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钟振 《当代广西》2005,(10):25-26
“两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涉及其中的“一廊”和“一圈”,这表明广西在中越构建的“两廊一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有专家指出,“两廊一圈”将东盟10国与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珠三角对接,这必将加速中国与东盟产业梯次转移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跃动七乡     
《今日民族》2008,(3):I0004-I0005
文山州地处云南省与两广和越南连接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往两广、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桂走廊”之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参与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的深入实施。以及云南通往华南沿海地区公路、  相似文献   

3.
黄微 《传承》2011,(6):81-81
那坡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壮族活化石"的那坡县黑衣壮是一个自称为"敏"的壮族族群,是大壮族文化的精髓。那坡的瑶、彝、苗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十分浓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和中越"两廊一圈"  相似文献   

4.
黄微 《传承》2011,(16):81
那坡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被誉为"壮族活化石"的那坡县黑衣壮是一个自称为"敏"的壮族族群,是大壮族文化的精髓。那坡的瑶、彝、苗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十分浓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和中越"两廊一圈"  相似文献   

5.
发展口岸经济 壮大龙州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 《当代广西》2005,(23):52-5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速构建和中越“两廊一圈”建设的启动,凸显了龙州县得天独厚的“三沿”(沿边、沿线、沿江)地理区位优势、国家口岸优势和交通比较优势,为龙州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口岸经济,创造了极为重大的战略机遇。因此,正确选择并适时调整口岸经济发展战略,构筑发展大平台,对龙州县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龙州发展口岸经济的四大优势 (一)毗邻东盟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毗邻东盟,有五个乡镇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184公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建设,将龙州县推向了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前沿,使龙州县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向沟  相似文献   

6.
赵东山 《当代广西》2005,(15):20-21
盛夏的崇左,草木葱茏,凤凰如火,在这个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的“前沿地带”,处处感受如火如荼的通道经济建设热潮。通道经济:龙头舞动正当时风起南方,云涌潮动。2004年10月8日,中越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双方同意合作建设“两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相似文献   

7.
文山州广播电视台立足州情实际,整合节目资源、创新节目形式,把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突出主题、创新形式、横向联合、纵深发展,为社教节目开辟出一条新路子。创新社教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发展获得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06,(15):19-20
7月20日~21日在我区南宁市召开的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围绕“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的主题,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对前景广阔的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及广西如何积极参与多重区域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摘登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区域合作应循序渐进、互利共赢越南贸易部副部长黎名永:环北部湾经济圈是“两廊一圈”的范畴,是中越两国领导人在“两廊一圈”问题上达成的共识。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对整个区域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越南热切希望通过加强环北部湾区域的建设,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崇左作为中越“两廊一圈”和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之一,正加快推进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丘雪薇 《当代广西》2007,(10):36-37
中国-东盟从属合作区中,中越“两廊一圈”与泛北部湾区域(包含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最为重要,从地域上、产业上多方面影响着其他区域乃至整个中国-东盟合作,并主要与越南相关。  相似文献   

11.
莫仲宁 《桂海论丛》2005,21(6):64-66
"两廊一圈"的建设,将给广西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广西在构建"两廊一圈"中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也使广西占据了制度安排上的优势.广西应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与越南的合作,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两廊一圈"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应运而生。本文从传统贸易与价值链出发,阐述台湾与RCEP成员经贸关系和价值链联系,分析RCEP签署对台湾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利用GTAP模型模拟RCEP关税削减对台湾岛内经济与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RCEP建立将导致台湾对外贸易与投资的转移,贸易条件恶化,从而对岛内各产业产出、经济增长、消费者福利带来负面冲击。同时,台湾通过后向联系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业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莫仲宁 《桂海论丛》2007,23(6):24-27
广西提出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抓住了广西未来发展的战略关键。广西应紧紧抓住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机遇,解决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促进广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纳提 《中国发展》2011,11(3):64-68
近几年中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多在8%以上,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列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亚经济的崛起为新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该文通过对中亚各国这几年的发展以及与中国新疆的经贸合作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中央设立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后中亚与中国新疆经贸合作方面面临的新的机遇、新的优势,并且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毅  杨鹏 《桂海论丛》2005,21(6):27-30
在中国沿海地区,除了已经被人们公认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之外,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成长,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在形成第四大跨国、跨省区的经济圈即“环北部湾经济圈”。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对我国的地缘政治安全和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坚真 《桂海论丛》2004,20(3):27-29
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核心是建立区域性产业协作系统,并逐步形成国际服务业主导型的产业协作模式,高新科技、教育文化导向型的产业协作模式,分工导向型的产业协作模式,信息导向型的产业协作模式,资本主导型产业协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我国从周边安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出发的战略决策,为滇缅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云南从经贸合作的比较优势中提出了建设"五大通道"的目标,缅甸是云南目前最大的对外经贸合作伙伴,滇缅经贸合作要在巩固传统领域和优势产业合作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上,加强对昆明—曼德勒经济走廊的研究和国际大通道建设,争取把瑞丽—木姐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示范区,发挥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可行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岸当前在经济相互依存性、经济市场规模、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经贸政策可协调性等经济层面,已初步具备进行一定程度与形式的经济一体化安排,以实现预期经济效应所需的一些基本条件;但是,当前不平衡的两岸经济基础条件决定了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应循序渐进。为顺应经济全球化与WTO多边贸易自由化发展形势的需要,当前,如果政治条件许可,两岸经济体宜从内容广泛的新型自由贸易区形式着手,进而迈向更为高级的一体化形式。  相似文献   

19.
杨争光  晓蓉 《思想战线》2002,28(4):18-21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股强劲的时代潮流 ,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的 ,但不同类型的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普遍持悲观或谨慎态度 ,这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定位直接相关。在近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初始条件” ,使发展中国家在今天的全球化进程中注定要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谢念亲 《思想战线》2002,28(2):37-40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大趋势。然而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可以带来发展机遇 ,也可能使发展中国家“边缘化”。中国 2 0余年对外开放 ,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之中 ,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从全球化的过程中分享更多的比较利益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