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叶海涛 《知识产权》2003,13(2):53-54
本文所探讨的不是宽泛意义上的文学性传记,而是主要针对自传体文学作品的作者,认为应当单独作为一个序列的文学性自传作品。 一、文学性传记作品的特点及在合作作品中的认定问题 一般意义上的自传体文学作品是指以特定人的生平、经历为写作题材,以第一人称叙述,由该特定人署  相似文献   

2.
论格式合同的缺陷及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格式台同的概念格式合同,也称定式合同,标准合同。是指合同条款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不同意的合同,亦即一方当事人要么从整体上接受合同条件,要么不订立合同。格式合同在德国称为一般契约条款或一般交易条款;日本则称为普通契约条款;在我国台湾,则称为定型化契约或定式契约。就我国目前的现有法律,存在着两种称谓: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其称为格式合同,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其称为格式条款。作为格式合同,它有以下法律特征。1、格式合同条款的预先确定性格式合同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张苗 《检察风云》2023,(11):64-65
<正>如果你刷一会儿短视频,大概率会看到这样的视频新闻:一张颇具冲击力的图片或一段视频,顶部用黑底黄字或镂空红字的格式,一句简单的事实描述加一句网友评论,整个画面稍显粗糙。如果有采访,当事人的回应一般是这样的:“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顺手拍下来,没想到居然火了。”近年来,短视频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一种“新黄色新闻”正在悄然无息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试论劳动合同的附合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论劳动合同的附合化丁文联一、劳动合同附合化的表现附合合同,指合同内容由当事人一方确定,他方当事人只能表示完全同意或不同意,亦即只能加入或不加入的合同。①评言之,附合合同乃是一种以一般条款为基础而订立的附从合同。当事人一方就合同关系的主要内容制定完整...  相似文献   

5.
徐军 《中国律师》2008,(3):69-71
目前,我国法律对新闻媒体侵犯名誉权行为缺乏直接规定。根据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及侵权法基本原理的规定,通常认定新闻侵害名誉权须满足以下四个构成要件:损害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新闻损害名誉权行为、当事人名誉受损害的事实、新闻损害名誉权行为与当事人名誉受到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在审理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时,常常遇到原告将出版单位作为被告一起拉人当事人中追究其侵权或其他责任的情况。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姜某诉被告长城出版社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中,原告没有起诉直接的侵权者(侵权与否这里暂且不论),而是与出版单位“对簿公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抄袭、剽窃者的线索难寻。当事人除了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被诉作品中被抄袭、著作权被侵害外,再就是被诉作品中的作者姓名,至于该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是男是女等…  相似文献   

7.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1994年5月)前言[通则的目的]本通则规定国际商事合同的一般原则。当事人约定其合同受本通则管辖时,本通则应当予以适用。当事人同意他们之间的合同适用“法律的一般原则”、“商人习惯法”或类似概念时,本通则可以适用。当适用法对发生的问...  相似文献   

8.
程睿 《现代法学》2023,(5):90-111
在线诉讼是司法制度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产生的新型诉讼方式。当在线诉讼与线下诉讼双轨并行时,两种诉讼方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为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奠定了制度基础。基于多元诉讼目的,在衡量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当事人诉权与法院审判权、程序选择权与法院审查权关系的基础上,我国的在线诉讼采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在线诉讼程序选择权是一种程序形成权,其行使需经当事人同意。当事人同意是程序选择权的载体,围绕当事人同意设置的程序和制度构成同意规则。法律在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时,也要求当事人遵循权利保障与自己责任相一致的逻辑。在线诉讼同意规则重构了诉权与审判权之间的法教义学关系,根据二阶构造理论,可以将当事人同意分为选择适用在线诉讼方式的同意和选择在线审理案件之具体程序的同意,两个阶段当事人同意的规则和法律效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同意搜查是指行使侦查权的警察在经得相对人同意后而无需搜查证即可进行的搜查,属于持证搜查正当法律程序的例外情形。它的启动源于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不同的心理动因。同意搜查的前提要件是出于当事人自愿的同意行为,并且当事人可以依法撤回其同意。搜查的范围及其强度一般以"客观合理性"的标准进行界定。在特定情形下,警察根据第三人的同意而进行搜查也具有合法效力。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法制建设中的法医鉴定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成 《行政与法》2002,18(3):68-70
当新闻单位或记者被诉侵害隐私权时,如果存在公众知情权和公众兴趣、公共利益的需要公正的舆论监督、当事人同意四种事由时,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一,公安派出所不应出具涉外证明:最近,许多公派赴国外留学的人员委托国内亲友为其办理出生证明而向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依据司法部、教委(91)司公字第102号文件规定:“已超过在国外学习期限而继续学习、工作的公派留学人员因在国外继续学习、工作申办事实性公证的,公证处可予受理。如果原派出单位和当地教委不同意的,则不予办理。”据此,公证处要求当事人必须提供原派出单位和当地教委同意其申办出生公证的证明,由于某些当事人拿不到该证明,而直接向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索要,派出所据实为当事人出具了出生证明,当事人将此…  相似文献   

12.
当新闻单位或记者被诉侵害隐私权时,如果存在公众知情权和公众兴趣、公共利益的需要、公正的舆论监督、当事人同意四种事由时,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合同纠纷的审判实践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解释合同中有歧义(争义)的条款,即如何确定有歧义的条款的真实含义。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理论上,只有合同当事人最清楚因此也最有权利去解释自己订立的合同条款。但是,在合同出现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往往从维护自己利益的角度,有意曲解合同条款,掩盖事实真相。因此,一般情况下,仅仅通过双方当事人的解释,是不能确定有歧义的条款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机构新闻侵权的民事责任及其豁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机构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由于过错而使报道不实或评论不客观以致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新闻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在构成条件和责任承担方式上相比较均有其特殊性。新闻机构由于承担传播新闻的宪法使命,即使发生新闻侵权,也享有责任豁免的一些特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已经怀孕33周的我采访了“胶水门”事件的当事人——龚遥滨。实际上,这个选题,我最早是在《京华时报》上看到的。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报纸上那张新闻图片——坍塌的壁挂炉旁边,崭新的洋娃娃安静地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指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见台、新闻电影等大众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行为新闻传播则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发布、新闻传送等各个新闻活动过程。新闻自由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基于人民的委托所享有的依法自由从事采访、写作、发表、出版新闻作品并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政府法制》2014,(22):24-24
6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办法要求,新闻单位应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的规范管理。办法明确,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采编人员及提供技术支持等辅助活动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访、参加会议、听取传达、阅读文件等职务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素材以及所采制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数月前,河南省焦作市因拒收2元钱引起的官司,曾震动全国。数月后,由2元钱官司引出了新的官司──2元钱官司的新闻报道侵权案。1996年12月下旬法院开庭审理本案时,记者专程赴焦作采访。其间,人民法院对新闻侵权官司经过法庭调查,暂时休庭,重新取证。此案一波三折,颇具戏剧性。但在连续数日的紧张采访中,记者却强烈感受到了2元钱官司的社会效应。新闻热点2元钱官司开庭那天,中央电视台、《金融时报》、《法制日报》等20多家新闻单位的50多位记者都赶赴焦作,把这场官司作为新闻追逐的热点。新闻记者在案件当事人、焦作市民和法庭之…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品著作权问题的纠纷层出不穷,新闻作品著作权受侵害现象比较严重,新闻媒体及新闻作品的作者对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一些问题认识也是模糊不清,因此,笔者结合我国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及立法精神对新闻作品是否均有著作权、新闻作品著作权归属等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新闻作品的作者及新闻媒体正确行使和保护著作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商事调解与仲裁的结合(一)关于调解的一般概论调解是第三者在争议当事人同意或邀请的情况下,就他们之间发生的纠纷,从中进行斡旋协调或予以说服,促使争议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的一种解决争议方式。为便于研究,我们将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协议称之为调解协议,将对争议最终解决达成的协议称之为和解协议。诉讼之外的和解协议,实际上当事人就他们之间的契约或非契约发生的争议,通过合同性质的协议予以确定,因此,和解协议就是当事人之间的一份新合同。商事调解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有不同的分类。如按机构来分:有个人调解、机构调解、行政机关调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