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编辑同志,您好。近些年,"人肉搜索"事件越来越多,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请问,西方国家有没有类似事件?他们允许"人肉搜索"吗?安徽读者:李建李建同志:您好!正如您信中所说,"人肉搜索"由于海量网友的参与,在搜寻和提供信息、线索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巨大威力,它的"智能性"也远非机器技术等手段可以比拟。"人肉搜索"就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网络对社会生活进行有力的道德规范、舆论监  相似文献   

2.
正1.过激的“人肉搜索”行为。人肉搜索是有别于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机器搜索的搜索信息方式。它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更加强调搜索过程的交流和互动。这种信息搜索方式,一方面弥补了原有的单向性搜索方式的缺陷,体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借助这种搜索方式窥探、泄露他人隐私的过激现象。所以,对于人肉搜索行为不能一概而论,只有过激的“人肉搜索”行为才属于网络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2.网络谣言行为。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  相似文献   

3.
一、人肉搜索的诞生 我国自互联网开通以来,催生了很多新鲜事物。人肉搜索就是其中一种很特殊的、很引人注目的现象。人肉搜索是网民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汇集能力,寻找特定事件中某个人的信息,简单说就是一种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有时一人发问,遍部世界的热心网友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学识背景、工作经历、所见所闻来热心做答。任何一个论坛,都可以带有人肉搜索的性质和功能。影响较大的有:新浪爱问搜索、百度帖吧、百度知道、猫扑论坛、天涯论坛、腾讯搜搜等。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17日,一段视频在网上被疯转,一名坐着沃尔沃车的女士,指着"的哥"骂其是"下等人",这段视频引发了一轮强大的人肉搜索。可是被"深挖"的并非是骂人者,而是开车的白女士和车主白先生。白先生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视频被大量转发后不到一个小时便收到了陌生人的骚扰电话。"下等人"的言论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状况和价值观的思考,随之而来的人肉搜索,则暴露出人们对信息保护、隐私保护等侵权法律概念的漠视。  相似文献   

5.
日前,网友"语不惊人"在腾讯微博发帖称,郑州一家酒吧的电子屏打出了"热烈欢迎项城市田局长"的欢迎语,随后这位"田局长"遭到网友人肉搜索.后来,河南省项城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吴科长称,得知此事后向市里姓田的正副局长询问过,"都说人在项城",尚无法确认网上爆料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什么是"人肉搜索"?从实际情况看,"人肉搜索"是以网络为平台,以网民为资源,逐渐获取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信息,然后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最后找出这个人并确认其个人信息的过程。近年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14):72-73
2009年10月8日,“天涯社区”出现。篇题为《史上“最牛”的团长夫人莫高窟前丑陋一幕现形记》的帖子,称一位团长夫人不满景区讲解员制止其触摸壁画而动手打人,一时引起众多网友关注。随后,有网友对“打人者”展开人肉搜索,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打人者的姓名、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被公布在网络上。  相似文献   

8.
柴苗苗 《世纪桥》2015,(2):49-50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互联网领域的新生事物,处于法律监督的空白地带。近年来有关"人肉搜索"的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大关注。"人肉搜索"在开始兴起的时候作为一种追求真相、追求正义的力量。但是,随着"人肉搜索"的不断发展,已逐渐游离于法律的边缘,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在"人肉搜索"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保护公民隐私权,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从"人肉搜索"的角度来探讨新形势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话题,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建议,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22日晚,在河南新乡市五—路,20岁的漂亮女孩周玉(化名)被人杀害了。周玉就读于河南科技学院服装表演系,是大一新生,而杀害她的则是安徽男孩林明。一位网友针对此案发帖称:林明杀害周玉固然残忍,但林明之所以能作案成功,“人肉搜索”是最大的帮凶……那么,这起命案和炙手可热的“人肉搜索”到底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活动.它的出现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某些需求。“人肉搜索”具有跨时空、多向交互、信息更新迅速、参与自由广泛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与方法的运用产生了许多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合理借鉴“人肉搜索”的优势,同时规避其不规范因素,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备受争议的"人肉搜索"将逐步纳入到法治框架内,让其在妥善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又能发挥积极作用。曾几何时,"人肉搜索"风靡网络世界,大有傲视群雄、指哪儿灭哪儿的架势,由此也导致了社会各方对此褒贬不一的态度:支持者认为,"人肉搜索"能够很好地揭露社会各种不道德现象,是制止不良行为的利器;而反对者认为,"人肉搜索"处于法律模糊边缘,严重侵犯个人隐私。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上海《新民晚报》一篇《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的文章,针对说上海话的上海人,发表了"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的评论。此言论被认为严重伤害了广大上海人的感情,文章作者李大伟被"人肉搜  相似文献   

13.
“今天你被‘人肉’了吗?今天你‘人肉’别人了吗?”在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人肉搜索”正热得发烫。  相似文献   

14.
<正>法治观念是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和长期基础。长久的法治归根结底在于全民的主体推进。综观前一段社会舆论走势,公众曾一度聚焦"路怒症"驾车行为,"路怒症"引发舆论话题较为活跃。"路怒"行为是交通安全的隐形杀手。据新华网消息,公安部门将加大力度查处"路怒症"驾车行为。为此,我们该深思:社会公众如何守住公共行为底线?概览"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舆论场,其演变随事件发展大有迅速反转态势,网络"人肉"、"扒皮"、"追踪"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5,(3)
<正>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发起网络"人肉搜索"侵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依据规定,被侵权人最高可获50万元赔偿。司法解释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侵权人可以主张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失赔偿。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可以认定为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又一次半夜被小区外的施工工地吵醒后,我终于气愤地打开网页搜起了投诉夜间施工的办法。搜索结果告诉我,市区范围内夜间施工噪声扰民投诉可以拨打一个专号进行举报。当然,同时也有很多网友“吐槽”表示投诉几乎没什么用。  相似文献   

17.
杨彩霞  周罡 《学习月刊》2010,(14):85-86
从2006的“虐猫女”、“铜须门”事件,到后来沸沸扬扬的“人肉搜索第一案”.“人肉搜索”似乎已越来越多地同网络暴力划上了等号。因此,在刑法因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欲将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之时.有人指出“人肉搜索”同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肉搜索”风行于网络,已蔚然成一项运动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目前,学界与社会在人肉搜索问题上的争歧主要集中在法律与伦理道德方面。但由于针对人肉搜索的立法完全滞后,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社区互动搜索方式,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本质上是社会荣辱是非道德问题在网络上的折射。当然,“人肉搜索”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正义面”及其道德批判力,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制度和道德的手段来规范和引导“人肉搜索”的过程,以避免“人肉搜索”演化成“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20.
因为水染污事件,兰州市市长袁占亭又被网友人肉手表了。兰州水污染事件被部分网友和媒体认为存在瞒报和延报,当地官员又表示"问心无愧地说,没隐瞒任何事",更激起了网友强烈的对抗情绪,市长袁占亭成为众矢之的——网友将其"被曝戴20多万元豪华名表"的传闻又贴了出来。其实,袁占亭手表一事2012年时纪委已给出结论,都没问题,可情绪化的网友依旧通过"查手表",发泄着对兰州市政府在水污染事件处理上的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