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毕节试验区拥有大量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目前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导致这些文化资源不能在毕节试验区文化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走出去"打响文化品牌,是毕节试验区必然的选择。毕节试验区文化"走出去"的策略重在以下方面:对"独异"的历史地域民族文化进行清晰的认知和定位,深掘潜力、把握机遇、创新文化"走出去"思维与模式,转变文化"走出去"类型。从以上角度着手,有助于使毕节试验区文化走出区域性的束缚和限制,更好地融入到国内外文化交流的良性互动中去,有利于增强毕节试验区文化软实力,推动毕节试验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毕节试验区统一战线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毕节试验区乡村振兴战略,彰显其重要意义。毕节试验区统一战线不仅具有统一战线普遍具有的优势,而且在长期参与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中形成定点帮扶、干部挂职、联席会议、东部十省帮扶毕节试验区等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运用这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促进统一战线服务毕节试验区乡村振兴。毕节试验区统一战线应更好地运用人才优势、沟通协调优势和宣传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增实力、减阻力、添动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朝阳产业",同时,文化产业还是当今社会以及未来社会财富积累的重要源泉。毕节试验区在近期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起步晚,基础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使毕节试验区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受到重重限制。文章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试验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试验区文化品牌、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实施贯彻落实"六个一批"文化工程、大力发掘乡村文化旅游潜力等角度,提出一些有利于试验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毕节模式是在胡锦涛同志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倡导建立的毕节试验区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贫困地区发展模式。实践证明,贫困地区尤其是毕节这样的贫困地区,科学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进行。  相似文献   

5.
贵州彝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其中,毕节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在此背景下,毕节应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促进彝族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毕节彝族文化产业开发,应以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为基础,秉持"五大发展理念",强化创意文化人才培育,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实现文化富民。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具有反映历史进程、提升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为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就必须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把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全区大文化产业体系,以红色旅游产业为主要载体,深层次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树立红色文化品牌意识,做好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7.
毕节多党合作示范区的建立,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区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新时期多党合作助力毕节科学发展的实践产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多党合作的比较优势,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展示中国政治文明的多党合作示范窗口;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加强和改善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领导和引导的政治示范高地;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服务科学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不断提升参政党参政议政能力的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政治遗产和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功利性、庸俗化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低效无序等现象。只有紧紧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效应,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话语转换",重视革命纪念活动,构建红色文化传承体系,开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我们的红色文化才会得到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珠海人杰地灵,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爱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土地,这里留有革命前辈和无数英烈生活、战斗的胜迹,保存着前辈们艰苦奋斗、抗击强敌、战天斗地的不少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要加强领导,做好珠海红色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尤其要给青少年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全市党员党性教育基地,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大力弘扬前辈们的伟大精神,健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长效机制,真正使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常态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毕节试验区自1988年6月批准成立以来,已经走过到了二十多个春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毕节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试验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与省内外其他地方相比,试验区的建设尚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其发展的力度,以进一步推动试验区的大发展。对此,在试验区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用正确的意识作指导,坚持用正确的意识来统领试验区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充分利用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对炎陵县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开发炎陵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应注重的策略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保护,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整合区域的相关旅游资源,将革命文物与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注重求特、求新;开发区域内外旅游线路,形成内外循环;要突出特色,突出个性,突出文化,加大区域旅游营销力度;培养区域旅游人才队伍,提高旅游人才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开拓进取、努力奋斗的集中反映。山西作为党的最早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等特点。但是在开发中却存在着区位分散、开发利用度不足、资金投入少和主题不鲜明等问题。山西应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综合考虑、多管齐下,以太行山、吕梁山和黄河沿岸地区为重点,打造红色文化聚集区,通过"红色文化+"模式,促进红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红色文化景点的管理水平,促进山西红色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几个重要维度上探索河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丰富发展和红色基因传承的路径,主要有: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立河南红色文化基因库,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借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转型升级的平台,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河南发展优势;借力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建设,打造河南红色文化品牌;讲好河南红色文化故事,深挖新时代河南红色文化的典型案例;加强对河南青少年的红色教育,促使其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作为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在中国经济转换发展方式和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需要在借鉴已有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经验和借助政策支持启动的同时,切实转变资源粗放开发模式,以创新驱动和市场引领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和试验区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和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伟大的宝贵的革命精神极其载体,包含精神文化性、经济性、依附性和稀缺性四个特性。遵义是红色文化富集区,有诸多红色文化遗址,但是在传承红色文化上面遇到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接待资源不足,限制红色培训发展;红色资源发掘不足,影响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制约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因此,为走出困境实现红色文化更好推动经济发展,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加挂"遵义会议干部学院"牌子,打造红色传承新高地、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文化建设和加强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泸州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开展红色教育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繁荣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7.
湖北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红色文化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从湖北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聚焦当前湖北红色文化存在资源碎片化、景区同质化、价值商业化、产出低效化等问题,新时代要传承湖北红色文化,不仅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还要做好湖北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播、转化。  相似文献   

18.
贵阳是贵州红色历史文化最厚重的区域之一,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贵阳地区发生了20余起重大历史事件,记录着贵州贵阳解放的艰难历程。云岩区,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区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兴起的背景下,探索红色文化的开发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党性修养和育人感人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虽然形成于革命年代,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山西省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资源转型之际,借助本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推进红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既有利于山西省红色文化的弘扬,也有利于从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挖掘东营地区红色文化,既有利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也可实现地区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再生和增值。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对推动东营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新的时期,红色文化的发展定位将影响东营经济转型升级和开发建设的力度、广度与速度。通过对东营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的开发、利用,可以直接助推产业优化升级,也可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创新红色文化,实现二者的共荣互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