做一个有价值的文本进行意义和价值的关注和解读;霍妮把被分析者所处的整个文化背景作为精神分析的内容或重要参考的做法,反映了狄尔泰的诠释学思想;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概念则体现了海德格尔此在诠释学对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神经精神分析学是一种整合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旨在实现精神分析科学化的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代表着当代精神分析发展的新取向。1999年《神经精神分析学》杂志创刊,2000年国际神经精神分析协会在伦敦创建,标志着神经精神分析学的正式诞生。目前,神经精神分析学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意识和潜意识、情绪和情感、睡眠和梦以及临床实践等领域。神经精神分析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解决心理学发展中一直存在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路线的分离与对立提供新的视角和平台,为心理学中不断涌现的跨学科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以来,精神分析运动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循着内部和外部两条路径.内部发展路径指的是,精神分析内部的不断分裂与重组、演变与发展.其逻辑线索是,弗洛伊德所倡导的驱力模式,经过荣格、阿德勒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分别对应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等,它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外部发展路径指的是,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从外部学科,如医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语言学等积极汲取养分,一些精神分析学家把传统精神分析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分别出现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存在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解释学精神分析以及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等,它们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继续向外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系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的一种新取向,包括整合性元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等三种主要理论形态。这三种理论形态都以关系为理论基础,它们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一致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学科规范。整合性元理论强调各关系模式理论内含的关系核心,将各种理论都纳入关系性理论框架之中。社会建构理论引入社会建构主义哲学思想,将精神分析过程和个体心理发展过程视为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强调个体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主体间性理论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加入了主体间性理论思想,认为母婴关系与分析关系都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科赫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科赫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剖析了科赫特对精神分析实质的论述,具体阐述了科赫特对神入这一概念的澄清,分析了科赫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对其所发展的精神分析自身心理学和整个精神分析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科赫特对精神分析实质的界定,为精神分析自身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证明了自身心理学仍然属于精神分析传统,确保了精神分析是一门纯粹的心理学,为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学化倾向和社会学化倾向提供了依据。科赫特的精神分析方法论也导致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只描述个体早期心理发展的般状况,而不关注其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发展历程是一种不断分裂与整合的过程.其整合过程就是不断地克服片面性、极端性从而逐渐地走向互相吸收、融合的历程,表现在它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其内部的各种模式之间以及它与外部诸多学科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精神分析运动的整合逻辑与其发展逻辑相一致,也循着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两条路径.内部整合路径是指精神分析内部的各种模式之间的整合,即对驱力或本能、自我、客体关系与自体模式之间的不断整合,包括雅可布森的自我理论整合、克恩伯格的客体关系理论整合、科赫特的自体理论整合和米契尔的关系理论整合等.外部整合路径是指精神分析与外部邻近学科,如社会学、文化学、哲学、语言学、医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整合,包括社会文化学派的文化理论整合、存在精神分析的人本主义理论整合、拉康的语言学理论整合和神经科学的科学化整合等.回眸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历程,无论是内部整合还是外部整合都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同时还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史学、文艺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与哥白尼、达尔文齐名,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甚至说他是世界上四大心理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身心理学:精神分析的新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科赫特的自身心理学同传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 ,指出自身心理学对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及其动力的解释 ,所采用的精神分析研究和治疗的方法都不同于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它不但能够解释传统精神分析所不能解释的自身障碍 ,而且能够涵盖、解释传统精神分析理论能够解释的现象 ,是一个精神分析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拜昂是20世纪中后期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思想家和实践者之一,后克莱因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扩充和深化了克莱因的投射性认同思想,将其发展为一种独特的人际互动的容器理论。拜昂认为,容纳是母亲和婴儿最早的沟通方式,也是患者和分析师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模式。在此过程中,母亲或分析师发挥着容器的功能,将婴儿或患者投射的贝塔元素转变为阿尔法元素。  相似文献   

11.
分析心理学在许多方面方都受到了实在论的困扰,而解释学的方法却克服了这个困难。如荣格虽不是一个实在论者,但他仍不能超越他那个时代世界观的影响,认为自己理论的主要概念是不依赖人类解释过程的实体。因此,分析心理学一直未能摆脱实在论本身的问题,而这些又恰恰制约了分析心理学临床应用。解释学从分析心理学获得启发,如果分析心理学与后现代主义的若干要素的相融合,将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性别、神话和欲望的实质。同时通过对深度心理学的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大幅度地推进我们关于人的成长和人类解释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儿童精神分析的出现被视为是精神分析"新范式的开始".儿童精神分析学的方法主要来自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与临床发现,迥异于学院心理学的方法,有其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其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二是治疗方法.儿童精神分析学最主要的方法包括重构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以及游戏疗法.纵观儿童精神分析学的主要方法,我们会发现它们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发展心理学则更多地是进行标准化研究和对发展过程的详细描绘,而儿童精神分析学者更多研究心理发展动力与潜意识的影响.二者在研究结果与研究内容方面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儿童精神分析学的研究主题,如母婴关系、自我功能、自我发展、分离与剥夺、受挫与攻击性等逐渐纳入发展心理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温尼科特的儿童精神分析学评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尼科特是英国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领军人物,以其独特的儿童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著称于世.其主要的理论架构包括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以及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分析性治疗强调了环境的作用、退行至依赖的治疗过程以及游戏治疗.然而,应当看到温尼科特研究中也有明显的缺陷,他的理论不成体系且有诸多自相矛盾之处.很多研究者质疑他在个体发展中对环境作用的过分强调,却看不到个体的责任表现于何处;父亲的地位在其理论中是无足轻重的;儿童性欲的问题也没有得到确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沙利文是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人际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反对弗洛伊德强调个体的内部心理机制即由本能驱力决定的内部心灵的观点,转而强调人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人际关系或相互作用关系的观点。在他看来,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表现为人际关系。他从人际关系的视角解释了人格含义、人格动态过程、人格结构、人格认知水平和人格发展各阶段。他认为个体的精神疾病主要是由不良人际关系造成的。他将精神病院视为人格成长的学校,将精神病学家视为人际关系的专家,将心理治疗视为教育。沙利文开创了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研究的社会文化方向,也对这两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并通过他的中国学生对中国早期的精神分析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