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即将步入信息社会之际,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必须携同起来,对学生开展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网络公德和信息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之学习、竞争、自我发展等需要。同时还必须注意学生使用网络时可能带来的网络依赖、网络渗透、信息腐蚀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慧 《前沿》2008,(11):143-145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特别是学生、青年,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本文通过在本校的调研,阐述了目前在学生中对网络使用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在大学生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正确使用网络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辐射和影响程度较为广泛和深刻、政治敏感性较强但易受情绪和环境影响、舆情信息在网上传播速度极为快速、网络舆情信息的难辨性等特点都容易造成学生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只有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监测机制,改革创新高校管理,才能面对校园网络舆情带来的挑战,保持校园稳定、促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信息隐藏技术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文中介绍了信息隐藏技术 ,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中信息隐藏的作用、特点 ,对在网络保密通信中的信息隐藏技术和信息隐藏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逐渐进入信息网络的时代。网络化环境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两个基本课题:一是网络的开放性从信息的数量上严重冲击了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环境中的主导地位。数量巨大而且来源广泛的信息凭借网络直接到达学生身边,使学生的注意力极度分散,有限的德育信息发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的难度空前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工作者所营造的德育环境将和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空间交织在一起,甚至处于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末以来,贪财图利型的犯罪日益猖獗。对这类犯罪的追诉,能否查明涉案赃款赃物的种类、数量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财产信息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它反映并能识别个人财产状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个人财产信息资源监控、侦查犯罪,有助于查明犯罪事实和认定证据。但信息技术侦查手段的运用,必须从制度上进行设计,使其有法律依据。同时,信息技术侦查容易与公民隐私权发生冲突,应当对这种冲突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业已迈入信息和网络时代,金融犯罪的网络化趋势不可避免。根据实施金融犯罪对网络信息技术依赖的程度不同,网络金融犯罪可以分成三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简单存储和传输手段的金融犯罪、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重要传播手段的犯罪和比较纯粹的网络金融犯罪。为应对金融犯罪网络化趋势为侦查取证带来的新挑战,应采取信息化侦查取证对策:一方面要完善网络和计算机侦查取证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树立"以信息制信息"、"以网制网"的工作思路,在侦查取证环节寻找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萍 《青年论坛》2005,(3):51-53
互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对传统的学生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网络信息技术,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树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工作新途径,树立信息资源意识,以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创新能力、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以提高网络环境下学生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刘吉冬 《求索》2012,(7):49-51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开放的网络场域中仍有着强大的符号资本——信息崇拜。"信息崇拜"概括了一种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关系,信息具有的"消除不确定性"功用是人类求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需求。在信息技术扩张下造成的网络风险包括信息焦虑症、媒介依赖症和网络数字鸿沟。而风险文化却提供了另外一种透视风险的视角和评价标准。风险文化从人的主观感知出发,是对现有制度性和规范性结构的反对和否定,同时对以贝克为主的制度性风险社会起到反思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民围绕监督事件持有的态度,发表的观点等信息集合,就构成了网络监督舆情。网络舆情中掺杂的信息真假难辨,网络监督中的网络舆情发展往往难以掌控,这就需要网络舆情引导部门,从网络舆情实际出发,适时干预,恰当引导,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